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解密》暑假補習班開課啦!
厭倦了枯燥的試題?打開電視,和字點兒一起來場漢字之旅吧。
生物課,我們可以到叢林裡捕捉鳥獸蟲魚。
烹饪課,系上圍裙玩轉油鹽醬醋。
藝術課(鼔琴書畫),拿起畫筆、架上琴,躁動起來。
數學課,雞兔同籠、老鼠打洞,一起來解古代的趣味數學題。
思想品德課,聆聽儒家傳承千年的美德(仁義禮智信)。
這個夏天,和字點兒一起享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套餐吧!
甲骨文的“獸”字左邊是“單”,右邊是頭向上尾巴向下腹部朝左的“犬”。
“犬”在這裡指獵狗,“單”指什麼呢?“單”在甲骨文中的本義是打獵的工具。有的學者進一步分析說,“單”是帶有兩個耳朵的拍子,下部是木柄,是古人用來打鳥的工具;由于每次隻能打到一隻鳥,所以引申出“單獨”“單一”的意義。有的學者則認為,上部的兩個圓圈表示的是鋒利的石器。這樣看來,“獸”字是一個會意字,由打獵的工具和獵狗組合起來,本義是“打獵”,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多用來表示打獵。
“獸”字的金文字形跟甲骨文的寫法一脈相承。小篆的“獸”右邊還是“犬”,左邊下部加了一個口字形。
楷書繁體寫作“獸”,把小篆的筆畫拉平拉直了,而且更加符号化。簡體的獸字舍棄了繁體右邊的“犬”,左邊上部兩個小“口”簡化為一點一撇。
“獸”由打獵的本義引申,指打獵的對象,于是就有了名詞“野獸”的意義。而“獸”字表示“野獸”以之後,人們為它的本義打獵另造了一個字“狩”(shòu)。這個“狩”是形聲字,左邊是反“犬”旁,表示打獵的獵狗,右邊“守”表示讀音。
說到獸字,我們就不能不提提家禽的禽字,上古時期,“禽”和“獸”兩個詞時常同時出現、并列使用,例如《韓非子·五蠹》裡面說:“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而在更多的情況下,隻見“禽”出現,不見“獸”露面。 那麼。 “獸”到哪裡去了呢?原來,“獸”被稱作了“禽”!因為上古典籍中的“禽”字内涵極為豐富,既可指鳥類,又可指獸類,還可以鳥獸兼指。 如果不了解這一點,當遇到上古典籍中含“禽”的語句時,可能會誤解其意。 比如《禮記·月令》裡面說:“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唐代的孔穎達解釋說:“禽者,獸之通名也。 ”這裡的“禽”就是“獸”,是“獸”的“通名”。
不過,在通常情況下,禽和獸是區分開的。古代的詞典《爾雅》裡面說“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意思是長了兩隻腳并且有翅膀的叫做禽,長了四隻腳并且有毛的叫做獸。
有個詞,叫獸爐,要說這個詞,我們得先從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醉花陰》這首詞說起,詞裡面說:“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前一句是說整個白天薄霧迷漫,濃雲籠罩,這讓人加倍感到憂愁,後一句“瑞腦”是一種香料,那“金獸”指什麼呢?“金獸”指的是銅香爐,因為做成了獸形,所以叫“金獸”。“瑞腦消金獸”是說瑞腦香在獸形的銅香爐裡慢慢燃燒完。這種銅香爐還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獸爐”。所以獸爐可不是燒火做飯的爐子,大家千萬别弄錯了。
湖北電視教育頻道原創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1399553212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