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七星聚義”的故事,在原著小說中的情節,是劉唐到了晁蓋那裡,為他送去了生辰綱的消息,于是晁蓋找來吳用,商量該如何才能得這一場富貴。吳用認為這件事“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所以到了石碣村“說三阮撞籌”,再加上公孫勝和白勝,一共七個人,這就是“七星聚義”的故事了。
而在九八版的電視劇《水浒傳》中,對原著中的這個故事有了些更改,變成了晁蓋對于劫取生辰綱有些猶豫不決,于是劉唐和吳用,以及阮氏三雄一起在石碣村用計,從而堅定了晁蓋動手的決心。
我認為,電視劇對原著中這個故事情節的更改很好,使故事顯得更加的合情合理。
以晁蓋的身份,應該是不會對劫取生辰綱有這麼大的興趣的。
晁蓋是東溪村的保正,手下管理着兩千多戶人,大約相當于現在的鄉長,不管官職的大小,隻要是吃朝廷的飯的,一般是不會對作奸犯科的事情有着這麼大的興趣的,尤其還僅僅隻是為了财物。
而且,晁蓋從祖上開始就是當地的富戶,家裡的财富經過了幾代人的長期的積累,應該是家底甚厚的。原著裡說晁蓋“平生仗義疏财,專愛結識天下好漢”,這種事情,可得是有閑錢的人才能做的出來的。
劫取生辰綱這件買賣,幹起來是有很大的風險的。有一種可能就是到了最後,自己什麼也沒有得到,反而丢掉了性命,或者是上了官府的黑名單,從此就得隐姓埋名,四處流浪。即使是成功了,自己獲得了大筆的财富,那有怎樣呢?晁蓋自己本來就不缺錢,再說當時也沒有現在那麼多的奢侈品,晁蓋是沒有什麼辦法去消費這麼多的一大筆錢的,頂多也就是将來“仗義疏财”的時候,更大手筆一些罷了。
所以說,既有公職,又家境富裕的晁蓋,應該是不會一上來就對生辰綱有這麼大的興趣的。相反,吳用和阮氏三雄,才更應該想要得到生辰綱。
吳用的職業是村裡的老師,靠教書為生。同是宋朝的秦桧,在他不得志的時候,就曾經做過私塾教師,後來就留下了“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狲王”的名言,可見吳用的生活肯定是比較清貧的。而且這個人“素有大志”,卻沒有什麼機會施展一下,總不能對着小孩子們或者是不認字的鄉民們天天高談闊論吧!劫取生辰綱,這就是個能夠讓吳用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阮氏三雄的家境,就更不用說了。原先他們靠打漁為生,日子好不到哪兒去,到了七星聚義的時候,王倫占據了梁山泊的水域,不許其他的漁人來打漁,以至于阮氏兄弟們,連十多斤重的鯉魚都打不到了,那他們的日子,就會變得更加拮據了。
而價值十萬貫的生辰綱,在他們的眼裡,就是一份巨大的财富,況且他們在村子裡也不會有什麼割舍不下的産業,大不了或者是不成功後畏罪潛逃,或者是成功後攜款潛逃,他們都是可以接受的。
電視劇的改編,還使得阮小五的形象變得更加優秀。
在原著中,阮小五是向他的老娘讨了一隻金钗去賭博的。想想看,阮氏兄弟的家境貧寒,他老娘的這隻金钗未必是婚後置辦的首飾,極有可能是結婚時的嫁妝。老太太自己佩戴了二、三十年,卻被早已長大成人的兒子拿去賭博,這阮小五就顯得有點兒太不懂人事了。
而在電視劇中,阮氏兄弟和劉唐、吳用是串通一氣來引誘晁蓋就範的,當晁蓋聽阮小七說出了哥哥小五做的這件事情後,跑到賭場,一把就将阮小五拉了回來,還拿回了阮小五他老娘的金钗。這樣一來,阮小五他們隻是把他老娘的金钗要來做了一下道具而已,阮小五的英雄形象,就不再會有這點瑕疵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