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本貫通的弊端

高本貫通的弊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14:11:37

高本貫通的弊端?貫通培養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是指在現行中職3年、高職3年、本科4年等基本學制的基礎上,采用貫通、銜接的方式,适度延長學制的一種培養路徑随着《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提出要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各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養目标、課程體系、培養方案銜接,支持在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業領域實施長學制培養,各地開展貫通培養試點積極性高漲,出現了“3 2”“3 3”“3 4”“2 3 2”“5 2”等不同學制銜接模式,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高本貫通的弊端?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高本貫通的弊端(中高本貫通培養的有效路徑)1

高本貫通的弊端

貫通培養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是指在現行中職3年、高職3年、本科4年等基本學制的基礎上,采用貫通、銜接的方式,适度延長學制的一種培養路徑。随着《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提出要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各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養目标、課程體系、培養方案銜接,支持在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業領域實施長學制培養,各地開展貫通培養試點積極性高漲,出現了“3 2”“3 3”“3 4”“2 3 2”“5 2”等不同學制銜接模式。

以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技術複合型人才培養為例,由于當前ICT産業的高速發展對崗位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高層次、複合型、國際化且具備良好背景和專業技術技能的人才,但作為知識密集型産業,ICT綜合技能培養需要長期積累,短時間内無法完成,這就需要開展長學制貫通培養探索。尤其對于重慶市等中西部地區來說,ICT貫通培養起步晚,與數字經濟發展不太匹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ICT專業人才貫通培養主要是在政府主導下開展,由于涉及到多個層級學校,管理協調、溝通難度較高,如果不同學段的銜接沒有從整體上制定相應措施就無法保障有效銜接;另一方面,中高本銜接的核心在于課程銜接,由于受各學段教學理念、培養目标和課程設置等差異所限,學生很難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有效銜接。

面對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目标,以及上述高素質技術複合型ICT人才培養的新需求、新挑戰,筆者所在的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聯合萬盛職教中心(中職階段)、長江師範學院(本科階段),探索開展了基于長學制的“3 2 2”中高本貫通培養改革實踐,逐漸走出一條ICT人才培養的特色路徑。

創新機制,促進多方協作高效聯動

為更好開展中高職銜接工作,萬盛經開區、學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華為四方合作,建立了“政府主導、學校主體、科研院所指導、企業參與”的政行校企聯動機制,明确各方權責和分工,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和教學資源等。其中,萬盛經開區作為協調組織單位,引導鼓勵各方積極參與;西部分院提供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和預測,引領萬盛産業轉型升級;華為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協助萬盛ICT産業落地與發展;學校負責人才培養和技術服務,夯實萬盛ICT産業人才基礎和技術創新。

同時,學校聯合長江師範學院開展兩年專升本協同育人、聯合培養。按照“5年一體化貫通分段培養”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雙方共同開展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構建課程計劃,組建教學團隊,協調教師、實驗室、實訓等資源配置,加強過程考核與管理,确保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銜接貫通,實現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一體化分段培養,确保高職和本科銜接人才培養的質量。

此外,學校與華為在“共同投入、共同建設、共同管理,互享資源、互享人才、互享成果”的校企協同育人理念下開展深度合作,共同管理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重電—華為ICT學院,共同建設産學研用實訓室,聯合創新實驗室、技術應用研發中心以及産業數據平台,并且華為還以技術引領為主,提供最新的技術資料、行業案例資源和師資培養、職業素養文化課程,全程參與中高本ICT人才培養,實現校企協同育人全過程。

重構體系,實現中高本一體化課程設計

面對ICT融合發展并深度嵌入到傳統行業,急需大量技術複合型人才的趨勢,學校按照企業需求,分析、歸納各典型工作崗位的能力特征,分解出通用基礎能力、崗位基礎能力、崗位核心能力,按照“崗證課”一體化設計思路,融入行業資格認證和“1 X”認證标準,設置公共基礎平台 專業群基礎平台、專業方向模塊 專業拓展模塊 公共拓展模塊,構建了“2平台 3模塊”ICT專業群課程體系。

同時,在此專業群課程體系框架下的不同培養階段,依據通信職業相關證書及其初中高三級标準,如職業資格證書、“1 X”職業技能等級标準等,相應确定不同課程内容和考核标準,并進行相應銜接設計,初步形成ICT領域中高本一體化課程體系,實現技能和知識的有效銜接。

共建共享,打造産教融合實訓基地

一是打造校内外實訓基地。校企雙方投入6000餘萬元在學校建成由華為在網商用設備構建的國内第一個“重電—華為ICT實訓基地”、華為“5G 行業應用基地”以及涵蓋國内首個5G核心網、承載網、5G基站、5G 行業應用于一體的端到端“通信全網綜合實訓基地”。同時,緊密對接萬盛産業布局,由學校指導萬盛職教中心建成涵蓋網絡技術、移動通信、物聯網技術三個方向的ICT專業實訓培訓基地,包含數據網組建等6個實訓室,推動教育鍊和産業鍊有效融合。此外,學校還牽頭成立“重電—華為ICT産業鍊校企聯盟”,與華為産業鍊上的30多家優質企業簽訂校外實訓基地協議,每年安排師生到企業頂崗實踐或實習。

二是打造線上實訓基地。學校聯合華為等共同開發了産教融合雲實訓平台,利用私有雲對學校内部的服務器等硬件資源進行虛拟化,利用公有雲向學生及培訓學員提供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的課程資源、工程實踐案例和線上實訓環境,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精準畫像,實現實訓設備的遠程共享,确保所有學段學生可以随時随地上線自主選擇學習以及遠程操作後台真實設備,打破了ICT行業的教學瓶頸,以教學科研智能化、管理數據可視化、産業資源集成化助力ICT應用型人才培養。

加強考核,構建質量評價體系

長學制貫通培養模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間任何一個環節掉鍊子都會對後續培養産生影響,因此必須建立相應的質量評價體系,才能确保各學段學習目标的達成。

為此,學校一是建章立制,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建立教學質量、實習實訓等督查管理辦法,定期開展質量評估,完善質量評價體系,根據不同學段培養目标确定考核标準,注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掌握,特别是針對中高本需要銜接專業課程,建立教學、教師、教法的階段性考核辦法。

二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評價科學性和精準性。實施企業第三方考核體系,形成與産業高度融合、與崗位能力高度匹配、與企業直接對接的大數據智能化人才培養标準和體系。比如在産教融合雲平台,通過繪制崗位能力畫像和學生學習能力畫像,輸出學生學習提升建議、就業崗位推薦,助力學生形成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主動調整學習進度和目标。

(作者單位系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22日第6版

作者:陶亞雄 林勇 王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