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宋朝的詩人,就一定不能不提黃庭堅了。
也許他在詞一道上,無法和蘇轼、柳永、晏幾道這些大咖相提并論,但是他的詩歌造詣在當時算是首屈一指。
他是宋朝江西詩派的創始人,和陳與義、陳師道被尊為詩派的“三宗”。
他的詩歌追求“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令我印象最深刻就是他最出名的那兩句是,“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無一生僻字,甚至可以說這幾個字都是非常平凡的字眼,但是組合在一起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具有一種極強的感染力,千年來為人所稱道。
而除了這兩句,我最喜歡的當屬“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這兩句出自他的《登快閣》,全文如下: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裡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在我還不知道這首詩時,便聽過這兩句詩,當時便覺境界宏大,不輸唐人。
快閣位于江西泰和,雖無法和黃鶴樓之流相提并論,但也是我國頗有名氣的古閣樓。
它建于唐朝,但一直到了宋朝才開始聞名天下。
最初是因太常博士沈遵,他在任泰和知縣時,政通人和,常登上閣樓,眺望遠方,史稱“閣曰快,自得之謂也。”
而真正讓快閣名揚天下,卻是因為黃庭堅的這首《登快閣》,雖然後來楊萬裡、陸遊、辛棄疾、文天祥等人,也曾登臨賦詩,卻都比不上黃庭堅的這首詩。
1067年,黃庭堅高中進士,開啟仕途生涯。
一開始的十多年,黃庭堅一直在地方為官。
有段時間,他在江西的泰和任知縣,工作之餘,他常常登上快閣,逸興遄飛,于是便有了這樣一首豪放詩,其中兩句是千古名句,水平之高令人折服。
詩歌首聯便交代了時間背景。
他忙碌了一整天後,趁着雨後天晴,在夕陽的餘晖中,登上了快閣,舉目遠眺,放松心情。
這裡的“癡兒”,是他的自我調侃,最早出自《晉書·傅鹹傳》的“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複為快耳”。
每個朝代都少不了屍位素餐之人,而宋朝當時也是,很多官員不辦實事,而黃庭堅是辦好差事,才來到快閣,他自稱“癡兒”有反諷的意味。
而“了卻”一詞和“快閣”一明一暗,突出了他當時因為公事已了的一種歡快心情。
正因為他的心情是放松愉悅的,所以他接下描寫的景色才會那麼壯美。
接着的颔聯寫的便是他舉目遠眺之景。
萬木早已凋零,遠遠望去,天地顯得更加廣闊。
月光下,清澈的江水流向遠方。
不否認這兩句有一種孤獨寂寥之感,但是更多地卻讓人感受到詩人那種豪放的胸襟。
就像張宗泰在《魯齋所學集》所言“其意境天開,則實能劈古今未洩之奧妙”。
接下來的頸聯,詩人的那種孤獨感更明顯了。
因為知音不在,所以詩人也就沒有弄弦吹箫的性質了,隻有那清樽美酒可以得他另眼相待。
這裡詩人引用了兩個典故,前一句說的是伯牙子期之事。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兩人互為知己,所以當鐘子期死後,伯牙摔琴,終身不複鼓。
對于很多人來說,若沒有知音,所作之事就毫無意義,那麼不如不做,黃庭堅這裡也是如此,好友不再身邊,又有誰能欣賞他的“朱弦”呢?
這一句寫盡了他的孤獨。
而後一句的“青眼”說的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傳聞他能為“青白眼”,見到庸俗的權貴,他常常白眼視之,見到志趣相投之人,則是青眼相看。
而這裡得了黃庭堅“青眼”的是酒,詩人借酒消愁的意味不言而喻。
隻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最後的他不禁發出了“萬裡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在他看來,仕途坎坷,無法施展才華,既然如此壓抑,那麼倒不如登上小舟,吹着笛子,漂流回家鄉,和海鷗相親相伴呢。
這兩句頗有一種回歸田園的感覺,尤其“白鷗盟”,本就象征着歸隐,就像王維在《積雨辋川莊作》中所言“野老與人争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寫的便是他歸隐田園,遠離塵俗。
而黃庭堅這裡雖隻是想象之景,但是他的歸隐之志可見一斑。
全詩一氣貫注,寫景抒情渾然一體,尤其是“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這兩句,境界之宏大,比起唐朝詩人也是不遑多讓。
不知你是否也喜歡黃庭堅的詩,歡迎一起來讨論哦。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