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公式是什麼?提要:“然”作連詞,表轉折,譯為“但是,可是,不過”表承接,不譯,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rn公式是什麼?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提要:“然”作連詞,表轉折,譯為“但是,可是,不過”。表承接,不譯。
作指示代詞,譯為“如此,這樣,那樣”等。
作助詞,譯為“······的樣子”“······地”;“好像······的樣子”等。
複音虛詞:然則,然而。
作形容詞:正确,對(的),是的。
(一)連詞。
1·表示轉折,常用在句首,譯為“然而,但是,可是,不過”,或不譯。例如:
(1)然足下蔔之鬼乎!《陳涉世家》——不過你們還是去問問鬼神吧!
(2)然視其左右。(《遊褒禅山記》)——可是看看洞壁的左右。
(3)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攻破)秦。(《史記·鴻門宴》)——但是沒料想到自己會先入關滅掉秦朝。
(4)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燭之武退秦師》)——然而鄭國滅亡,對您也不利呀。
2·表示承接,即表示一件事之後接着又發生另一件事,可不譯。例如:
(1)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馬說》)——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裡馬。
(2)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困惑)。(《禮記·雖有嘉肴》)——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也有不理解的地方。
(二)指示代詞,多作謂語,也作主語,譯為“如此,這樣,那樣”等。例如:
(1)雖然,受地于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雖然如此,可這是我從先王那裡接受的封地,願意始終守住它,不敢交換。
(2)何為其然也?(《赤壁賦》)――為什麼箫聲這樣(悲涼)呢?(何為,即“為何”,賓語前置)
(3)不然,籍(指項羽)何以(以何)至此?(《鴻門宴》)——不是這樣,我怎麼會這樣做呢?(何以: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4)河(黃河)東兇亦然。(《寡人之于國也》)——黃河以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
(5)(róu)使之然也。(《荀子·勸學》)——用火烤使它彎曲成這樣。(,通“煣”,使彎曲)
(6)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而稱王,是不曾有過的事。
(7)蘇君(指蘇武)今日降,明日複然。(《蘇武傳》)——您今日投降,明天也會這樣。
(8)奚以知其然也?(《逍遙遊》)——根據什麼知道是這樣呢?(奚以:以何,憑什麼)
(9)鸷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離騷》)——猛禽和凡鳥不能同群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鸷,兇猛的鳥,指鷹、雕等。鳥,這裡指一般的鳥)
(10)聖人知其然。(白居易《與元九書》)——聖人知道這個道理。(然,指詩的地位和作用)
(三)助詞
1·用在形容詞、動詞之後,表示狀态,譯為“······的樣子”“······地”,或不譯。例如:
(1)其人舍(shì)然大喜。(《列子·杞人憂天》)——那個杞國人消除了疑慮,非常高興。(舍然:消除疑慮的樣子。舍,同“釋”,解除,消除)
(2)雜然(地)相許。(《愚公移山》)——(衆人)紛紛表示贊同。
(3)黃發垂髫(tiáo),怡(yí,)然自樂。(《桃花源記》)——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怡然:喜悅高興的樣子。自樂;自得其樂,自在逍遙)
(4)聞之,欣然規(打算,計劃)往。(《桃花源記》)——(他)聽到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往尋找。
(5)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蘭亭集序》)——就會快樂而滿足,竟不知衰老即将到來。
2·用于句尾,表示比拟,常和“若”“如”連用,即“若······然”“如······然”格式,可譯為“好像······的樣子”“如······一般”或“像······似的”。例如:
(1)其人視端(端正)容寂,若聽茶聲然。(《刻舟記》)——那個人的眼睛正視着(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3·作象聲詞詞尾,可譯為“地”。例如:
(1)其聲嗚嗚然。(《赤壁賦》)——那洞箫聲嗚嗚地。
(2)劃然長嘯。(《後赤壁賦》)——劃地一聲長嘯。
(3)戛(jiá)然長鳴。(《後赤壁賦》)——戛戛地拉長着聲音叫。
(4)奏刀(huō)然.(《庖丁解牛》)——進刀時發出咔咔嚓嚓地聲音。
(四)複音虛詞
1·然則:連詞。“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譯為“既然如此,那麼(那就)……”。也可單譯為“這樣”或“那麼”。例如:
(1)然則天下事······,可據理臆斷欤?(《河中石獸》)——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怎麼能(隻)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臆斷呢?(臆斷,主觀地判斷)
(2)然則将軍之仇報。(《荊轲刺秦王》)——這樣,将軍的仇就報了。
(3)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己。(《齊桓晉文之事》)――那麼,你所十分希望得到的東西我可知道了。
2·然而:兩個表轉折的連詞連用,不譯。例如:
(1)然而不勝者,是(這)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然而不能取勝,這是因為天時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勢。(者······也,表示判斷)
(2)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醉翁亭記》)——然而禽鳥隻知道山林的樂趣。
附:形容詞,正确,對(的),是的。例如:
(1)吳廣以為然。《陳涉世家》——吳廣認為正确。
(2)子曰:“雍之言然。”(《論語·雍也》)——孔子說:“冉雍的話很對。”
(3)成(人名)然之。(《促織》)——成名認為妻子的話很對。(然:以之為然,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4)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莊子·養生主》)——老子的學生說:“你不是先生的朋友嗎?”(秦失)說:“是的。”(秦失,老子朋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