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義興中國有機生活公園裡有一面方言牆。 記者 陳村銘 攝
“有種潇灑叫打甩手,有種筷子叫箸子,有種木耙叫‘攪鍋耙’,有種江湖叫漂亮……”這些生動形象的詞彙、句子,讀來是不是覺得有一陣親切感覺?這是來自南充西充片區的方言,非本地人讀起來的确是晦澀難懂。西充方言有些什麼樣的曆史沿革?它是如何形成的?又有什麼獨特之處?日前,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小平解讀了獨特的西充方言。
三百歲西充話 保留明朝四川話
南充方言中的方言島包括兩類:一類是西南官話中的西充方言島,一類是非北方方言的湘方言島、客家方言島等。西充縣方言屬西南官話的岷江片,西充縣方言和西充縣隸屬的南充市方言,又有明顯的區别。西充縣方言與南充其他縣(市)甚至和整個四川方言比較,其内部有許多特殊的地方,如同一個方言孤島。
“西充方言之所以與南充其他地區的方言區别較大,是因為其他地區使用着由‘湖廣填四川’移民帶來的他們的方言,而西充方言卻保留了明朝時期本地的四川話。”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小平告訴記者,明末清初,四川地區發生戰亂,四川人口迅速下降,特别是廣大川中川北平原、淺丘地區,幾乎荒無人煙。而西充地區,由于山高路遠,又是張獻忠最後根據地,當地老百姓幸存較多。遺民較多的西充,就保留了明朝時期的四川話,形成了目前的西充話。但是,由于移民帶來的湖廣話比有入聲的明朝四川話易學易懂,在外省移民群體中,湖廣話就成了通用語言,反客為主成為四川主導方言,現在稱作四川話。
語言既是最容易随着時代改變而産生變化的事物,又是最難以輕易改變的事物。西充方言在3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難免也會受到周邊地區方言的影響。“西充縣方言大體可分為槐樹話、祥龍話、義興話、蓮池話和晉城話五片。”楊小平說。
發音獨特 “不”“麼”讀成 bo、mai
語音是語言的外衣,它賦予語言以感官的效果。方言的語音與普通話不同,方言中常常含有隻有當地人才能夠破曉的語言秘密,運用聲調、韻律的完美結合來傳達出普通話傳達不出的惟妙惟肖的感官體驗。
“從我們對西充方言的語音研究來看,西充縣方言有完整的發音系統。這是其能獨立、頑強存在的基礎。西充縣方言分布在西充縣全境,嘉陵區北部西河流域的龍泉、太和、雙桂、龍蟠等鄉鎮,蓬溪縣的文井、新星等鄉鎮,屬于西南方言的岷江小片,最大的特色就是保留了古漢語裡的入聲。也就是說,西充方言在普通話一二三四聲的基礎上還多了一個入聲,總共五個聲調。入聲的特點是發音短促,有特殊的入聲韻母。”楊小平舉例道,“息”“悉”都發xie,“也”“爺”都發yi,“姐”“借”都發ji,“謝”“斜”都發xi等。而且,西充縣方言的入聲沒有塞音韻尾,也沒有喉塞音,讀入聲字的時候隻是喉頭略緊、發音短促,比如“六”讀成luo,“不”讀成bo,“月”讀成yo等。
一個地區的方言會随着時代自我進化、自我發展,當然也必定會受到其周圍方言的影響而産生個别差異。西充縣方言也受到南充方言的影響,在讀音上産生了些許變化。西充人打招呼喜歡說:“你吃了麼?”“麼”讀成mai,南充方言讀成mo。這些都是估計别人做了什麼,隻是想證實一下,或者僅僅是打招呼。如:你吃了麼?(估計對方吃了)你上街去麼?(估計對方要上街)你在看書麼?(對方正在看書,打招呼)
另一種是表示驚奇,不相信,有時和“不”連用。如:你還不曉得他屋頭三個娃兒都考上大學麼?楊小平舉例說,“飯好吃不(讀bo)?曉得不(讀bo)?”這裡的“不”類似于“嗎”。南充方言讀成bu;而“着”則是西充方言中特殊的語氣助詞,帶有祈使的意味,西充方言說“我再睡會兒着”;受南充方言的影響,西充方言也有“梆”“潘”(讀pang)“噴”“皿”“溜”“撈”“焦”等前綴,有“很,非常”的意思;還有“杆”(手杆、腳杆、腰杆)等後綴,“嫩們”“借面”“法式”等都是西充方言獨有。
西充方言說“你在綿(‘mia’)啥,車都走了。”“你去拿個爪爪扒”。這裡的“綿”和“爪爪扒”又是這麼意思呢?“‘綿’應該是鼻音元音化造成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做事拖沓,不注意時間。”楊小平告訴記者,“爪爪扒”是柴扒的意思,是因為其外形類似曲起來的爪子。柴扒使用時,不說“抓”,而是說蝦(xia),叫“蝦柴”。比如西充方言說“看到沒得燒的了,我去蝦一背竹葉(衣兒)回來。”西充方言中,有齒的木耙,類似豬八戒的武器,翻曬糧食,也叫蝦。而沒有齒的木耙,俗稱“攪鍋耙”,隻能把糧食推平,推均勻,不能叫蝦;而竹編的撈魚工具則叫“蝦扒”。
趣味十足 筷子叫“箸子”
“有種潇灑叫打甩手,有種甩法叫爾,有種失望叫做哦豁,有種幹吼叫驚叫喚……”西充義興中國有機生活公園内的一堵西充味十足的“方言牆”,總是引來衆多遊客駐足,這面方言牆上面總共刻有75條西充方言,大小相同的長方形闆塊采用可翻轉的模式,一面是方言,另一面則是相對應普通話解釋,人群中不時發出“嘻嘻哈哈”的笑聲。牆上還有像“勞慰”“打幺台”“爪子嘛”“日白扯謊”等這一類詞組、短語。
“這些方言很親切也很有趣,這是我們西充的本土文化,隻有我們才能懂這些詞的精髓所在,一下子就拉近了鄉情。”離開西充多年的雍亞林對記者說,這些方言,包含了西充人爽直的性格因素,形象、生動而又不乏幽默诙諧。
同一個字,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方言體系中可能意思差别會很大。同樣的,可能表達同一個意思,不同的方言會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西充方言把筷子叫“箸子”,讓不少人覺得很奇怪,認為很土。“實際上,這種說法并不土。事實上古代漢語中筷子就叫‘箸’,因為船夫忌諱停住的‘住’,就把與停住的‘住’同音的‘箸’改名叫‘快’,結果被大家接受下來,并加上竹字頭,成為今天全世界通行的筷子的‘筷’。”楊小平細細解讀說,這個“箸”正好是保留了古代漢語,非常文雅。
西充方言說“她長得那麼江湖”“這個妹還有點将副也”等。楊小平進一步解讀說,這個句裡“江湖”就是指的精華,漂亮的意思。西充方言把漂亮叫“江湖”,是因為我們的聽誤,或者是語音的演變導緻的。實際上,“江湖”是“精華”的音變,“江”與“精”聲母完全相同,“湖”與“華”聲母也完全相同,韻母也比較接近。“精華”在古音中讀如“将敷”,即“江湖”。西充方言一般寫成“将副”,南充方言說“稱展”“稱投”“米乖”等。
很多詞語要放在具體的句子裡用才有不一樣的意思,西充方言更是如此。現如今在西充農村還有老年人用這句話來吓唬小孩,如“娃娃,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送給懷方莽子喲!”,也保留有“她跑了兩步,絆一躺趴”。“懷方”是誰?“躺趴”又是什麼意思?楊小平解釋說,“懷方”是個人名,西充人用來比喻乞丐;“躺趴”是摔了一跟頭的意思。生活中,西充人偶爾會冒一句“喊你冒要沖卡子嘛。”“這雀石頭好太噢,抱都抱不動。”“沖卡(kai)子”意思是騙人、吹牛、說大話;而“雀”不是麻雀,而是量詞,意思是個,快。“一雀”意為“一個”,“太”意為“巨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西充方言對野生動物、昆蟲的叫法也比較獨特,比如貓頭鷹叫“鬼東哥兒”,翠鳥叫“打魚子拐拐”,喜鵲說成“鴉雀子”,蜘蛛叫的是“波絲子”,蜈蚣叫“雷公蟲”。(記者 張蓉萍 實習生 羅虹)
◆相關鍊接
還有哪些你聽不懂的西充話?
“悶”指的是睡覺;
“劃見” 表驚訝的意思, 在西充縣雙鳳等部分鄉鎮表示“才聽得見”;“刁面”指的是故意,在西充縣雙鳳等部分鄉鎮表示 “才能夠聽到”;“撞遍”或“撞闆”是指偶爾、要遍,太平、罐垭等鄉鎮常見。
“車趕抹脫了”,“抹”的意思是未趕上;“我們現在給他們抹脫了”,“抹脫”一起用,意思是對峙;
“找個砍砍來砍上”,“砍”既可以是名詞,表示蓋子, 又可以是動詞,表示把東西蓋上。
“把麥子肇一下”,“肇”的意思是翻動東西;
“肉好讓人”,“讓”讀成ran, 意思是東西吃起來膩人;
“朋上去打”,“朋”的意思是撲(上去),擁(上去);
蒼蠅則叫“朋蠅子”,“保保”、“保姆”、“新客”(意思是新娘),“師娘子”“先後”(意思是妯娌),“暴雞母”(意思是母雞)、“鵝老石”(意思是鵝卵石)、“卷”(意思是罵)、“癞八狗”(意思是蟾蜍)、“來頭”(意思是病)、“落後”(意思是後來,過後)、“田輪坎”(意思是田坎)、“烏蛸鞭子”(意思是蛇)、“小意”(意思是放低姿态、屈服于别人)、“要便”(意思是偶爾)、“懷方”(意思是乞丐)、“江湖”(意思是精華、漂亮)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