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蓉兒,歡迎來到我的書屋。
我在學習道德經時,其實内心一直都有一個疑惑,那就是何為“道”
老子在道德經中反複提到的“道”究竟是什麼?
道又是從何而來,我們又該如何學習“道”呢?
可能有小夥伴覺得“道”不過是老子故弄玄虛提出的,
實際上沒有什麼意義,我們也無法從道中學到什麼東西。
如果你也是這樣認為的,今天的視頻可能會颠覆你的想法哦!
如果真要追溯到起源,其實道也并非是老子發現的,
那道最先是誰先發現的呢,
這要追溯到伏羲氏,伏羲氏在觀察自然種種現象時,隐約地感覺到宇宙萬物應當是有一個共同的根源。
于是他觀察自然,看太陽東升西落,如此循環往複,
這中間好似有兩股神秘的力量在互動,在相互作用。
但是當時還沒有文字,于是伏羲氏一畫開天,“一畫”就是現在的“象”
一畫開天就是太極。
而這兩股神秘的力量就是陰,陽。
宇宙萬象千變萬化,錯綜複雜,而在這千變萬化的現象背後,有一個簡單明了的宇宙秩序,
被稱為“一陰一陽之謂道”。
這句話也是易經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觀念。
也為我們解釋了何為“道”。
而在道德經中,關于"道體"老子是這樣闡述的。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我們不知道"道"是誰的兒子,從何而來,隻知道它是先于“象帝”就已經存在了。
那何為“象帝”,其實象就是易經中八八六十四卦象,
而“帝”就是最開始的,也就是太極,太極就是“有”的開始。
也就是說,道早在象出現之前就有了,道是先天就存在的,而象是我們後天才看到的。
而想要進入道體,就要跳脫出象執,不去執着于表面的象,才有可能進入道體。
與此同時,道也是先于“有”就已經存在了。
在萬事萬物産生之前道就已經存在了,道的本體其實是最開始“無”的狀态。
無中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在“無”中化生萬物,産生陰,陽二氣,陰陽相互作用,相互互動而萬物生。
那道如何在“無”中化生萬物的呢?道又是如何運作和作用的呢?
在道德經第4章中,老子是這樣闡述的,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沖在這裡是一個名詞,意思是說,道是虛的,隻有“沖”才有作用,
而這種作用,即化生萬物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道原本是“無”的狀态,“沖”也就是讓他動起來,有所互動,這樣萬物才能從無中化生出來。
就像中國人很喜歡說“沖茶”,茶為什麼要沖啊,因為一沖它的味道就出來了。
這種感覺就類似于“道沖”。
道從“無”中化生萬物,又是如何影響萬物的呢?
從這裡你就能感覺到中國人所說的“道”與西方的上帝是完全不一樣的。
原文是這樣說的,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這裡的“其”字就是道的作用。
挫其銳意思是說,道是很銳利的,但是它把自己的鋒芒收斂起來,
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讓萬事萬物自化;
同樣的,道可以把很多的紛争給化解掉,但是讓你感覺不到,也就是為而不恃;
和其光,同其塵,意思是說,道是混迹在塵世中,包羅萬象,沒有光和塵的分别。
道化生萬物,但是卻不強制我們,也不統治我們,功成不居,讓我們自然而然地發展。
這與西方的上帝決定論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不依賴道,
我們隻是遠遠地敬畏道,我們相信命運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從道中我們又能學到什麼呢?
這裡呢要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總結的幾點感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首先,就是滿招損
道的作用之所以能夠無窮無盡,是因為“不盈”,也就是時時保持沖虛的狀态。
滿招損,物極必反,在生活中我們都想追求完美,但如果你學習過道德經,你就會知道
滿,完美并不是一件好事,滿就會招損,月圓則虧,物壯則老,凡事都要講求适可而止。
其次,不要鋒芒畢露
道會把自己的鋒芒收斂起來讓我們感覺不到,那麼對于我們為人處事來說,
亦要學會收斂自己的鋒芒。
不懂得收斂鋒芒的人是要吃大虧的,尤其是在時機尚未成熟,自己還不夠強大時。
學會藏起自己的野心,潛龍勿用,默默發育,等待機會,才能"見龍在天,利見大人"。
其次,和其光,啟示我們不要用自己的光芒去照耀别人,而要幫助别人顯露自己的光芒。
父母最大的責任或者作用應當是引導并幫助孩子顯露天賦,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
而不是去強迫他們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同樣的,我也一直覺得,在一段親密關系中,雙方應當是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尊重對方的職業發展,
幫助對方找到适合他的工作,事業和生活節奏,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強加在他的身上。
我覺得前者是真正的尊重彼此的差異,而後者隻不過是打着愛的名義想要控制對方。
最後,道也啟示我們,不要太過是非分明。
其實在道看來,沒有所謂的善和惡,所謂善惡隻是我們自己認知體系中的觀念,
當你在抱怨上天不公的時候,要知道其實對于天來說無所謂公平與否,在它眼裡一視同仁。
因此不要覺得好人一定會有好報,天道一定會酬勤,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
這并非是讓大家消極,而是說當你認清現實,
放下這些執念,放平心态,或許你會更加坦然地接受生命中所給予的東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