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電影的故事發生的年代

電影的故事發生的年代

娛樂 更新时间:2025-01-09 20:13:23

電影的故事發生的年代?19世紀晚期,寫實表達的形式危機在現代藝術中逐漸凸顯,電影藝術吸收了文藝複興以來的透視符碼,超越古典繪畫成為更加神聖的現實再現形式但同時,電影又與同時代的現代藝術共享類似的建構原則,蒙太奇鏡頭組接可以被看作現代繪畫的空間并置原則在時間進程中的體現一方面,這種媒介的現實主義特征成為有力的記錄工具,影響了早期單鏡頭電影的制作;另一方面,連續鏡頭的組接讓電影擺脫時空束縛,進一步探索了電影影像的叙述能力,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電影的故事發生的年代?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電影的故事發生的年代(電影的誕生)1

電影的故事發生的年代

19世紀晚期,寫實表達的形式危機在現代藝術中逐漸凸顯,電影藝術吸收了文藝複興以來的透視符碼,超越古典繪畫成為更加神聖的現實再現形式。但同時,電影又與同時代的現代藝術共享類似的建構原則,蒙太奇鏡頭組接可以被看作現代繪畫的空間并置原則在時間進程中的體現。一方面,這種媒介的現實主義特征成為有力的記錄工具,影響了早期單鏡頭電影的制作;另一方面,連續鏡頭的組接讓電影擺脫時空束縛,進一步探索了電影影像的叙述能力。

一、 活動影像的誕生

攝影術前後經曆了幾個世紀的技術準備,直到1839年路易斯·達蓋爾(Louis Daguerre)的銀版攝影法問世才宣告正式誕生。中國古代墨子就觀察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暗匣成為約瑟夫·尼埃普斯(Joseph Nièpce)暗箱的先行參照。透視法使畫家可以制造三度空間的幻象,文藝複興早期很多畫家利用暗箱作為繪畫的輔助工具,通過暗箱對現實圖景的成像進行臨摹,使物像看上去能夠與我們的現實感受相仿。攝影術的出現解決了對現實形似的摹寫,但并不能表現時間的運動進程,照片瞬間的戲劇性需要通過心理上的第四維進行暗示。

在影像完成對現實圖景的靜态關照之後,人們逐漸意識到要實現對生活實景和自然世界的真實描摹,還需要對動态時空的呈現。電影的出現讓影像的寫實特性更加完善,不再滿足于對被攝對象瞬間情景的捕捉,而是參與到事物的時間進程之中,從而第一次展現出事物的時間延續。将一幀幀靜态影像按照一定的速度組合編輯起來,就會形成視覺上的運動效果。

1832年,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發現了快速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進而發明了詭盤,讓靜止分解的圖像在旋轉中産生動感,間接促進了日後電影的發明,奠定了電影發明的視覺機制原理。1878年,埃德沃德·邁布裡奇(Eadweard Muybridge)把12台照相機擺成一排,将每台照相機的曝光時間設置為千分之一秒,拍攝了馬奔跑過程的分解動作。同時,邁布裡奇發明了可以放映活動影像的投影機,将連續圖像繪制在玻璃圓盤的邊緣,随着玻璃圓盤的旋轉就可以得到連續運動的影像,将拍攝的分解圖像變為活動影像。

1882年,法國科學家、攝影先驅艾蒂安—朱爾 ·馬雷(Étienne-Jules Marey)研制出連續攝影槍(見圖1-1)。這種攝影槍每秒可以拍攝12張圖片,并能将所有圖片都記錄在同一張照片上。馬雷主要通過這些圖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這項技術的進步促進了處于萌芽狀态的攝影術的發展。在馬雷晚年時,他還通過每秒60幀的速度拍攝,觀測到了球體落地和煙的運動軌迹。1888年,伊斯曼公司推出柯達盒式相機,能将照片記錄在滾動的感光紙上,柯達逐漸進入電影膠片領域,并一直占據壟斷地位。同年,路易斯 ·普林斯(Louis Prince)使用單鏡頭攝影機和柯達紙質膠片拍攝了短片《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該短片全長2秒鐘,以每秒10到12幀的速度拍攝。這部短片比盧米埃爾兄弟(Auguste and Louis Lumière)和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作品完成得都要更早。

圖1-1 馬雷攝影槍

早期更長、更重的膠片在拉力下容易斷裂,大多數攝影機和放映機都隻能使用較短的膠片,限制了長片的發展。伍德維爾·萊瑟姆(Woodville Latham)從1894年開始緻力于研究攝影機和放映機,通過在膠片盒中增加圓環讓膠片變得松弛,不至于因轉動的拉力而斷裂。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直接促成了電影長片拍攝的實現。這就是早期攝影機系統和放映機系統中的萊瑟姆環。

早期電影放映系統主要依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這套系統隻能允許一個人通過小孔觀看影片。影片放映設備被放置在一個櫥櫃裡,通過一個在光源前高速轉動的帶有連續圖片的膠片條,來産生運動錯覺。1891年愛迪生的助手威廉·肯尼迪·迪克森(William Kennedy Dickson)和愛迪生實驗室團隊成功設計出一個基于膠片的觀看系統。在新設計中,機器被封裝在木質的櫥櫃之中,19毫米寬的膠片繞着一組輪軸運轉。膠片邊上有一排穿孔,由電力驅動的齒輪帶動膠片,靠近一個放大的鏡頭連續傳動。一個電燈在膠片的後方,将圓形的圖像投射到鏡頭上,從那裡傳到一個位于櫥櫃上方的窺孔。同年,活動電影放映機第一次公開展示,放映了片長3秒鐘的《迪克森的問候》(Dickson Greeting)。通過櫥櫃上方的小孔可以看到一個男子優雅自然的微笑和揮手脫帽的動作。1892年春天他們開始研究投币系統,在櫥櫃中增加了五美分的投币孔,這就為後續的鎳币影院奠定了基礎(見圖1-2)。

圖1-2 舊金山的一個活動電影放映機放映點

除了針對個體觀看的活動電影放映機之外,這一時期還有針對多名觀衆同時觀看的投影系統。1896年初,愛迪生将研究注意力轉向新的投影技術。這項技術由查爾斯·弗朗西斯·詹金斯(Charles Francis Jenkins)和托馬斯·阿爾馬特(Thomas Armat)發明,稱為早期電影放映機(Vitascope)。1896年電影在紐約放映成功,标志着其作為一種獨立可行的工業的開端。

愛迪生沒有申請對活動電影放映機的海外專利保護,這套放映系統在歐洲也快速流行起來。盧米埃爾兄弟在觀看活動電影放映機後改造了該系統,使活動影像的放映突破了櫥櫃的限制,借助投影系統讓影像可以被更多人同時觀看。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法國巴黎卡普辛大道十四号大咖啡館的“印度沙龍”裡放映了《火車進站》《工廠大門》《水澆園丁》等電影,後來這一天被公認為電影的誕生日。電影的發明經曆了漫長的技術準備,但相比愛迪生的活動影像放映機,盧米埃爾兄弟将影像的觸角延伸到更加廣泛的現實之中,最終曆史選擇将盧米埃爾兄弟在1895年放映的短片作為電影誕生的标志。

電影在誕生之初就發揮着影像複制現實的能力,在發展中逐漸演變成一種群體行為,具有更加廣泛的社會意義和文化意義。電影的誕生打破了對靜态場景的凝視,開啟了對流動時空的記錄。如果說每一幅影像都占據着特定的時空,那麼電影則是通過對連續影像段落的組接來重建現實時空。電影利用影像透視呈現的假定三維空間作為電影視覺對現實空間的建構。觀衆在觀看《火車進站》時被驚吓,一方面顯示出他們對電影視覺經驗的缺乏和對銀幕内外邊界的認知模糊,另一方面也體現出這種空間建構方式的逼真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