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明祭拜講究

清明祭拜講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8 07:30:55

清明祭拜講究?陸遊曾在《示兒》中寫道:“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雖然是為了表達他希望南宋收複失地的決心,卻也表現了古人認為人死後有靈在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中,中國本土的祖先崇拜獨樹一幟,最早的祖先崇拜是對有巢氏、燧人氏、黃帝等人的崇拜,最後慢慢發展成為對祖先的尊重,由此衍生出了掃墓等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清明祭拜講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清明祭拜講究(清明祭拜前三後四)1

清明祭拜講究

引言

陸遊曾在《示兒》中寫道:“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雖然是為了表達他希望南宋收複失地的決心,卻也表現了古人認為人死後有靈。在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中,中國本土的祖先崇拜獨樹一幟,最早的祖先崇拜是對有巢氏、燧人氏、黃帝等人的崇拜,最後慢慢發展成為對祖先的尊重,由此衍生出了掃墓等習俗。

01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兼具自然與人文特色,在有着掃墓祭祖的沉悶氛圍同時也是踏青遊春的好時節。千年傳承以來,清明節被列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并在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中。雖然我們現在習慣用陽曆的4月4日到6日來估算清明的時間,但實際上清明這一天的計算方式同其他的二十三節氣一樣,是按照太陽黃經曆法來算的。

▲清明祭祀鮮花

清明節源于我國的祖先信仰,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節日。其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在數千年前幹支曆法指定的時候,清明的一些習俗就漸漸出現。在曆史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這是因為火燭對祖先不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愈這句詩清楚描述了寒食節的場景。在發展中寒食期逐漸縮短,由先秦時期的一個月以上,發展到唐代已僅有三天,之後在與清明節融合後增加了上墳祭掃、秋千、鬥雞等習俗。

▲清明節學生在烈士墓園掃墓

除此之外,清明節還融合了上巳節的習俗,也就是俗稱的“三月三”,先民們于這一天結伴去水邊沐浴祭祀以祈福消災。這也是為什麼清明節逐漸有了踏青的含義。上巳節在宋代時已經不多見,與清明節融合得較為徹底。并且也是在唐宋之後開始全國盛行設立清明假期以供為前人掃墓,這一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使清明成為我國祭祀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

02

清明時期祭拜也是有一定講究的,例如民間流傳着的“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這是什麼規矩呢?有什麼深意,現代還适用嗎?對此專家表示這是老祖宗的智慧。“前三後四”指的是要求人們在清明節到來的前三天和過去的後四天才去祭祖,這一說法是受到了寒食節影響,因為寒食期間禁止火燭,若此時去為祖先掃墓,焚香和燒紙都是被禁止的,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前三後四”的習慣,即在寒食節之前或之後去掃墓。

▲烈士墓園

“左五右六”則是指上墳出門的時刻,不可以在早晨五點之前和六點之後。這一時間有什麼講究呢?古代的卯時整和二刻剛好是官署開始辦公的時候,這也是為什麼之前官員到官署上班被稱之為“點卯”。祭祀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需要人們像是正常上班一樣嚴肅對待,所以需要在這一特殊的時刻出門祭祖。

▲清明祭拜

這句俗語稱不上是封建迷信,隻能說是适應時代發展而産生的。對于沒有了寒食節限制,也不再拘泥于上班時間的現代人來說,這句俗語也不再适用了。現在人們習慣在清明節當天或者前後一兩天全家一起出動前去祭拜逝去的親人,時間更是比較随意,一般都因為方便而設在上午,卻并不是因為忌諱了。

▲插上柳條的房門

除了祭祖和踏青外,清明時期某些地方還有着插柳的習俗。有人說這是為了紀念神農氏,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預報天氣的方式,還有人認為是用于驅鬼辟邪。畢竟在觀世音菩薩淨瓶中所插的就是柳枝,所以柳樹一方面象征着強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有着借菩薩之力護佑自家平安的寓意。另有人認為這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因為介子推當初被燒死時所抱之樹就是柳樹,且在多年後發了新芽。

▲放滿祭拜鮮花的墓碑

此外,清明節時還有很多玩樂類習俗,如足球的前身蹴鞠,就是清明時期人們很喜愛的一種遊戲;還有鬥雞之戲,古代盛行從清明而始,自夏至而止;拔河這種常見的多人比賽,因唐玄宗喜愛在清明時舉行,也成為某些地區清明習俗的一部分。當然也有着“集大成者”,就是蠶鄉的蠶花會,過去清明期間烏鎮、梧桐等地都會在清明時期舉辦蠶花會,是廟會的一種,有着極強的水鄉特色。

結語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祭祖之餘,更多享受着出遊踏青的快樂,感受白居易筆下“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春景。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前段時間孩子在烈士陵園中放風筝引起争議,正如很多網友所說,無論是烈士還是祖先,所期盼的正是這樣的和平盛景吧。

參考資料:

《示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