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羅馬、美索不達米亞和中國的一些地區,從非正式的關系到高度儀式化的結合,同性結合被承認的情況并不廣為人知。也許更令人驚訝的是,那些以守口如瓶著稱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也對它持開放态度。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有一個包容期,當時女性唯一被期望的道路是成為丈夫的好家庭主婦和生盡可能多的孩子,這使得一些幸運的社會女性為了避開傳統婚姻的束縛,選擇和她們的女性朋友結婚,尋找經濟上的安全,生活上的陪伴,獨立于男性的生活态度。這些同性結合通常發生在富有且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之間,後來被稱為“波士頓婚姻”。
“波士頓婚姻”是以亨利·詹姆斯的小說《波士頓人》命名的。《波士頓人》講述的是兩個住在波士頓的有錢女人的故事,她們以親密的關系生活在一起。詹姆斯小說中的人物是以他的朋友莎拉·奧恩·朱厄特和安妮·亞當斯·菲爾茲為原型創作的。安妮的丈夫去世後,她們才逐漸地成為朋友,并最終搬到一起住。她們花了30多年周遊世界,舉辦文學沙龍,參加東海岸社會的名人錄。波士頓婚姻在當時是如此普遍和被接受的,甚至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的妹妹羅斯(利比)·克利夫蘭,在羅弗·克利夫蘭未婚期間擔任他的第一夫人時,還與伊萬傑琳·辛普森保持着長期的關系。兩人之間幸存下來的情書揭示了她們長期而充滿激情的關系,最終她們被合葬在了意大利。
Rose 和 Evangeline 在 Evangeline 的花園, 拍攝時間約1893年
“波士頓婚姻”在學術環境中尤其常見,因為人們希望已婚女性放棄她們的顯赫地位,以便在家裡做一個妻子和母親。這個詞也用來指格特魯德·斯坦因和愛麗絲·托克拉斯。事實上,這種學術上的波士頓婚姻在韋爾斯利學院非常常見,有時也被稱為“韋爾斯利婚姻”。《相信女性:女同性戀為美國做了什麼——一段曆史》一書的作者莉蓮·費德曼寫道:19世紀末,韋爾斯利53名女教師中,隻有一人與男性有傳統婚姻。其他很多女性在“韋爾斯利婚姻”中都是同居的。雖然有些女性選擇這種生活方式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學術地位,但也有些女性選擇這種生活方式隻是因為她們很富有,不需要或不想讓男人掌控自己的生活。波士頓女性的婚姻關系通常是浪漫和柏拉圖式的,女人對彼此的關心很深,但不一定是性方面的。
雖然她們在“波士頓婚姻”中有些結合是柏拉圖式的友誼,但也有很多感情是在女同性戀之間的。事實上,在社會方面認為“波士頓婚姻”是一種無辜的安排,這為那些被那個時代的社會規範所隔離的女性提供了一個方便的掩護。
這也是一個鼓勵年輕女孩同床共枕,公開擁抱,并普遍表現出對彼此的感情而不感到恥辱的時代。“她們到底是什麼,是少女時代為婚姻做的彩排,是一個女人一生的偉大戲劇嗎?”在1847年,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在他的短篇小說《卡瓦諾》中探讨了這個反問句。小說講述了兩個女人,小說講述了兩個女人——塞西莉亞(Cecilia)和愛麗絲(Alice)——在為她們的男性追求者做準備時,發現自己的友誼之情演變成了一段浪漫的關系。即使以今天的标準來看,這個故事也寫得很有深度和理解力。當代讀者可以看出作者對愛麗絲的同情,因為她開始明白她對最好的朋友塞西莉亞的感情正在發生變化,而且她愛上了塞西莉亞。不用說,這樣的故事在19世紀是不常見的,尤其是由一個男人寫的。
可悲的是,社會對這種關系的容忍在1920年左右開始改變。20世紀初,美國充斥着令人難以置信的酷兒文化和夜生活。然後是暴民暴力、好萊塢恐同和禁酒令的結束,将非常規的自由欲望推回到地下。衣櫃誕生了。突然之間,女性也被懷疑是同性戀,越來越少的女性選擇生活在一起。20世紀,同性戀恐懼症盛行,“波士頓婚姻”一詞幾乎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今天,在西方社會,女性和LGBT群體很少使用波士頓婚姻這樣的詞,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選擇與其他女性朋友同居既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必要。例如,在坦桑尼亞北部的馬拉地區,一個名為nyumba ntobhu(“婦女之家”)的強大部落傳統正在經曆現代複興,該傳統允許婦女在沒有丈夫的情況下結婚以維持生計。這種安排的好處包括減少家庭虐待、童婚、甚至女性生殖器切割的風險。
在我國的曆史長河中也有這樣的婚姻,為了團結起來反對通常是壓迫和虐待的異性婚姻,人們建立了姐妹關系,女性會通過精心準備的儀式與其他女性訂立契約。
這些婚姻被稱為“金蘭會”,也允許夫婦收養女兒,然後在法律上有權繼承父母的财産。“金蘭會”在當時成為一種極為進步的社會運動,為女性提供了另一種社會保障模式。
社會上還有既不選擇異性戀,也不選擇同性關系,而是選擇與自己結婚的無性戀女性,她們就是“自梳女”。“自梳”還有一個特定的儀式,先由村中族人選擇良辰吉日,待吉時一到,便請村裡德高望重的嬸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後舉行“梳髻”儀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辮子挽成發髻,表示永不嫁人。儀式當日,還須擺上幾桌酒席宴請親朋好友,以示公衆。300多年來,女性在金蘭花協會找到了安全感和家庭。一位旅行者在1937年寫的一篇日記中,将這種安排描述為“兩個女人住在一起,永遠像一個女人一樣存在。”它們就像一根麥稈穿過石頭一樣接近。”
從金蘭會、Nyumba ntobhu到波士頓的婚姻,這一切都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提醒。提醒我們在曆史上,女性一直在一起尋找幸福、獨立和成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