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書必效古的原由,幾乎每一個學習者,繞不過去的第一關就是對繁體字的認知和書寫。又由于繁體字的筆畫比較多,更容易在結體和取勢上展現書寫的優勢,所以很多的書法創作中,都盡量會去使用大量的繁體字。
在漢字曆經幾次簡化之後,隻保留了很少一部分古代繁體字,所以現在的簡體字,很多都有規範的,相互對應的繁體寫法。在書法學習和創作中,由于曆史原因,還存在着大量的異體字、通假字等等,所以學習書法不僅僅是隻掌握書寫的技法和能力,更多的是對漢字和漢字文化的系統學習。掌握和學習更多的漢字知識,要比用毛筆書寫漢字難得多。
在很多書法作品中,書寫者其實功力非常深厚了,但往往由于對漢字知識的一時疏忽,多一點或者少一點,就會造成贻笑大方的敗筆,雖然說書法創作可以根據古文獻或者自己的習慣喜好,多個筆畫或者少個筆畫,這都不是多大的問題。而有些繁體字,千萬不可随意地去寫,這會鬧出常識性的錯誤,比如隻字,所對應的繁體字有兩個,分别是隻和衹。
現代簡化字是用一個隻字代替了古漢語中的隻和衹。但是在書法創作過程中,這兩個繁體隻字,不可随意使用,因為在古漢語體系裡,隻和衹有着截然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具體含義:
①隻 :在古漢語裡,是專用計量字,用于計量雞、鴨、禽、牛、羊、球、足、手等的數量。比如一隻羊,一隻鳥,一隻手等。
②衹 :指僅僅,唯一。強調限于某個情況或者範圍。比如:衹是,衹管,衹顧等。
嚴格地說,隻字不能算是現代簡化字,隻字最早見于戰國,應該屬于古漢語裡的簡化字。隻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意指鳥一隻。衹為形聲字,本意為僅僅。所以在書法創作中,現代簡化通用的隻字,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用法。比如:萬水千山衹等閒,用隻和衹都沒問題,但千萬不可用隻,這樣使用就是大笑話了。
▼祇、祗、衹、袛的讀音和詳解
隻字如果在書法創作中寫繁體,毋容置疑,衹的使用是最常用的,而就是這個衹字,太多的人非常容易搞錯了,因為它是一個長得非常相像的四胞胎,(看下圖)這兒多一點那兒少一點,就完全是大相徑庭的兩個字,稍不留神,就會寫錯。
▲祇祗衹袛
下面咱就一起咬文嚼字,對這個四胞胎的漢字,做個詳細的讀音注釋和字意詳解:
㈠ 祇——祇字,示旁從氏,八畫。讀音為qi,意為神靈。古人認為天神為靈,地神為祇,人神為鬼。祇字原本是指地神,也泛指神靈。比如組詞:神祇,祇位等。意為神靈時用“祇”。
㈡ 祗——祗字,示旁從氐,九畫。讀音為zhi,原本為金文象形字,似以酒水奠地,敬獻鬼神,引申義為恭敬、恭禮等。比如《左傳》記載:父不慈,子不祗。組詞比如:祗敬、祗香、祗表、祗禮、祗祭等,書信中常用作:祗候回音。意為恭敬時用“祗”。
㈢ 衹——衹字,衣旁從氏,九畫。讀音為zhi,古漢語形聲字,本義指僅僅、唯一之意。又可以讀作ti,意同“缇”,本義指橘黃色的絲織品。又可以讀qi,泛指僧尼穿的法衣和袈裟。常用組詞比如:衹是,衹有……等。意為僅僅,唯一時用“衹”。
㈣ 袛——袛字,衣旁從氐,十畫。讀音為di,本義為貼身的短衣。比如組詞袛裯(音dao),相當于今天的内衣,汗衫等。袛袛兒,兒化音,陝西長安方言,意指貼身衣服的口袋。袛字比較生僻,但是很多書法創作者,在使用“隻”字繁體時,常常會錯誤的書寫成“袛”。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左邊多一點,右邊少一點。這樣就好記多了。
總結:隻、隻、衹 都屬于古漢語字系。“祇”和“衹”在古漢語裡,通假通用。1964年頒布的《簡化字總表》明确規定:“衹”為“隻”的繁體字。所以“隻”字在繁體字的實際應用中,如果是表示特定數量詞時用“隻”,比如一隻鳥、一隻羊、一隻腳等。在表示僅僅、唯一、有範圍限定之意時,用“衹”。比如:衹見,衹有,衹愛你等。這樣使用才是最規範最正确的。
後記:中華漢字,源遠流長;中國漢語,博大精深。吾之愚見,猶若蚍蜉撼樹,管窺蠡測,實當自不量力。若存疑之處,留錯之所,本當難免。誠待勘誤斧正交流,實乃吾深知敬畏之誠意也!
#第二屆今日頭條全國新寫作大賽##降噪寫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