中國農曆虎年第4天,北京冬奧會将盛大開幕。
從1924年的法國小鎮夏蒙尼,到2022年的中國首都北京,冬奧會走過了近一百年的曆史。近一百年前的第1屆冬奧會上,大約16個國家的2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這些比賽最初甚至不叫奧運比賽,直至兩年後國際奧委會才認可其為第一屆冬奧會。
而在2022年的第24屆冬奧會上,将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3000名運動員參賽。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日前稱,北京冬奧會将開啟全球冰雪運動的新時代。
近百年來,冬奧會發生了哪些變化?冬奧會和夏奧會,又有着哪些主要區别?新京報記者日前獨家對話瑞士洛桑大學高級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際奧林匹克運動資深專家讓-盧·夏普萊(Jean-Loup Chappelet)。
夏普萊研究奧林匹克相關議題已經40餘年。20世紀80年代,夏普萊曾擔任國際奧委會信息技術部部長一職長達5年。1980年-1982年,他還曾擔任法國駐中國大使館科學專員。去年11月,夏普萊的專著《奧林匹克運動會:重燃聖火》中文版出版。
資料圖:讓-盧·夏普萊。/圖片來自洛桑大學官網
從山區小鎮到大城市
新京報:北京2022年冬奧會即将開幕。由此,北京将成為現代奧運史上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對此你有何評價?
讓-盧·夏普萊:繼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之後,北京即将舉辦2022年冬奧會。中國成為除德國、加拿大、韓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和日本之外,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舉辦過夏奧會和冬奧會的國家之一。尤其是中國的兩次奧運會都由北京舉辦,這是獨一無二的。
北京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大都市,如今舉辦冬奧會,也符合冬奧會的發展趨勢。
新京報:從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到2022年第24屆冬奧會,冬奧會的舉辦發生了哪些變化?
讓-盧·夏普萊:過去一個世紀,冬奧會的舉辦城市發生了一些變化。
冬奧會開始初期,也即1924年至1960年(除了1952年由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辦),舉辦城市主要是小型的冬日度假勝地,如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由法國高山度假勝地夏蒙尼舉辦,1928年第二屆冬奧會由位于阿爾卑斯山上的瑞士小鎮聖莫裡茨舉辦。
20世紀後半段,也即1964年至1994年,冬奧會主要在一些靠近山區的中等城市舉辦(除了1980年冬奧會由1932年曾舉辦過冬奧會的美國小鎮普萊西德湖舉辦)。如1964年、1976年冬奧會都由奧地利因斯布魯克舉辦,因斯布魯克位于阿爾卑斯山谷,是奧地利蒂羅爾州的首府。
從21世紀前後開始,冬奧會走向大城市。一般而言,在大城市舉行室内(冰上)活動,而在一些遙遠的度假勝地舉行室外(雪上)活動。如2002年冬奧會由美國鹽湖城舉辦,一些雪上項目則在附近的帕克城等地舉辦。
2022年冬奧會則由北京與張家口共同舉辦。其中北京賽區承辦冰上項目,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則承辦雪上項目。
下一屆冬奧會——2026年冬奧會則走向意大利第二大城市米蘭,和曾經舉辦過1956年冬奧會的山區小鎮科爾蒂納丹佩佐。
1月22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标志性場館國家速滑館完成速滑滑冰賽道的首次制冰工作。/IC photo
冬奧會受自然條件影響大
新京報:現代奧運會開始于1896年,20世紀初期曾加上了花樣滑冰等項目。為何從1924年開始要舉辦冬奧會?冬奧會和夏奧會的主要區别是什麼?
讓-盧·夏普萊:冬奧會僅包括冰上和雪上項目。1920年代,國際奧委會成員認為,這些冰雪項目應該成為奧林匹克賽事,同時需要單獨舉辦,最終開始每四年舉辦一屆冬奧會。(1924年至1992年,冬奧會和夏奧會在同一年舉辦。1994年開始,冬奧會和夏奧會錯開兩年舉辦)
相比于夏季奧運會,冬奧會的規模更小。譬如,參加冬奧會的國家一般不到夏奧會的一半,冬奧會的項目大概隻有夏奧會的三分之一,冬奧會的電視轉播權幾乎隻有夏奧會的一半。
新京報:相比于夏季奧運會,民衆對冬奧會的認識相對少一些。這是為什麼?
讓-盧·夏普萊:冰雪運動受到自然條件影響,它主要在北半球進行。南半球隻有很少數的國家會開展這類運動,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智利等。
如今,來自非洲、東南亞、加勒比地區的冬季項目運動員在增加。但是,他們大部分都在歐洲或北美進行訓練。
新京報:舉辦冬奧會最難的是什麼?
讓-盧·夏普萊:對于舉辦冬奧會,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地點,這個地點距離山區不能太遠,同時場地要足夠大,才能滿足舉辦奧運會的要求。
冬奧會中幾乎一半的項目都和滑雪有關,因此冬奧會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滑雪運動的發展。
2020年12月8日,河北張家口,從空中俯瞰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IC photo
冬季運動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新京報:冬奧會已有近百年的曆史。百年來冬季運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很多人認為,冬季運動是富人運動,你怎麼看?
讓-盧·夏普萊:冬奧會的舉辦,讓冬季運動變得更為人所知、變得更受歡迎,冬奧會的項目也逐漸增加。
冬奧會開始之初,這些冰雪運動可能被認為是主要向富裕的遊客提供的運動,譬如法國夏蒙尼、瑞士聖莫裡茨、美國普萊西德湖等最初幾個舉辦冬奧會的城市,都是度假勝地。一直到現在,雪橇等運動仍然非常小衆。
冬季雪上運動對環境的要求較高,而因為氣候變化的影響,即使一些緯度較高的國家雪也越來越少。冰上運動則是室内運動,可以在室内溜冰場進行。
新京報:一般而言,奧運會可以為主辦國帶來經濟、外交方面的收益。冬奧會對主辦國的影響主要是什麼?
讓-盧·夏普萊:冬奧會主辦國獲得的主要收益大概是,推動冬季運動裝備産業的發展,譬如滑雪所需的雪闆、雪靴、雪服等。與此同時,推動冬季運動的發展,促進旅遊消費。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張建林 校對 陳荻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