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乃身之寶
你願意和一部可以體驗到快樂的機器連接一生嗎?
1974年,美國哲學家羅伯特•諾齊克提出來一個思想實驗:
想象有這樣一部體驗機器,不僅能夠刺激到大腦快樂中樞的特定部分,還會給你完全真實的模拟體驗。當你連接到那機器上時,你将和自己的内在感覺完全相同,就像自己真的身在其中。比如,如果你想要體驗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感覺,就可以獲得一摸一樣的體驗;你想體驗人生赢家,就可以體驗到世界首富的生活,等等。
那麼,你願意永遠生活在這個體驗機器裡嗎?
注意,是永遠。
或許,很多人看到“永遠”這兩個字,會選擇“不願意”。
最明顯的原因在于,這隻是個思想實驗,我們隻是漂浮在科學家的實驗室裡度過人生,自己實際上沒有完成任何事情,也就是說,我們沒有任何成就,沒有自我認識,沒有情感關系,即沒有真實地活着。
電影《楚門的世界》講述的就是一個“虛假”的故事。
主人公楚門,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生活在一個叫“桃源島”的小鎮上,30歲前和絕大多數美國男人沒什麼不同,讀書、工作、結婚成家等等,一切都很“正常”,直到一個從天而降的攝影燈、一場詭異的雨、一次電梯中的意外發現,以及一個溺水失蹤多年的父親突然出現在他眼前,楚門意識到了周圍的一切有些不正常,于是開始對過往的生活産生了懷疑:總感覺有人跟蹤自己,想要離開那裡,總會因各種理由不能成功。
其實,楚門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檔全球24小時直播的電視節目真人秀的主角,他生活的小鎮是導演組搭建的巨大攝影棚,周圍的鄰居、同事,以及家人都是演員,隻有他是真實的人,但他的生活是不真實的、虛假的、被設定好的。
雖說楚門生活在他人設定的劇本中,自己也在付出真情實感,但因為周圍人是“虛假”的,就造成了他很難感受到完全的真實,這樣的狀态其實和前面說的體驗機器是一樣的,即無法真實地活着。
今天的文章,我試着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說,我們該怎樣真實地活着,以擁有一個說了算的人生。
1.真實的活着,需要真實的世界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說:“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們希望的來源。”
但我們人類又特别渴望穩定,因為那會給我們帶來安全感。
就像影片中電視節目導演基斯督認為的那樣,他為楚門設定的生活是安穩的、快樂的和幸福的,且不會受到傷害,他不會離開,也不應該離開,因為這樣的生活是很多人向往的。他有一份清閑的工作、和睦的鄰居,有愛的家庭,以及熟悉且美好的一切。隻是他忘了,這樣的“好”,在楚門看來未必是真正的好。
其實,楚門有着一顆探索自由的心,每天重複的人和事早已讓他厭倦,所以他才提議出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
當我們一直追求穩定時,就是在給自己束縛,更重要的是,沒有絕對的穩定,生活就是一個問題疊着一個問題,那些被設定好的生活,隻存在劇本中。
真實的世界,就是充滿各種不确定性,而正因為這些未知,我們的生活才充滿希望。
這就像很多父母期待孩子按照他們安排好的生活過一生,不僅把孩子困在牢籠裡,還切斷了孩子與真實世界接觸的機會,進而漸漸喪失活出真實自己的勇氣和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以愛的名義做出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未必就是愛。
影片中基斯督,在我看來,就是把楚門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他在用自己愛的方式在保護楚門,隻是楚門不接受這樣的愛罷了。
2.真實的感受,是與真實的人建立的
精神分析學有一句名言: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意思是一個人想要真實地活着,不僅需要一個真實的世界,還需要豐富飽滿的人際關系,即真實的情感互動。
影片中的楚門很少能夠被真實地回應到,也就是說,他缺少更多的真實情感交流。
他和妻子商量要出去旅行時,妻子突然開始說起了咖啡廣告語;他和鄰居打招呼時,鄰居永遠是一套說辭;他和母親說在大街上遇到父親時,母親的反應很淡定,根本不是真實的人應該有的狀态,諸如此類,正因為身邊的人很少和他有真實的情感溝通(除了那個初戀的女友,以及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才讓他更加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
虛假的,終究是無法真實的。
文章開頭說到的思想實驗,之所以有人不願意簽訂一生的合同,就是因為那樣的人生不是自己真正經曆過的,那些真情實感并不真正屬于自己。
隻要我們下載了正确的體驗文件,體驗機器上的人生就是完美的。
但真正的幸福人生,不單單有“内在”的美好,還應該有“外在”的美好,包括成就、關系、愛等等。
而這也是楚門想經曆的美好——尋找真正的愛、體驗更多的人生。
3.真實地活着,需要選擇的勇氣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生命的的意義在于選擇。”
當楚門像個紳士一樣鞠了一躬,選擇謝幕,走近真實的世界時,我們看到了觀衆的歡呼,包括保安、洗澡的大叔、追劇的老太太,以及餐廳的服務員們,而他們之所以呐喊和興奮,就是因為楚門替他們活出了自己。
換句話說,那些觀衆也想逃離熟悉的環境,走出舒适區,隻是缺少勇氣和膽量,而這些,楚門有。
其一,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勇氣。
楚門為了走出那個被設定好的世界,克服了父親意外落水留下的創傷體驗,更重要的是,他要和現在“舒适”的生活說再見,這是需要足夠的勇氣。
當他走上那個通往真實世界的台階時,我想到了電影《海上鋼琴師》裡的1900,他在走下甲闆時,選擇轉身上船,這些都是在展現勇氣。
對于楚門來說,他要放棄舒适的生活環境,選擇應對外面的虛假世界;對于1900來說,他要放棄陸地生活的豐富多彩,選擇留在船上繼續默默漂流,看似截然不同的選擇,其實又是一緻的選擇,都是尊重自己的内心,那都是真實的自己發出的聲音。
其二,選擇尊重内心,才能擁有一個說了算的人生。
作家餘華在《活着》一書中說過:“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人的看法。”
是的,生活是我們自己的,每個人都該是生活的主角,更重要的是,生活環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設定,但心靈是無法被束縛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身在監獄中,但他整個人始終是自由的,自由不是一種外在絕對的表現形式,而是内心深處的一種感受和體驗,而這就是主宰自己人生的信念。
其三,選擇,蘊含着行動的力量。
選擇,意味着我們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楚門選擇走出被控制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這樣的選擇就是行動的力量。
這就像夢想一樣,如果隻是想想而已,永遠無法實現,唯有行動才會接近夢想。我們都想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但這樣的人生不會輕而易舉地獲得,關鍵一步就是我們要敢于做決定。
不做選擇,就不要追問人生意義。
寫在最後:
人必須真實地活着,唯有真實,才能觸碰到存在。
楚門唯有走出被設定的生活,才會活出真實的自己,而這時的他,才會在創造屬于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切創造力的源頭。
當然,做出選擇不容易,外在的評價、内心的恐懼,以及其它不确定因素都可能阻礙我們真實地活着,但不要忘記,如果我們不能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式去活,總有一天我們會按照自己活的方式去想。
有時,自我束縛,才是最大的牢籠。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