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武漢女學霸保研

武漢女學霸保研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2 11:27:37

武漢女學霸保研(尋訪荊楚好老師研究催化劑的女教授)1

極目新聞記者 狄鑫

視頻剪輯 狄鑫

通訊員 黃思潔 張思陽

實習生 杜易襄 吳靜

她将無限激情注入課堂,沙啞了聲音,卻引爆全校學生對化學的熱情;她醉心科研,攜手老朋友“催化劑”,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标貢獻智慧和力量;她熱愛科普工作,創立“雙塔科普之聲”品牌,引導學生把科學知識帶進社區和鄉村……

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李琳,将妙趣橫生、催人奮進的思政元素融入第一課堂,将科普精神帶入第二課堂,幫助學生多元成才。潛心研究催化劑多年的她,也成為了學生成長的“催化劑”。近日,李琳被學校推選為“荊楚好老師”候選人。

武漢女學霸保研(尋訪荊楚好老師研究催化劑的女教授)2

李琳

材化專業女教授愛上科普

她把“高冷”催化劑帶出圈

“搞科研,是在高尖端領域攀高峰;搞科普,是為社會大衆普及科學,接地氣。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科研創新和科學普及都是我的職責。”李琳把科研和科普當成她職業生涯裡“頂天立地”的兩件大事。

從讀書到教書,從博士到教授,從國内到國外,李琳一直在研究催化劑,她把催化劑比作如影随形的“好友”,感情頗深。“催化劑是我國基礎化工産業的重要支柱,催化劑的研究對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她的研究領域集中在将甲烷和二氧化碳通過催化重整反應轉化成重要的工業原料氣(一氧化碳和氫氣),“這項研究對能源和環境具有雙重意義,為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标貢獻一份力量。”

武漢女學霸保研(尋訪荊楚好老師研究催化劑的女教授)3

實驗室裡李琳帶着學生做科研

李琳對科學研究有着發自内心的熱愛,同時,她也牢牢記得的講話:“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0年,她擔任湖北省學習貫徹黨的第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青年宣講團”成員,赴全省多地進行科學宣講,以《科學強國的“催化劑”》為題,從催化劑在攻克新能源汽車發展難題、提高我國化工合成效率、助力環境保護等方面所做的積極貢獻等角度出發,帶領大家學習全會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論和新思想。2020年疫情期間,李琳負責制作了抗疫系列科普視頻《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鬥争的銳利武器》《健康與防護》等,上線“學習強國”平台,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武漢女學霸保研(尋訪荊楚好老師研究催化劑的女教授)4

2020年,李琳擔任團省委青年宣講團成員,赴全省多地宣講

在2020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上,李琳以《“我”就是神奇的催化劑》為題,把“大象牙膏”趣味化學實驗搬上舞台,由淺入深,從實驗到理論,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催化劑的性質與應用,赢得專家和觀衆的一緻認可,獲得全國一等獎和“全國十佳科普使者”稱号。此後,她多次走進中小學和幼兒園科普課堂,“催化”下一代的科學啟蒙。

成立公益科普團隊

帶領學生科普返鄉惠及大衆

李琳不僅自己堅持參與科普工作,她還如同“磁鐵”一般,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她的科普隊伍中。2021年,李琳帶領學生創立了“雙塔科普之聲”大學生公益科普品牌,開展青少年科普和社會大衆科普。他們用短視頻、公衆号、科普講座、實驗體驗等方式為大衆送去科學知識,短短半年時間,線上線下受衆已超過5萬人。

“向他人傳播知識的科普,其本身是一種能力。”李琳不僅用科普的經曆反哺教書育人,她還鼓勵學生開展“科普返鄉”活動。李琳和團隊成員通過文獻查閱和問卷調查後發現,語言障礙是偏遠地區科學普及率較低的一大痛點。于是,她鼓勵團隊中少數民族成員發揮語言優勢,回到家鄉開展科學宣講活動,以此豐富拓展科普方式,洞察科普活動的現實需求。

武漢女學霸保研(尋訪荊楚好老師研究催化劑的女教授)5

李琳帶學生創立“雙塔科普之聲”大學生公益科普品牌

“科普的意義在于,它讓我覺得讀書太有用了。”2019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謝石,利用今年寒假的時間,回到家鄉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審章塘瑤族鄉永和村開展了一次科普講座。“李老師線上給我提供相關的理論指導,其他隊員則幫助我查閱資料、準備實驗,他們都是我背後的力量。”

講座上,謝石做起了“大象牙膏”雙氧水分解反應和“神秘的信”蛋白質高溫變性等科學小實驗,還講解了酸類化妝品的使用方法,通俗易懂地解釋化學知識,充分展現了科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上至老人下到孩童,個個都聽得津津有味。“我那個讀二年級的堂弟瞪着大眼睛看我操作實驗,看到他們求知若渴的眼神,我特有成就感。”謝石笑着說。

“這次科普返鄉,讓鄉親們感知到什麼是科學,也讓我真正體悟到我所學專業的意義所在。感謝李琳老師讓我體驗了科普的魅力!”謝石說,即便将來畢業離開團隊,也不會放棄科普工作,“我們一定會持之以恒地把這件事做好。”他說。而這與李琳老師的希冀不謀而合。“我非常希望學生能将所學的專業知識帶回家鄉,提高偏遠地區的科普意識和科普程度。”李琳說,她正籌劃帶領團隊開展更多更豐富的科普活動。

用諾獎故事傳授科學精神

國際慕課收獲40萬點擊量

“大學之于學生,除了學習知識,更應掌握科學精神、明晰人生态度。”在李琳看來,處于“拔節孕穗期”的青年,需要思政課補鈣壯骨、固本培元。“怎樣将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堂?怎樣讓思政教育入腦入心?”成了李琳及其教學團隊每天思考的問題。

諾貝爾科學獎是世界性的高水平科學獎項,為人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科學财富,能否就此打造一堂課?2019年,李琳與同事一起策劃課程《走近諾貝爾化學獎》,她從100多位獲獎者中選取人物,提煉人物的科學成就、科學精神和意志品質。“當時正值暑假,我帶着學生在工廠實習,條件有限,我隻能利用晚上的時間,用手機給電腦連接熱點來查閱資料。”李琳回憶說。

武漢女學霸保研(尋訪荊楚好老師研究催化劑的女教授)6

課堂上,李琳與學生交流

為了打開學生的視野,備課之時李琳就決定為這堂課注入“國際化基因”——進行雙語教學,以此讓學生在學習化學專業知識、了解科學家成長故事的同時,也能鍛煉英語應用能力,擴大課程的受衆面。李琳盡可能收集第一手英語資料,優選教學内容并反複打磨,還順帶自學了一些視頻錄制和剪輯技術。

開學後,這堂由王獻和李琳共同負責的全校公選課被帶到學生面前,也搬上了中國大學慕課網、學習強國、學堂在線國際平台等。“線上課程每節12分鐘左右,共25個專題,王獻老師負責英語教學,我負責延伸思考和點評。”李琳介紹,目前在線課程包括約300分鐘雙語教學視頻、原汁原味的英文短片、科學動畫、海量圖片及約400道習題,供學生自主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

2021年,《走近諾貝爾化學獎(雙語課程)》獲評湖北省“一流”課程,更走出國門,入選首批印度尼西亞開放課程,成為湖北省唯一入選的高校課程。同時,還獲評“課程思政”示範課堂,來自海内外的百餘所高校學生參與了課程學習,點擊關注率41.5萬。香港浸會大學蔡宗葦教授評價該課程:“這是我25年執教生涯中所遇到最好的雙語課程之一。”

激情授課金句不斷

“科學+思政”金課吸粉無數

《走近諾貝爾化學獎》上線以來引發強烈關注,面向本校學生的線下課程更是吸粉無數、一席難求。學生秦緣笑着說:“李老師的公選課很搶手,每年報名人數都遠超課程容量,手慢肯定是搶不到的!”不少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也慕名選報,四個學期下來就吸引了1000多名學生選修。

武漢女學霸保研(尋訪荊楚好老師研究催化劑的女教授)7

生活中的李琳

科學巧妙融合思政教育是該課的最大特點,每每走出課堂,還有不少學生在回味李琳的金句。“正是由于施陶丁格爾敢于質疑和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才得以創建‘高分子科學’這一新興學科。”“田中耕一的發現固然有偶然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堅持和堅定帶來的必然結果。”“謝德曼锲而不舍地努力,最終迫使科學家們開始重新考慮他們對于物質本質的認識”……李琳在講述科學家成就的同時,也在向學生們傳揚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創新精神。

武漢女學霸保研(尋訪荊楚好老師研究催化劑的女教授)8

課後,李琳為學生答疑解惑

如今,李琳從教已17年,面對課堂仍保持着不變的“新鮮感”,講課時她總能拿出百分百的熱情,用洪亮的嗓音來抓住學生的耳朵。“李琳老師是我遇到的上課最有激情的老師。”申東陽是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博士三年級學生,早在讀本科期間,就上過李琳老師的《材料科學基礎》。課堂上,李琳善于利用聲音的高低起伏來帶動學生情緒;通過恰到好處的設問,抓住學生的心;通過設置翻轉課堂和團隊讨論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李琳開玩笑道:“以前我還是校園十大歌手,現在不行了,沙啞了,唱歌不好聽了。”如此激情授課,即使在冬天,一節課下來汗水都能濕透她的衣服。

就像有魔力一般,走下講台李琳又是另一個樣子。“李老師從不遲到,她總是提早來教室等着大家,課前和同學唠唠家常,了解大家學習和生活近況。”科研間隙,李琳會為研究生們組織操場團建,通過遊戲和茶話會讓大家放松身心。作為全國先進班集體的班主任,平易近人的李老師,總讓學生如沐春風。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