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公衆号 平話
"
一部散發着濃郁閩南風情與人文氣息的電影,在新年伊始時,将在電影院上映。
「縱有千金萬銀,也不敵這一碗。」
1月10日,内地第一部全閩南語對白院線電影《番薯澆米》全國上映,在影片即将上映之際,與大家分享關于這部電影的幕後故事,也談談閩南獨特的人文風景與鄉愁。
"
閩南,有着獨特的農耕文化和海商文化。那些雜糅的美感,讓人有時光交錯的幻覺。
許多人對閩南鄉間的印象,就是安靜清冷的海邊、熱鬧煙火的市集、古舊的紅磚厝與番仔樓、連綿的鮮豔廟宇和狹窄老街,當巷裡傳來咿咿呀呀南音時,也回蕩起小教堂悠揚的鐘聲……
在他們的鄉土文化中,建築、民俗、宗教、民藝與方言等等,無一不帶着特殊的人文氣息與生猛氣質。
而閩南人的文化、風俗、信仰,與飲食息息相關,不可分離。
電影《蕃薯澆米》的片名,就取自于閩南百姓的日常飲食——地瓜稀飯。
人們總期望在生活中探尋各種意義,然而生活本身的意義,不過就如「蕃薯澆米」般樸素簡單平淡。
生命的真谛,往往藏于平凡日常之中。
《蕃薯澆米》通過一位老太太的奇幻日常,來展示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閩南人的「慢」、閩南人的「淡」,與閩南南音的呢哝。
影片給人以平和、溫情的觀感,諸多場景即使發生在海邊,也沒有風、沒有浪。例如影片的第一個鏡頭——那柔緩的、心如止水般的氛圍,就像蕃薯澆米的平淡與甘甜。
它是當下發生的故事,不是過去時,不是記憶,更不是關于童年的思考。
如今,中國的城市發展趨于同質化。不妨換一種角度,在擁抱現代發展之前,先凝望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量。
《蕃薯澆米》呈現出的,就是對本土文化、對家鄉的堅守。
這是一部充滿濃郁東方人文氣息的藝術電影。
影片既有喜劇元素,也有超現實的表達,還有關于神明的獵奇……
「葉謙有種魔法,他的電影質樸卻華麗,智慧又帶着童真,讓人覺得魔幻中透露着一種奇異的浪漫,這種浪漫流淌在細細的皺紋裡,流淌在緩緩前行的腳印中。」
舒緩的鏡頭設計、風格強烈的樂曲,交織成閩南淳樸民風與樸素生活的畫卷。影片帶領大家感受閩南民間風情時,也喚醒人們對于民族文化的共情。
△拍攝花絮
亦如導演葉謙所說:「在自己失意的時候,在自己消極的時候,你能從這些閩南當地的信仰、文化與音樂人文中迅速獲得經曆上的補充,就好像每一個在外漂泊遊子的充電站。」
對于主演人物的選定,導演心中所想,始終都是歸亞蕾與楊貴媚,沒有動搖過。
在閩南地區,80歲的老太太都叫得出歸亞蕾的名字。而歸亞蕾飾演的人物,對于家的堅守、對信仰與傳統的守候,也與閩南的性格如出一轍。
△歸亞蕾
「青娥」這個角色,在劇本的創作過程中,就是以楊貴媚的形象為藍本進行塑造。
△楊貴媚出道近40年,曾憑借電影《月光下,我記得》獲得最佳女主角,也是觀衆熟知的《媽媽再愛我一次》中感人至深的「媽媽」。
歸亞蕾的表演仿佛一池水,雖波瀾不驚,卻不時泛起動人的漣漪。楊貴媚的表演則像一團火,舉手投足之間,都令人仿若燃燒。
楊貴媚還參與了電影歌曲《新勸世歌》的演唱。
歌曲改編自閩南地區經典傳唱《勸世歌》,由楊貴媚、徐林主唱,葉謙作詞,徐林作曲。
楊貴媚悠揚的嗓音,融合極具現代感的說唱與電子曲風,向當代青年娓娓道來傳統樸素的生命哲理,寓意着音樂在變、世界在變,但人之根本是亘古長遠的存在。
自出生之後,我們學會的第一種語言不是普通話,而是閩南語。點點鄉音,早已印刻于心。
我們已經聽過許多的閩南語歌,也看過許多閩南語歌仔戲、電視劇,讓人分外親切的鄉音,貼近生活的情景,總讓人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人事物。
作為内地第一部純閩南語的電影,對它充滿了期待,也倍感自豪。
昨晚原打算跟蘋果一起去觀看廈門地區的首映,遺憾沒能買到票。
那就讓我們一起期待1月10日的全國上映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