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妹兒say:
今天的主題就從嗦“粉”開始說起。
對于一些愛吃的人來說,年少時都曾有過“吃遍天下”的傲嬌。哪怕從幾歲的小娃娃,變成了油膩的中年大叔,“吃”依舊是很多人亘古不變的追求。
「肥腸粉」是四川省成都市衆多地方傳統名小吃中最有特色的品種之一,它承載着老一輩成都人的記憶,些許市井的味道打開了成都人的味蕾。一碗麻辣爽滑的肥腸粉成為成都人一日三餐的選擇,成就了幾代人共同的味覺記憶。
今天食妹兒大家來打卡這家長順老街彭記肥腸粉。
40年老字号肥腸粉
三代傳承
這家長順老街彭記肥腸粉,是從店主的爺爺奶奶輩開始賣起,家中三代人都是從事餐飲行業,專門做肥腸粉。經過苦心鑽研,手作技藝将四川的傳統小吃做到了念念不忘,很多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都對肥腸粉的美味記憶刻骨銘心。
老闆的奶奶那會兒年在路邊攤擺攤賣肥腸粉,一碗碗肥腸粉不僅讓居民叫好,更是養活了一家老小。
父輩則苦心鑽研,将紅油與拌菜結合。一瓢又一瓢紅油,在漿洗街一做就是十幾年,将一家人日子滋潤了起來。因此,肥腸粉與拌菜成了老街記憶裡的味道。
從早上開始,這裡越到飯點,人越多,座位隻能靠自己搶。一碗肥腸粉引來食客紛紛。對于吃貨而言,通往肥腸的道路上,都是一家人!
真正意義上的“老字号”,是從小吃到大依然常年排隊,食客見縫插針找座位,望眼欲穿盼粉來。
肥腸粉VS鮑汁耙牛肉粉
哪一個更好吃?
大家對“肥腸”有兩個極端的表現:愛的人飛奔而上,厭的人避之不及。這個如此接地氣的食材,處理好了人間美味,處理不好則是人間地獄。
肥腸粉靈魂出竅的地方就是“粉”,可别小瞧了這個“粉”,這家肥腸粉之所以這麼火爆,正是因為粉是店家手工制作。
鮮粉的制作需要三個人分工協作才可完成,首先漏瓢離湯鍋要有35厘米的高度,打粉師傅要用穩定的臂力不斷拍打,其次添粉的師傅要不停地往漏瓢裡加粉,不可多也不可少需要恰到好處,再次撈粉的師傅要快速将粉瀝水出鍋,軟硬适中才是成功。
肥腸粉一上桌,就看到了極有韌性的半透明粉,每一根都挂滿紅油,吸滿濃汁。一筷子全部吸進嘴裡,滑溜溜、辣酥酥,軟糯中透着筋道,還帶着幾分銷魂蝕骨、意猶未盡的獨特香氣。
除了肥腸粉,老闆還開發了新的口味—招牌鮑汁耙牛肉粉,一碗新鮮的米粉,淋上鮑汁,放入酸菜,加入紅醋調味,最後再倒入精心熬制的雞湯。
整碗粉口感鮮香,值得打卡。
最最關鍵的是,免費續粉喲~~
誰說做肥腸粉隻能走複古風?滿牆的HelloKitty正好展示了老闆的少女心。複古和新潮的結合,讓整個店的環境有着不一般的感覺。
美食美食,食品要美,環境也要美。
溫馨提示
ps:每日提醒,最近疫情嚴重,大家出門戴好口罩,注意防護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