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們,我們今天來練一練教育目的不同價值取向吧,首先是個人本位論,所謂個人本位論,當然是指在制定教育目的時以個人為出發點,強調的是發展自我。其論點歸納如下:
教育目的不是根據社會需要來制定,而是根據個人的發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個人的價值高于社會的價值,社會的價值隻在于它有助于個人的發展;
人生來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職能就在于使這種本能不受影響地得到發展。
那麼,與之相對的就是以社會為本位,主張根據國家利益、社會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和進行教育的理論,即社會本位論。同理可知社會本位論就是在制定教育目的時以社會為出發點。
社會本位論者認為個人的發展依賴于社會,受社會制約:真正的個人是不存在的,隻有人類才存在;人之所以為人,隻因他生活于人群之中,參與社會生活。人的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都靠社會提供營養,人的一切都從社會得來。
社會本位論者認為教育目的就是使個人社會化:個人不過是教育的原料,不具有任何決定教育目的的價值。教育目的在于使個人适應社會生活,成為公民,為社會作貢獻。教育過程就是把社會的價值觀念或集體意識強加于個人,把兒童從不具有社會特征的人,改造成為具有社會所需要的個人品質的“社會的新人”。
下面我們再來分别看一看這兩個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分别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呢?
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我們有一個記憶口訣可以分享給大家:夢(孟子)露(盧梭)佩(裴斯泰洛齊)服(福祿貝爾)馬(馬利坦)斯(赫欽斯)洛(馬斯洛)。
社會本位論以及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圖、塗爾幹、納托普、凱興斯泰納、巴格萊、孔德等。
那麼,你記住了嗎?戳戳評論告訴我,“一起考教師”旗下的“大學小喇叭”不僅為你提供資訊,更願意傾聽你的見解、為你解決難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