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陸付明正在用缰繩牽引着騾子。 劉俊聰 攝
中新網柳州9月15日電 題:廣西“馬幫”現身城市 騾子背“馱”出大學生
作者 李嬌陽 劉俊聰
早上天還沒亮,廣西柳州市魚峰區一居民小區裡的景觀山登山道修建現場,4匹騾子分别馱上400斤重的建築材料,從山腳出發,沿着尚未完工的登山步道,朝山頂走去。
“城市裡的孩子很少見到騾子,他們會好奇,會停在工地外面看(騾子)。”工程負責人陳振欽表示,由于起重機隻能把建築材料運至山腰,于是他們找到“馬幫”來運送建築材料。
圖為“騾子運輸隊”正在陡峭的小徑上行進。 劉俊聰 攝
“馬幫”是馱運貨物的馬(騾)隊,它是近代中國西南地區特有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也是茶馬古道的主要運載手段。随着公路的修建,“馬幫”的腳步聲逐漸拉遠,但在多丘陵、山地的西南地區,多有現代工程機械難以觸及的地方,“馬幫”這一原始的交通運輸方式仍在城市建設中發揮作用。
“走!”9月14日上午,“馬幫”的“幫主”陸付明一手攥着走在最末的騾子的尾巴,一手用木棍在它的大腿上輕拍幾下,拉高音量朝面前的4匹騾子喊道。很快,4匹騾子的腳步聲便交織着,在狹窄陡峭的登山步道上回響。
為避免高溫中暑,“騾子運輸隊”在夏秋季的工作時間通常為6點至11點、16點至19點。從起點到終點,山體垂直高度近500米,騾子們每天需要往返運輸10至12趟,日運輸量可達10噸。
陸付明帶的這支“騾子運輸隊”裡,年齡最大的一匹騾子已經15歲,它跟着陸付明走南闖北,足迹遍布廣東、浙江、福建、上海等地。他和這支“騾子運輸隊”的感情頗深。“它們就是我的命,一家老小都靠它們養活。”陸付明扯了扯被汗浸濕的衣服說道。
圖為陸付明引導着“騾子運輸隊”上山。 李嬌陽 攝
這匹15歲的騾子是陸付明的爸爸入行時買下的,“它有多大,我爸爸就在這行幹了幾年。靠着它們,我爸爸在家鄉蓋了新房,還供出了一個大學生,我妹妹現在在大連讀大學。”陸付明拍拍這匹騾子的背笑道,他的爺爺則在這一行幹了30多年。
陸付明的家鄉在廣西桂林市灌陽縣,那裡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馬幫”。如今,陸付明共有12頭騾子,他有時會“帶隊”去工程現場,有時也會把騾子借給其他“馬幫”。
在各個施工現場,“騾子運輸隊”将作為原始的貨運工具運送建築材料,服務于現代城市的建設。
雖然“馬幫”逐漸被現代交通工具與工程機械所取代,但代代相傳的“馬幫精神”仍然激勵着新一代的年輕人勤勉積極地生活。
如今,這一工程預計在今年10月結束。“如果能接到下一個工程就接着幹,沒有接到就暫作休息,陪陪家人。”陸付明表示,他希望能帶着自己的“馬幫”,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