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1 00:20:40

那是2002年初秋,應河北省作協等單位的盛情邀請,省會石家莊舉辦了“馮骥才石門畫展”馮骥才先除參加畫展開幕式、簽名售書外,特意來到著名作家鐵凝的趙州橋家中做客。那天,他們在趙縣還參觀了建于建于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的一座古塔——陀羅尼經幢。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1

認為這座古塔是我國古建築造型和雕刻藝術相結合的傑作,同樣是宗教遺産中的精華。他說:“光是這座塔,就能夠寫一本書”那麼,馮骥才先生贊賞有加的趙州陀羅尼經幢妙處何在呢?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2

(一)陀羅尼經幢是怎樣一座石塔

趙州陀羅尼經幢坐落在趙縣石塔村。平面呈八角形,共七級,商16.44米。 逐級用整塊石料雕琢叠砌而成,形制似塔,俗稱“石塔”。建于北宋最祐五年(1038年), 由禮賓副使、知趙州王德成等督辦,本州人何興、李玉等人建造。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3

最底層為方形台基,台基束腰部四周睢刻着蓮花圓柱、金剛力士和姿态生動的露半身“婦人掩門”圖像。基上為八角形束腰式須彌座。座分兩層:第一層束腰部八個角上,各雕一根蓮花圓柱,以柱為界分為八個長方格,格内雕刻佛教的八寶——輪、螺、傘、蓋、 花罐、魚、腸、法器。第二層束腰部以石雕圓柱分為二十四間,每問雕一佛像,束腰頂部雕刻出單檐仿木結構建築。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4

在第二層須彌座上的八面檐角雕有幾座須彌山峰,險峻、秀逸的山峰層巒中雕有廟宇、寶塔、浮雲、樹木、禽獸、攀山小徑等。

山峰托着第一節幢身。幢身呈八角形,正面篆刻“奉為大地水陸蒼生敬造佛頂尊勝陀羅尼幢”十八個大字。其餘七面及第二、第三節幢身上均刻有楷書經文,為劇如錫所書。字體行筆遒勁,結構嚴整,潇灑流利,布局整齊,堪稱書法佳作。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5

第一節與第二節八角幢身之間可分為三層:一層為幢檐,亦稱華蓋,八個角的立面上雕有璎珞重幔、佛像圖案,角檐處懸空開着八朵仰蓮,底面刻八幅飛天:二層在華蓋上面八個角上,相間為四個獅子和四個大象的頭,懸空伸向八方;三層為仰蓮座,在每個蓮瓣上雕刻着一尊小佛像,蓮座托着第二節八角幢身。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6

第二節與第三節八角幢身之間分為上、下兩層:下為華蓋,上為蓮座,雕刻與第一節華蓋、蓮座近似。蓮座托着第二節幢身,幢身之上為華蓋,八面雕刻城門、城牆等建築物,主要圖案是釋迎牟尼“太子遊四門”的故事,底面雕有人物、花卉等圖案。

第四節幢身八角處刻石柱,八面分别雕有仿木結構的石鬥拱單檐建築,門窗上面刻有佛教故事圖。

第五節幢身的八個面上各雕一尊金剛力士,單手托着上面的八角幢檐。幢檐八面均雕一幅佛像。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7

第六節幢身上面為一八角亭,幢身上刻“隆慶五年辛未九月”八個字。八角亭之上是銅質桃形火焰寶珠狀幢刹,幢刹安放在橢圓形石墩上。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8

整個經幢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比例勻稱。遠望造型優美,高峻秀逸,近觀石雕形象逼真,刻工精細,實為古建築與石雕藝術相結合的傑作。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馮骥才的“石門三呼”

鐵凝曾力邀馮骥到佛教古刹毗盧寺一遊,那裡保存尚好的明代壁畫聞名遐迩。一進寺中,先生便被滿壁生輝的精美壁畫迷住了。他舉着手電筒,借助移動的燈光依次觀賞着一個個神祗、菩薩、仙人、羅漢和世俗人物。流動的彩雲、當風的衣帶、傳神的表情、鮮明的個性,都通過飄灑自如的線條、細膩入微的描繪,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看到精美絕倫處,便情不自禁贊歎起來,稱其可與山西永樂宮壁畫相媲美,感歎明代民間畫師的繪畫技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看到壁畫因年代久遠而出現的"酥堿"、"起甲"、"粉化"問題,他又雙眉緊蹙,建議結合大學科研,邀請敦煌等地壁畫專家前來"會診",找到治理毗盧寺壁畫病害的方法。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9

更令大馮興奮的是,寺中有一對從附近的小安舍村挖掘出土的古代石像,一男一女,裸體,跪姿,雕刻手法與漢畫像磚有相似之處,而人物頭飾又應比漢代更早。大馮在石像前端詳良久,深感内中必有奧秘值得進一步挖掘、考證。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10

于是馮骥才向當地領導和文管部門發出了“石門三呼”,呼籲重點保護毗盧寺壁畫、兩尊神秘石像和趙縣的佛教經幢——陀羅尼經幢。

(三)陀羅尼經刻字探微

陀羅尼經有多種,趙州陀羅尼經幢所刻之《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為其中之一。由唐三藏義淨奉敕譯。此經原本為佛教密宗經典,用“以攘災延壽”。經中有一段為:“若人能書寫此陀羅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樓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佛塔)中,其影映身,或風吹陀羅尼幢塵落在身上,彼諸衆生,所有罪業惡道之苦,悉皆不受,亦不為罪垢染污。”衆多的佛教信徒為“攘災延壽”,于是集資建造了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的高大石經幢。這是趙州陀羅尼經幢建造的具體起因。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11

陀羅尼經幢三節幢身之上,雕刻文字三千有餘。第一節正面分三行刻了“奉為大地水陸蒼生敬造佛頂尊勝陀羅尼幢”十八個篆書大字,字高約24厘米。《河朔訪古記》謂其為“古薤葉

篆”,“薤”,“似菲之菜也”。葉細長,因此所謂“薤葉篆”,即一種字體修長的篆書體。但此種字體結構為上密下疏,宛若倒懸的薤葉,因此乾隆欽定書體正名為“倒薤葉篆”。這十八個篆字中,書者用了多個異體字或自造字,徒增神秘之感。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12

從第一節第二面為始,環刻以《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此經幢刻字,第一部分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的意譯部分,共2655個字,大意說:“慣享人生之樂的善住天子,一日夜半忽聞有聲言,自己七日即亡,死後轉為畜生,飽受地獄之苦,後雖托生人間,但為貧困之家, 而且于母胎即無雙目。善住大驚,多方求解不得,最後訪得唯有釋迦牟尼的解脫之道,即傳授持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才能逃過厄難,遠離苦海,延年益壽。《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的後半部分,為一段咒語,僅326個字,但卻是此經的核心部分。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13

第一節二至七面的刻字,每面17行,每行37字,字徑約3厘米。第二節正面刻有“佛說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大神力都攝一切咒王陀羅尼經大威德最勝金輪三昧咒品上上”三十八個楷書大字,其他各面續刻陀羅尼經文及署名,每面15行,每行32字,字徑不足3厘米。第三節正面刻“佛說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狻保咒”,其餘各面多為具銜署名,字體大小不一,既有楷書,又有行書。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14

陀羅尼經經文之後,刻有“學究劇如錫書”。經查劇如錫為今趙縣沙河店鎮人,所謂“學究”系對儒士之泛稱。觀其書法結構嚴謹,行筆雄健,應為當時之善書者。“學究劇如錫書”之後,另起一行為“景祐五年三月十八日建立”,當為建造經幢的具體時間。

(四)神奇的“婦人掩門”

趙州陀羅尼經幢基座是一層邊長6.1米的方形束腰式台基,束腰部的東、西、南三面刻有“婦人掩門”圖案:一美貌婦人,手把門邊,側立于半開半掩的兩扇門之間作向外張望狀,形象生動,富有生活氣息,姿态生動自然。這是典型的宋代石雕圖案。佛教與世俗相間的雕飾,說明當時佛教文化與民間藝術的融治結合和相互滲透。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15

其實,在宋金元時期的墓室中,你總能找到這樣的女子,一手扶門,身體半掩于家門之後,目光正朝向你……神情暧昧,半掩半露,充滿了神秘。“婦人掩門”名稱,最早出現于宿白先生《白沙宋墓》。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16

說起“婦人掩門”雕像,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古時候趙州城裡有一薛家燒餅鋪,有一段時間,薛家燒餅鋪出了怪事∶每天早上開張時,總發現少了一些燒餅。是誰偷吃了燒餅?薛掌櫃心裡很是納悶。這天夜裡,薛掌櫃關了店鋪門,沒有睡覺,躲在暗處想要看個究竟。三更時分,忽聽“咕咚”一聲,店鋪門開了,淡淡的月光下一個年輕的婦人,風擺楊柳似地走了進來。那婦人進來以後,輕輕打開箱子,拿起一個燒餅大口大口吃起來,吃飽後還覺得不滿足,又拿了幾個才離開。薛掌櫃暗暗跟在婦人身後,見那婦人徑直奔向經幢,眨眼就不見了。第二天,薛掌櫃又到這座塔下,仔細一看,恍然大悟。原來,這經塔的石座上有一浮雕,雕着一扇半掩的門,門裡露出半個婦人的身子,長相和昨夜偷吃燒餅的婦人一模一樣。

馮骥才繪制的俗世奇人(馮骥才先生參觀了趙州陀羅尼經幢)17

早在明代,古人就将“勒經石塔”列為趙州十景,明代人陸健有詩贊歎∶“碧幢孤映日,玉勒每栖雲。浩劫悲無象,空王羨有文。狻猊危并峙,巒岫曉群分。幾欲登高處,蒼茫攬氛。”在雲南昆明的燕趙紫翠園,陀羅尼經幢作為河北園的主要标志物,被置于入口景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