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頭條創作挑戰賽#
當幻想和現實面對時,總是很痛苦的。要麼你被痛苦擊倒,要麼你把痛苦踩在腳下。
一架從中國飛往美國的飛機在飛行了十幾個小時後緩緩的降落在新澤西機場,此時夜色正濃,東海岸的浪花一疊又一疊的沖向岸邊,這裡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整個城市燈火輝煌就像美國這個開放的國度一樣,讓人遐想連篇。
十八歲的謝彥波望着窗外的一切,心中滿滿的傲氣,他認為他的才華在這片土地上一定能得到他認為該有的尊重。
普林斯頓大學,這座創立至今二百多年的大學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這座大學出品的名人數不勝數,光是美國總統就有兩位,而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更是多達六十九之多,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名校。
謝彥波之所以選擇這裡深造,就是看重它濃厚的底蘊與學術氛圍,這位自幼被稱之為天才的少年想在這裡征服一切,也想給曾經的博士生導師周光召證明,沒有給他博士學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可此時信心滿滿的謝彥波完全沒有意識到前路坎坷,他也沒有意識到一個人的成功除了絕世的才華外,還要有一顆謙虛的心。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學過傷仲永的故事,謝彥波也一定知道這個故事,可他不知道的是這個故事最終會發生在他的身上。
1966年謝彥波出生在湖南的一個知識分子家中,他的父親是一名物理老師,在那個全國百分之八十人都不識字的年代,這樣的生長環境自然不可多得。
所以謝彥波也遺傳了父親的基因甚至青出于藍,因為父母工作忙的原因,從小謝彥波便被送到鄉下奶奶家生活,兩三歲的孩子本該是最活潑好動,對世界一切都好奇的年紀,可謝彥波卻正好相反,他異常的安靜,而且話極少,這讓家人非常擔心,他們害怕謝彥波有什麼心理疾病。
幾年後謝彥波到了上學的年紀,于是父母将他接進城裡,可上學後謝彥波依舊沉默寡言,不僅上課從不回答問題,而且也不和同學們玩,從來都是形單影隻,老師也幾次和謝彥波的父母探讨過這個問題,老師希望父母能多開導孩子,這樣下去對謝彥波的前途一定會有影響。
可好在父親卻一直相信自己的孩子,他認為謝彥波隻是大智若愚,不愛說話隻是性格内向些而已。
後來事實證明父親的眼光确實沒錯,謝彥波雖然不說話,但久而久之老師發現,他的書面作業完成的非常好,有些課堂上并沒有講的問題,他也能舉一反三的回答出來。
在謝彥波二年級的時候,父親意外的發現他居然在做五年級的數學題,在詢問之下得知,原來謝彥波隻是聽老師簡單講解過後自己看書學會的。
這讓父親非常驚喜,于是在課餘時間,他親自教導了孩子學習,大多數家長都擔心孩子沒有自制力貪玩,為了培養學習的興趣都費盡心力,可謝彥波的父親卻不用擔心這一點,小小年紀的謝彥波有着莫名的求知欲,根本不用家長和老師的監督,每天在下課之後都要學習四五個小時才睡覺。
就這樣用了一年的時間,在父親的教導下,謝彥波在三年級就學完了整個初中的數學課程,他考初中的試卷每次都是在九十分之上,要知道在初中後數學就會慢慢拉開大家的差距,即使是最優秀的學習也很難保證每次考試都是九十分以上。
到了謝彥波四年級的時候,他又學習了整個初中的物理與化學知識,如果那時的他考高中,他的成績一定能上整個湖南最好的學校。
到了五年級時候,謝彥波甚至開始接觸微積分與高等幾何,這時候他才十一歲而已,這個年紀的孩子本應該剛剛學習解方程式而已,而謝彥波卻已經一頭栽進了繁複的大學課程裡。
讓謝彥波初露鋒芒的是一次數學競賽,參加競賽的學生基本都是高中二年級的孩子,也有極少數高一的尖子生,而謝彥波作為一個小學生去參賽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就連監考的老師都在不停的看着他,心中想這個孩子究竟是何方神聖。
競賽結果出來後,謝彥波竟然獲得了第二名,這一下震驚了湖南教育界,幾所中學的校長都親自找到謝彥波家裡,希望讓他去自己的學校就讀。
沒過多久在長沙的數理化比賽中謝彥波再次驚豔世人,此後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這一次就連中國科技大學都注意到了這個天才,他們對謝彥波進行考察後決定将他錄取到中科大的少年班。
那時國家為了注重科研人才的培養,給社會樹立一個知識改變命運的榜樣,教育部聯合各大高校在北京召開會議,經過探讨後,這個重任就交給了中國科技大學。
而謝彥波就成為了第一期少年班的成員。
少年班可以說集中了中國各地的天才,每一個人都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學生,可謂高手雲集,即便這樣也沒有掩蓋謝彥波的光芒。
可這時候謝彥波生活能力低下的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以往他隻負責學習,沒有社交,也不用擔心吃喝拉撒一切父母都操心好了,可到這裡不一樣,他要與其他孩子們同吃同住,在學習之餘要自己操心自己的生活,因為他年紀本來就小,再加上内斂寡言的性格,讓他在少年班也是備受排擠,大家都不願意和他在一起,即便住在一個宿舍謝彥波與舍友們往往一個星期都說不了一句話。
他當時少年班班主任汪慧迪可以說是又當爹又當媽,理發,洗衣服,換洗床單被套等全都是由她來完成的。
在這樣的環境下謝彥波生活學習了三年,雖然生活裡有些坎坷,但他還是憑借自己超高的智商,提前一年拿到了畢業證,十五歲的謝彥波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年輕的研究生。
他也去了中國學子夢寐以求的中科院就讀研究生,三年後他成功拿到了研究生學位,這時候謝彥波風頭無兩,大家都認為他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甚至有機會代表中國沖擊諾貝爾獎。
在拿到研究生學位後謝彥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他跟随着中科院副院士周光召學習,因為從小在天才的贊揚聲中成長,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異常順利,這樣謝彥波慢慢變得驕傲自大。
謙虛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無論你多有才華,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周光召這些年來也見多了所謂天之驕子,他們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則泯然衆人,在他看來懷着一顆謙虛的心才能做好學問。
可謝彥波這時候哪裡聽的進去,從小到大老師們對他無不交口稱贊,還沒有人敢這樣說他,于是謝彥波對周光召的不滿就從這時開始。
在之後的研究工作中謝彥波處處與周光召做對,他對周光召提的意見壓根聽不進去,一味的堅持自我。
時間一久周光召也對這個天才失望至極,因為兩人之間緊張的關系,再加上周光召認為謝彥波根本沒有博士畢業的資格,謝彥波一怒之下選擇退學赴美。
就這樣謝彥波帶着誓要證明自己的決心來到了美國,因為天才之名,他來到諾貝爾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手下學習,安德森是凝聚态物理的宗師人物,在1977年獲得諾貝爾獎,能在這樣一位學術大牛手下學習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
可是謝彥波依舊不改目中無人的本色,初次見面便給安德森留下了一個自大的印象。
安德森想看看這個來自中國的天才水平如何,便出了一道題考考他,可當謝彥波看到題目後卻脫口而出一句“小菜一碟”。也許這道題在謝彥波眼裡真的很簡單,可他這種表達方式卻讓安德森很不滿意。
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謝彥波與安德森的關系依舊處理的一團糟,甚至在論文選題上選擇了與導師對立的方向,而其中的内容論證為少,批判為多,這讓安德森勃然大怒,立刻給謝彥波打回去修改。
有學術争論是正常的,可謝彥波選擇的這個方式實在讓人無法理解,這也許就是從小缺乏人情世故的原因吧。
謝彥波的論文被駁回後他不思考該如何修改,反而與安德森發生了争執,甚至在一天夜裡闖進安德森家中,讓安德森承認自己的論文。
直到最後學校還是沒有通過他這篇論文,謝彥波沒有如願以償的拿到博士學位,為此他在普林斯頓大學僵持了整整九年時間。
就在此時發生了一件震驚學術界的案件,一名來自北大的留學生因為論文殺死了一位美國教授,這件事迅速發酵,一時間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都在被“另眼相待”。
而謝彥波曾經闖進安德森家中的事情又被提了起來,所以謝彥波被美國視為潛在的危險人物,再加上這些年謝彥波依然沒有改變,經過普林斯頓大學商議後,決定将他遣送回國。
曾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少年,帶着一身黯然重回故裡,他初登東海岸的那一刻十八歲,正是如火一樣的青春年紀,而歸來時已近而立。
回國後謝彥波與父親一樣當起了物理系的老師,這些年的經曆讓他終于成長了起來,多年美國獨自生活的經驗讓他的生活能力得到鍛煉,他也不再像曾經那樣沉默寡言。
因為到了結婚的年紀,在别人的介紹下,謝彥波成了家,過起了柴米油鹽的生活,曾經的那些夢想似乎再也與他無關。
謝彥波在上課時有時會莫名發笑,學生們猜測,是不是這道題太簡單了,還需要他講這麼久,也許他覺得我們都是蠢貨,而有些學生直接認為這個老師是不是有神經病。
而謝彥波有時候的有些行為确實像神經病,比如他總覺得有人要害他,可他這些猜測往往都是子虛烏有,這可能是美國那段經曆留下的後遺症吧。
那個曾經被衆人寄予厚望的天才從此就如同一顆流星一般就此消散,謝彥波留給這個世界的隻剩下曾經的傳奇經曆。
謝彥波回歸平凡後就消失在了大衆的視野中,直到十餘年後,年近不惑的他接受了一次深度訪談,這也是時隔這麼多年後第一次開口談曾經的經曆。
三十九歲的他已經是副教授,雖然曾經的舉止有些奇怪,但他憑借自己出衆的學識還是赢得了學校的信任。
這時的他話依然不多,他家裡的擺設成列非常簡單樸素,客廳甚至都沒有一個像樣的茶幾,隻有兩把有些歲月的椅子,顯然他的家裡幾乎不會有人來做客。
謝彥波面對記者也非常坦然,他表示自己和當年少年班的同學相比,混的并不好,但這沒有什麼,平凡的生活也挺好,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一定不會去少年班,雖然少年班有着最棒的學習氛圍,有着最好的師資力量,但那時的他太小了,除了學習外一竅不通,甚至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最後他有着極為豐富的知識儲備,卻不理解一些最為淺顯的道理。
他說這一點影響了他的一生,直到如今他依然受困,二十一世紀後互聯網飛速發展,謝彥波除了教學之外他就在寫程序,就是因為寫程序不用與别人合作,隻需要自己一個人完成。
當聊到普林斯頓大學時的經曆時,謝彥波的眼神中有了一絲激動神采,他說因為那些教授都是“神仙”,本來就想要那個結果,有另外的目的存在,就是讓神仙的力量擺脫邏輯,如果有個人本事特别大,但算出來的很多東西不對,那麼神仙們就不能為所欲為了,所以他們就不高興了。
言語之間對當年安德森不通過他論文一事仍然心有芥蒂,到最後謝彥波也笑着說道:“我以前不相信有神仙現在相信了,早知道學問隻能神仙搞,我就不會那麼認真了”。
這也許是謝彥波為自己失敗找了一個開脫的理由,但不管怎樣時光永不回頭,有些東西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我們總在感歎傷仲永的遺憾,我們總關注着天才的一面,可往往我們忽略了天才也是人,天才也是個孩子,他也需要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如果一味的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業上,這樣對天才并不是一件好事。
謝彥波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毀掉一個天才隻需要一瞬間,可治愈這一瞬間的傷痕可能需要一輩子之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