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點擊上面“關注”,從此你就是我的人了...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讀世間情感。
01.
今年4月29日,有一部獲獎無數的黎巴嫩電影,在中國内地上映,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迦百農》,在中國被翻譯成《何以為家》。
迦百農是聖經中的一個地名,在加利利海附近,意思是“物品雜亂無章地堆積”,即便這是一個遠離商業化的電影名字,但與電影十分契合。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12歲的小男孩,将父母告上法庭的故事。
起訴的原因是:他們不停地生孩子,生了卻又養不起,全家人擠在一個不見天日的小房子裡,吃飯吃不起,衣服穿不起,父母不惜将自己年幼的女兒賣掉換房租,最後女兒難産而死……
即便是在這樣艱難又惡劣的環境裡,他們依舊在不停地生……
12歲的小男孩贊恩和他的兄弟姐妹們,遭受了他們那個年齡段不該有的磨難,他們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裡,掙紮求生,備受煎熬。
妹妹的死,擊垮了贊恩心裡的最後一根防線,他一氣之下将父母告上了法庭。
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所有的演員都不是演員,而是真實生活在貧民窟的難民,故事中的劇情,都是他們的親身經曆。
即便時到今日,想起電影裡的一幕幕場景,我依舊覺得全身起雞皮疙瘩。
這部電影帶給我的觸動太大了,絕非三言兩語就能表達,記得電影結束走出影院的時候,我整個人都處于麻木的狀态,一直不停地掉眼淚。
當時,很多人都看哭了,哭着哭着就沉默了。
電影帶給我們的思考,絕對不僅僅是“生孩子”這麼簡單,更多的是“養孩子”,生和養永遠是一體的,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更是應有的擔當。
養不起就不要生,這是成年人最基本的自覺,生了養不起,是最大的不負責。正如電影的名字一樣,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贊恩将父母告上法庭,原因是父母生了他。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父母在生育我們的時候,并沒有經過我們的同意。如果他們将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卻又擔負不起為人父母的責任,那麼對我們而言,來到這個世界,注定深陷于黑暗。我們可以退一步想一下: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讓他嘗盡磨難嗎?
不是,是為了讓他感受這個世界的溫暖,是讓他有有一個明媚且幸福的人生,是讓他學會愛與被愛,讓他活的無悔無憾,活得自然且坦然。
如果尚且不具備養育孩子的成長條件,不能為他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那麼不生,就是成年人最該有的自覺。
因為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吃苦,并不是他所希望的,更不是我們所希望的。
如果生而不養,隻會害了他。
02.
我為什麼不建議40歲以上的夫妻上二胎?
因為即便身體條件沒有問題,将來的養育也會力不從心。等孩子10歲的時候,身為父母的你已經50了,瀕臨退休,即便有退休金,養育孩子依舊是不小的負擔。
等孩子20歲的時候,你60了,一腳邁入老年的行列。
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如果你在40歲以上的時候生二胎,那麼你的一胎和二胎,年齡相差至少在十幾歲。
等二胎長大,你能保證不給一胎帶來麻煩嗎?
要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小叔子過于年幼,父母又拎不清,動不動就以“長兄如父,長嫂如母”等相要挾,逼迫兒子和兒媳養育小叔子,從而導緻夫妻離婚的并不在少數。
當然了,如果你的家庭條件足夠好,财富積累的足夠多,你可以選擇生二胎。
但我們現在讨論的是,在家庭條件不富裕的情況下生二胎,無異于是害了孩子,更是連累了一胎,這是一種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的表現。
隻有在自己負擔得起,且不給一胎帶來負擔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否則生而不養,注定遭罪。
03.
我今年25歲,我有一個年僅8歲的弟弟。
母親是69年生人,今年剛好50歲,她在42歲那年生下了弟弟。當時全家人都很歡喜,尤其是奶奶,她覺得我們家總算是後繼有人了,覺得母親是家裡的大功臣。
父親中年得子,自然更是歡喜,還說有了弟弟以後,他覺得自己年輕了很多歲,一定要努力工作,給他好的生活條件。
他們每個人都有歡喜的理由,除了我。我當時雖然隻有17歲,但是卻已經開始隐隐對未來擔憂,因為我知道,哪怕我30歲再結婚,弟弟也隻有十幾歲。
而當時的父母,已經年邁,養育弟弟的重擔,要落到我的頭上嗎?
雖然這樣想很冷血,很無情,但是真的很現實。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文化水平不高,一心相信“養兒防老”,相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他們覺得生了兒子,就是生命中的一大幸事,完全沒有考慮到如何養育的問題。
他們是不會考慮那麼遠,但我卻不得不考慮。雖然我是女孩子,但哪怕将來我嫁出去了,也不可能對父母,對弟弟,不管不顧。
現在我25歲,弟弟8歲,我所擔心的一切都發生了。
04.
去年,我談了一個男朋友,他的父母聽說我有一個年幼的弟弟時,二話不說就讓他跟我分了手。即便我明确告訴他,養育弟弟是我父母的事,她依舊不同意。
今年,母親50了,越來越覺得養育弟弟力不從心。
因為她和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弟弟上小學的時候,已經開始學英語,即便我給他買了學習機,可父母連用都不會用。
小學時期的很多家庭作業,都是需要父母一起來完成的,尤其是手工作業,但是父母都不會。
去學校接弟弟放學的時候,她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說:“你奶奶來接你了。”
母親很受傷,卻也無可奈何,長期操持家務的她,看起來的确比同年齡人蒼老很多。尚且弟弟才8歲,她已經50了。
驕傲如她,終于還是後悔了,她常常跟我念叨:“如果當初不生你弟弟就好了,現在我覺得,我生了他,就是害了他。我連教他寫作業都不會,每次考試他都是班裡的倒數,以後該怎麼辦呢?男孩子不好好讀書,隻能出去打工,可他沒有好的學曆,好的工作,将來找媳婦都成問題。而那時候,我和你爸都老了,實在負擔不起啊。”
我沉默,長時間沉默。
她也明白,我為什麼沉默。
因為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我也剛大學畢業不久,即便每個月能省吃儉用寄回家1000塊生活費,但這已經是我的極限了。弟弟的未來,隻能靠他自己,我一樣負擔不起。
你可能會覺得我很殘忍,很無情,很不孝。但我必須要說,有多大能力就承擔多大的責任,在我連自己都顧不好的時候,實在無力成為扶弟魔。
我很愛他,也不會不管他,但一定是在我能力範圍以内,這是原則,更是無奈。
05.
如果沒有條件養育二胎,沒有能力給予他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就不要随便生。
這是身為父母,最基本的自覺。
如果在将來力不從心時再後悔,已經晚了,人生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人生的任何一個選擇,都必須由自己來買單,來負責。
從這個角度來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丁克,恰恰是一種思想進步的體現。
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明白:生孩子,不隻是把他生出來那麼簡單。如果不具備養育他的條件,生了他就是害了他。
與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受罪,受苦,不如先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
為此,很多網友表示:很多人連自己都沒有活明白,就已經開始學着别人做父母了。
是啊,父母不是誰都能做的。做父母雖然不需要考取證書,持證上崗,但是你的内心深處,一定要有一把尺子,一定要有最基本的自覺。如果自己擔負不起養育孩子的責任,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那就先顧自己吧。
曾經在一個節目裡,主持人問樸樹:“你為什麼沒有要孩子?”
他說:“我覺得人生特苦,我可以去承擔那個痛苦,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可當我一想到孩子要成長,要受苦,我就變得特别不忍心。”
他還說:“我沒有把我将這個孩子教育成一個更好的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樸樹的觀念,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觀念,很多人不敢輕易生孩子,更不會随便生孩子,就是因為有一顆責任心在,内心的道德感束縛着自己的理智,讓自己不得不清醒,不得不面對現實。
如果自己無法養育,生了就是不負責,既然這樣,不如暫且不生。
就像電影《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的最後,贊恩說的那段話一樣,他說:“我希望大人們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06.
我們從不否認,為人父母的美好。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很多父母就不再為自己而活了,每走一步,都在為自己的孩子着想,正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的愛之于我們而言,就像是我們生命裡的一簇火焰,足以照亮所有黑暗,無論我們飛多遠,走多高,永遠都是我們靈魂的港灣。
當歲月不經意間從身邊劃過,在每一個匆忙的身影背後,父親關愛的目光越來越遠,母親熟悉的話語漸漸淡忘。
在我們身心疲憊的時候,駐足下來,讀一讀書中溫情的故事,你會有感動的心跳,因為你想到了父母,有他們在,無論相隔多遠,都會覺得心安。
在這世間,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着的情感,更為神聖呢?沒有了,真的沒有了。
沒有人有資格剝奪我們為人父母的責任,你可以成為父母,可以擁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前提是,一定要有能力和條件,給予他一個好的成長環境,給他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否則你生了他,就是害了他。
父母很偉大,我們從不否認;但我們同樣不能否則的是,人生很艱難。當我們歌頌父愛母愛的時候,應該立足于現實,考慮一下生于養等等一些更現實的問題。
畢竟,理想就像飄在天空的一朵雲,可現實必須紮根于土地。
為什麼我不建議40歲以上的父母生二胎?《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早已給出了答案,雖然隻有八個字,但足以概括一切: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 ———— · END · ———— ————懷孕生子就像一場馬拉松,漫長又辛苦,但隻要堅持到最後,就能享受勝利的喜悅。雖然過程很辛苦,但那種心情是别人無法體會的,各位寶媽加油哦!怎麼備孕成功率高?如何緩解孕吐?孕期可以xxoo嗎?孕期感冒、發燒要不要吃藥?預産期到了還沒動靜,鬧哪樣?月子裡的那些規矩有沒有科學依據?孩子到底在哭什麼?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該補鈣了?孩子挑食不吃飯是什麼原因?1歲真的必須斷奶嗎?寶寶怎樣才能長高些?育兒事無小事,生活無處不教育!發文:青島育兒網,專注科學育兒家庭教育和親子情感。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