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6 19:37:37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1

日前,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标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語文、曆史和生物學課程标準修訂涉及前言及正文部分,其它學科課程标準修訂僅涉及前言部分。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具體有哪些内容?随小編一起來看↓↓↓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2

前 言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3

一、修訂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4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5

二、修訂的主要内容和變化

(一)關于課程方案

1.進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我國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衆的基礎教育,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學生适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作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标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着力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

2.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一是保留原有學習科目,調整外語規劃語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二是将課程類别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三是進一步明确各類課程的功能定位,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銜接: 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選修選考;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開設,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為學生就業和高校招生錄取提供參考。四是合理确定各類課程學分比例,在畢業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必修課程學分進行重構, 由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組成,适當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既保證基礎性,又兼顧選擇性。

3.強化了課程有效實施的制度建設。進一步明确課程實施環節的責任主體和要求,從課程标準、教材、課程規劃、教學管理,以及評價、資源建設等方面,對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校分别提出了要求。增設“條件保障”部分,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設施和經費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增設“管理與監督”部分,強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的責任。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6

(二)關于學科課程标準

1.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細化。為建立核心素養與課程教學的内在聯系,充分挖掘各學科課程教學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各學科基于學科本質凝練了本學科的核心素養,明确了學生學習該學科課程後應達成的正确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價值觀三維目标進行了整合。課程标準還圍繞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課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導教學設計,提出考試評價和教材編寫建議。

2.更新了教學内容。進一步精選了學科内容,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内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内容情境化, 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科特征,課程内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現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社會、生态等發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實豐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相關内容。

3.研制了學業質量标準。各學科明确學生完成本學科學習任務後,學科核心素養應該達到的水平,各水平的關鍵表現構成評價學業質量的标準。引導教學更加關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更加強調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教師和學生把握教與學的深度和廣度,為階段性評價、學業水平考試和升學考試命題提供重要依據,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形成育人合力。

4.增強了指導性。本着為編寫教材服務、為教學服務、為考試評價服務的原則,突出課程标準的可操作性,切實加強對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的指導。課程标準通俗易懂,邏輯更清晰,原則上每個模塊或主題由“内容要求”“教學提示”“學業要求”組成,大部分學科增加了教學與評價案例,同時依據學業質量标準細化評價目标,增強了對教學和評價的指導性。

本次修訂是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育人質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必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接受檢驗,不斷完善。可以預期,廣大教育工作者将在過去十餘年改革的基礎上,在豐富而生動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推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共創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輝煌,為實現國家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貢獻。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7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衆的基礎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學生适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作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普通高中課程建設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體現國際發展趨勢、充滿活力的課程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培養目标

普通高中課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着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1.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産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樹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作貢獻的遠大志向。

遵紀守法,履行公民義務,行使公民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具有法治意識、道德觀念。熱心公益、志願服務,具有奉獻精神。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具有生态文明意識。維護民族團結,樹立國家總體安全觀,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

2.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

掌握适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豐富人文積澱, 發展理性思維,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敢于批判質疑,探索解決問題,勤于動手,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積極的學習态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适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學會獲取、判斷和處理信息,具備信息化時代的學習與發展能力。

3.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

堅持鍛煉身體,養成積極健康的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珍愛生命,強健體魄。自尊自信自愛,堅韌樂觀,奮發向上,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具有發現、鑒賞和創造美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學會獨立生活,熱愛勞動,具備社會适應能力。正确認識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規劃能力。

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尊重他人,與人和諧相處。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和一定的組織活動能力,具備全球化時代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具有開放意識和國際視野。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8

二、課程設置

1.學制與課時

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 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和農忙假)11周。每周35課時,每課時按45分鐘計。18課時為1學分。

2.課程類别

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其中, 必修、選擇性必修為國家課程,選修為校本課程。

必修課程,由國家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所有學生必須全部修習。

選擇性必修課程,由國家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學生,必須在本類課程規定範圍内選擇相關科目修習;其他學生結合興趣愛好,也必須選擇部分科目内容修習,以滿足畢業學分的要求。

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學生的多樣化需求,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學科課程标準的建議以及學校辦學特色等開發設置, 學生自主選擇修習。

3.開設科目與學分

普通高中開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科目和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等國家課程,以及校本課程。具體學分安排如下: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9

說明:校本課程不少于14 學分。其中,在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基礎上設計的學科拓展、提高類課程之外的課程不少于8 學分。

4.科目安排

科目内容根據學科自身特點和學生學習需要設計。必修内容原則上按學期或學年設計,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内容原則上按模塊設計。模塊之間既相對獨立,又體現學科内在邏輯。模塊教學時間根據實際需要設定,一般為18課時的倍數。

外語包括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學校自主選擇第一外語語種。鼓勵學校創造條件開設第二外語。

技術包括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 學分設計模塊。

藝術可與音樂、美術兩科相互替代,具體開設科目由學校自行确定。

體育與健康的必修内容,必須在高中三學年持續開設。

綜合實踐活動共8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黨團活動、軍訓、社會考察等,研究性學習6學分(完成2 個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以開展跨學科研究為主)。勞動共6學分,其中志願服務2學分,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于40小時;其餘4學分内容與通用技術的選擇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課程内容統籌。

5.畢業學分要求

學生完成相應課程規定課時的學習并考試(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相應學分。

學生畢業學分最低要求為144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8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42學分,選修課程14學分。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10

三、課程内容确定的原則

國家通過課程标準規定普通高中課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确定課程内容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

思想性。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充分反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提升道德修養,有機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和生态文明等教育,充分體現中國特色。

時代性。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當代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學科發展前沿,充分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及時更新教學内容。

基礎性。面向全體學生,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精選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打牢學生成長的共同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注重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理控制學生的課業負擔。

選擇性。适應國家人才培養需要,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共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結合學科特點,遵循學習科學的基本原理,分類分層設計可選擇的課程,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要,促進學生發展。

關聯性。注重學科内容選擇、活動設計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養成的有機聯系。關注學科間的聯系與整合。增強課程内容與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的内在聯系。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11

四、課程實施與評價

1.科學編制課程标準與教材

課程标準研制應遵循本課程方案的總體要求,明确學科的育人價值,确定學科核心素養和目标,明确内容和學業質量要求,以指導和規範教材編寫、教學與評價。

教材編寫以課程标準為依據,遵循思想性、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和關聯性的基本原則精選課程内容,創新呈現方式,充分反映課程性質和理念。教材編寫應有利于學校組織安排教學,有利于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2.合理制訂課程實施規劃

學校應依據國家課程設置要求,結合辦學目标、學生特點和實際條件,制訂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課程實施規劃。開齊國家規定的各類課程,特别是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等課程;開足規定的課時,如果确有需要,可适當調整課堂教學時長,但應保證科目教學時間總量不變。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開發、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因地制宜,科學安排綜合實踐活動,發揮綜合實踐活動在促進學生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3.切實加強學生發展指導

學校應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采用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方式,組建專門隊伍,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指導,開展多種形式的指導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正确地認識自我,更好地适應高中階段的學習與生活,處理好興趣特長、潛能傾向與社會需要的關系,選擇适合的發展方向,提高生涯規劃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

學校應建立選課指導制度,提供課程說明和選課指南,安排班主任或導師與學生建立相對固定的聯系,指導學生選課,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課程修習方案,引導家長正确對待和幫助學生選課。

4.大力推進教學改革

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要求,準确把握課程标準和教材,圍繞核心素養開展教學與評價。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創設與生活關聯的、任務導向的真實情境,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健全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建立平等互助的教學研究共同體,倡導自我反思與同伴合作,營造民主、開放、共享的教學研究文化,鼓勵和支持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改革的探索,形成教學風格和特色。

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科學安排每學年授課科目,特别是控制高一年級必修課程并開科目數量。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嚴格控制周課時總量。探索建立行政班和教學班并存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統籌教師調度、班級編排、學生管理、教學設施配套等資源和條件,為走班教學的實施提供保障。

5.努力完善考試評價制度

建立學分認定和管理制度。學生修習的學分由學校認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學校學分認定的指導和管理。學校應依據有關規定制訂學分認定的具體辦法。學分認定應綜合考慮學生實際修習的課時、學習表現,并達到課程标準或相關文件的要求。

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學校應制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建立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指導學生客觀記錄成長過程,記錄集中反映綜合素質主要内容的具體活動。綜合實踐活動、選修課程的修習情況應作為綜合素質檔案的重要内容。教師要充分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加強對學生成長的指導。

規範考試評價要求。校内評價或考試、學業水平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均應以本課程方案、課程标準和國家相關教學文件為依據。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以必修課程要求為準,考試成績合格是畢業的重要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和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以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綜合要求為準。考試命題應注重緊密聯系社會實際與學生生活經驗,強調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要有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6.充分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

統籌各方力量,創設課程實施條件和環境,開發課程實施所需的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便利的實踐體驗機會。課程資源可以由學校獨立開發,也可與其他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聯合開發,鼓勵共建共享。學校要系統規劃校内外課程資源的使用,提高課程資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12

五、條件保障

普通高中課程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地應根據普通高中課程實施的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政策,提供有力的條件保障。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根據課程實施需要,調整普通高中教師編制标準,配齊配足教師,特别要滿足實行選課走班教學、指導學生發展等方面的師資需要。支持學校聘用具有專業特長的兼職教師。

結合實際,完善教師工作量核定辦法,改進教師獎懲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教師培訓與研修,探索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建立和完善教師專業發展保障機制。

2.加強教學設施建設

根據課程實施需要,修訂完善普通高中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等教育技術裝備标準,改善教學環境與教學條件。配齊專用教室與場館,保障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及有關學科實驗的開設。創設良好的課程實施環境,提供足夠的圖書資料、設施設備及耗材。

3.加強經費保障

根據課程實施需要,合理核定經費投入标準,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滿足課程開發、教學研究、設施設備配置、資源建設、教師培訓與研修以及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等必要的經費需求。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13

六、管理與監督

1.完善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對普通高中課程實施的領導和管理。注重發揮課程在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中的作用。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據本課程方案制定符合本省實際的課程實施指導意見,并抄報教育部。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指導學校做好課程實施規劃。學校的課程實施規劃應報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作為開展學校教育督導的重要依據。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為學校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保障,協調好師資培訓、人事編制、經費投入、設施設備配置等,做好輿論宣傳,為課程實施創造良好的環境。

2.建立國家、省兩級課程實施監測制度,健全課程建設和管理反饋改進機制。

國家制定監測方案,重點對本課程方案執行情況、課程标準落實情況及國家審查通過的教材使用情況進行監測,并對各地監測工作進行指導和督查。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建立相應的監測和反饋改進機制,并協助完成國家級監測相關工作。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14

長按或掃描以下二維碼可下載查看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普通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思想政治、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藝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20科課程标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标準(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20科課程标準)1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