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塞的感覺心裡堵得慌,很難受。遇到不順心的事,使心裡覺得很不舒服。表示對某件事情很無語。眼前浮現出一串一串“藍色的香菇”。想訴說,卻沒地兒沒對象可談。沒人在意的孤獨。
發生了什麼?内如此不開心。可能會是現實中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件,引發。那種感受很真實,很強烈,一時間揮之不散。如果長時不能消散,那麼就需要請專業人員進行心理輔導。
下午,空閑之餘,刷着微信。
“你被**移出群聊”一條信息閃現在屏幕上。
無緣無故,沒有一點點前奏,就這樣,被移除。
我得罪了誰?摸着良心說,我沒做什麼出格的事啊?
“啊,啊,啊……”眼前一隻黑漆漆烏鴉飛過,拖着一串……省略号
呆呆地僵坐到座位上,一時間緩不過神來。
心理瞬間感受到很不舒服。好像是被什麼堵着,很無語
也許有人會說,額,不就是着T了嗎?哈哈,有什麼大不了的嘛
也許有人會說,切,還以為多大個事兒,太小題大作了吧
也許有人會說,閑得,太無聊了吧
也許還有更多的也許……
也許在你看來根本就不算個事的事,在當事人的内心感受裡就是那樣。群,對ta的重要性,是ta在乎的。群裡有ta喜歡的人,在意的人。結果掃地出門,能不心塞嗎?
同一件事,每個人面對會,内心會産生不一樣的感受。
借由此,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知識,情緒ABC理論,進行自我調節。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理論,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隻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産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确的認知和評價所産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話說回來,被T出群這件事,産生不同行為後果(各種看法),那麼導緻不同的感受的原因是什麼呢?因信念不同。
心塞是由什麼樣的信念産生的呢?被抛棄感,不要我,群抛棄了我引發的信念。不就是T出群嘛,反應為何如此深刻難受?
當人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心智上尚處于一個融合的狀态,即我是世界,世界是我,無法區分外界和自己的區别。當撫養者不能夠100%的正确理解嬰兒需要的時候,“挫折”發生了。從而不被愛,被抛棄等感受,随着時間的推遲,感受被壓到潛意識。
當被群移除這件事發生,再次激發了内心那個不被愛,被抛棄的感覺。試想下嬰兒若不能被好好照料,結果是什麼?死亡啊。感受埋藏那麼深。所以感受那麼痛。
如何去調試内心,修複,重回快樂常态呢?修正信念B。事件A已經發生不可改變,但可以經由改變信念B從而改變行為後果C。
心塞感受源于被抛棄感。去看見那個受傷的弱小的自己,去理解TA,給TA更多的關懷和愛,去陪陪那個自己。再重回現在的自己,我可以更好的愛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我的需求就是加入群體。那麼可以為自己做點什麼呢?重新入群。當初怎麼加入群的,現在可以像以前一樣重新申請。可以找群裡管理員,拉入群體。還可以找群内的朋友,邀請入群。當内在力量升起,一時間,好多方法出現。
熱愛生活,做個生活的觀察者、體驗者。心理學即生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愛生活、愛當下,享樂每一天。
#心理咨詢師說# #幸福公益 心理援助# #心理有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