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麻醉科 高新躍 包蓉
某天收到普外科的會診單,一名患者計劃當天出院,突然告知咽幹喉嚨不舒服,遂邀請麻醉科會診。麻醉醫師笑着對外科醫師說:“手術結束好幾天了,怎麼還找麻醉科會診?”外科醫師也不好意思地回複道:“我想也不是麻醉插管造成的,但我還是想請你們看一眼,不是的話就都放心啦。”
一些做全麻的患者術後當天或者第二天會感覺咽幹喉嚨痛,或者咽口水有點不舒服,甚至明顯的會伴有聲音嘶啞的表現。不明就裡的患者經常問麻醉醫師,我隻是做個手術,又不是喉嚨部的手術,怎麼會感覺喉嚨不舒服呢?這種咽喉痛造成的不舒服感覺,其實是麻醉插管的常見并發症,大多數情況不需要處理。
什麼是術後咽喉痛?
術後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常見于行全麻氣管插管、喉罩置入的患者,發生率可高達10%~50%。臨床常表現為術後口幹、咽痛、喉部紅腫充血,吞咽時無力和疼痛并伴有聲音嘶啞和咽喉異物感,其中咽痛是最明顯的症狀,通常術後72h内自行緩解,不需要特别處理。嚴重的POST影響病人術後飲食吞咽,需要進一步治療,一般很罕見。
既然POST與氣管插管有關,那麼麻醉為什麼要插管呢?
這是因為實施全麻插管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不能自己呼吸,必須通過麻醉機将氧氣吹進患者的肺内進行呼吸,而氣管插管就是提供這樣的管道。我們知道人的呼吸道開口隻有一個,叫聲門,聲門就像兩扇能開關的“門”掌管着人們的呼吸,而聲帶就是兩扇門的“門把手”,聲音就是通過氣流震動門把手發出的。
氣管插管路過聲門時,難免不碰到門或者門把手,如果大門緊閉,強行用導管撐開大門,就會難免對門和門把手帶來危害。另外,這種塑料或矽膠材質的氣管導管進入大門後,作為一種外來物質無形中也會刺激氣管黏膜,在反複摩擦中有可能造成黏膜損傷。一旦這些危害較明顯時,患者就有可能咽幹、喉嚨痛或者不舒服,這就是POST發生的根本原因。
哪些人是POST的高危人群?
1.與患者年齡、性别因素相關:年輕患者發生率明顯高于老年患者,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
2.與麻醉手術時間正相關:手術時間越長,發生風險越高。
3.與手術時的體位相關:研究發現,術中俯卧位患者,POST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體位。
4.與手術部位相關:頭頸部手術患者,POST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部位手術的患者,此外胸科手術行支氣管内插管患者,POST的發生率也高于普通氣管插管及喉罩通氣的患者。
5.可能發生困難氣道的患者:肥胖、牙齒異常、張口度小、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頭面部及頸椎損傷者等均為困難氣道的高危人群,全麻氣管插管一旦發生插管困難,可能需要反複多次插管,容易損傷咽喉部及氣道,自然增加POST發生率。
如何預防POST?
預防POST發生,根本上要減少氣管插管過程中對咽喉部及氣管黏膜的損害,比如:
1.依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适宜大小和材質的氣管導管或喉罩,采用柔軟的管芯,在導管尖端塗抹潤滑油等。
2.通過一定的操作手法和技巧避免暴力插管。
3.插管前可以預防性霧化吸入治療。
4.氣管插管成功後,固定好氣管導管,防止導管在氣道内上下摩擦,并采用适當的套囊壓力,避免氣道黏膜長時間擠壓。
5.拔除氣管導管時,動作要輕柔,防止導管損傷粘膜。
如何治療POST?
1.常規治療:早期飲水,保持口腔衛生。術後6h病人無不适的情況下可适量飲水。術後清醒狀态下早期飲水是減少氣管插管全麻術後咽喉部疼痛的重要措施,能夠減輕患者口咽幹痛,促進唾液分泌。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減輕炎症反應。
2.藥物治療:應用局部麻醉藥、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抗炎藥、以及一些治療咽喉痛的中藥等均被證實可以減輕POST的症狀。
3.其他治療:如超聲引導下喉上神經内支阻滞等。
外科醫師聽完麻醉醫師上述介紹後,恍然大悟地說道:“原來,術後咽喉痛最多持續到術後第3天,這種快出院的患者不可能與麻醉插管有關,建議他到耳鼻喉科咨詢一下。”患者聽後也滿意地稱贊道:“謝謝麻醉醫生的耐心解釋。”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解密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