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草堂》
葉聖陶
十載重來訪草堂,
玉蘭初綻綠梅香。
千秋工部留遺迹,
愛國詩心垂久長。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更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
有這樣一位學者,畢生都像勤勞的園丁一般愛花護花,牢牢心系中國少年兒童的教育。他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深受小讀者們敬愛的葉聖陶先生。
王小玉 作
草堂書院開院以來,觀衆們流連其間,伴着茶味書香,靜享閱讀之美。而在書院之中,名人書房更是以素樸之貌現綿雅文蘊,向觀衆們展現了我國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以及文史學家缪钺先生與杜甫草堂的深厚淵源。
今日正值六一兒童節,就讓我們走進草堂書院裡葉聖陶先生的書房,一起聆聽一代兒童教育家與草堂的故事吧!
葉聖陶與兒童教育葉聖陶先生是我國現代文學家、教育家,是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無論是《小白船》《稻草人》等童話名篇,還是《小小的船》等經典兒歌,那些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款款溫情,讓葉聖陶先生的作品成為了我們童年時代最美好的記憶。
在創作之外,葉聖陶先生還把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到了編寫教科書、字典、兒童雜志等工作之中。
可以說,葉聖陶先生的一生,是獻身于孩子們文學與教育事業的一生。
“兒童的世界是充滿想象的,而非縮小的成人。”葉聖陶先生在兒童教育上,始終以“做朋友的心态責任去面對少年朋友”,以兒童的視角,書寫屬于兒童的文學作品,從而走進孩子們的内心。
葉聖陶與杜甫草堂1940年,受四川省教育廳之邀,葉聖陶先生來到成都任教育專員。
在成都居住的這段時間,先生不僅為蓉城秀麗的景色所陶醉,更對濃郁的文化氛圍和成都人豁達随性的生活态度贊不絕口。
葉聖陶先生與成都的相遇雖隻有四年光陰,但先生直把成都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1938年重慶張家花園巴蜀學校
1938年重慶張家花園巴蜀學校。周勖成(左一)為巴蜀校長,葉聖陶(右一)曾在巴蜀任教半年。照片上幅字為:“小友多情留我住,欲思竟住怅無由。圖中幸得長為伴,湘院晨光記此秋。二十七年(1938年)秋,将離渝之嘉,巴蜀初三諸同學臨别依依邀攝此影,因題一絕,以志深感。葉紹鈞”
葉聖陶先生一家當時在成都的居所,距工部草堂原址隻二三裡遠。
先生對杜甫的家國情懷以及詩人悲天憫人的思想很是崇仰,曾在文章中頻頻引用和化用杜詩。故而,客居成都期間,葉聖陶先生時常造訪草堂,拜谒詩聖,并為草堂題寫了匾額“工部祠”。
在離開成都十多年後,先生對草堂依舊念念不忘,寫下七絕《題草堂》,懷念草堂春景的同時深沉表達了對杜甫精神的贊美之情。
此外,葉聖陶先生還在回憶成都生活的詩作中多次提到了浣花草堂。
”
望江南(四)
成都憶,居近浣花溪,晴眺西嶺千秋雪,心摹當日杜公栖。入蜀足欣怡。
望江南(五)
成都憶,得見草堂新,書卷收藏欣美備,園林構築雅無倫。四季集遊人。
”
如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在草堂書院内為葉聖陶先生置一書房,以此紀念先生與成都草堂的不解之緣,以表先生生前對成都,對草堂的滋滋眷戀。
後世承志,海棠依舊來到草堂書院,走進葉聖陶先生的書房,滔滔文氣撲面而來。
進門右側,觀衆們通過滿牆的文字和老照片了解先生的生平以及他與草堂的故事;而在左側還原的書房舊貌裡,那老式的台燈、樸素的藤椅、整齊的書本,無一不令我們眼前浮現那個伏案寫作的身影。
2021年4月28日,草堂書院開院當天,葉聖陶先生的孫女葉小沫與孫子葉永和在書房裡合影留念,紛紛表示房間裡的陳設勾起了他們對葉老的無限回憶,“就像回家了一樣,很高興!”
葉聖陶先生的孫子孫女已是七十多高齡,但仍堅持以行動傳承爺爺的文學精神。他們不僅多次向草堂捐贈葉聖陶先生相關書籍,還親自來到草堂,與孩子及家長們分享葉老的兒童教育思想。
孫女葉小沫回憶葉老時說:“爺爺是一個非常非常愛孩子的人,他為中國的兒童編了一輩子課本。”
以兒童為中心,以生活為源,以不教為目标,這是葉聖陶先生的教育理念。而今,杜甫草堂作為廣大少年兒童的校外課堂,以好景悅心,以好詩作伴,在成長裡播種詩意,給孩子們一個有溫度的童年。
六一兒童節,草堂有詩趣。歡迎各位大小朋友來草堂書院,品味一代文學大家對少年兒童的關愛情懷。
部分圖片:新課标必讀書本截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