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信息化手段助力基層氣象防災減災

信息化手段助力基層氣象防災減災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9-14 15:13:50

信息化手段助力基層氣象防災減災?9月中上旬,今年第12号台風“梅花”再創紀錄,一路北上,連登浙江、上海、山東、遼甯四省(直轄市)步步緊盯,緊密防禦的背後,是數值預報、氣象衛星、氣象雷達、氣象信息等氣象核心技術的有力支撐科技,讓氣象預報預警更有底氣,也讓防災減災工作變得更加從容,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信息化手段助力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信息化手段助力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科技鑄就氣象防災減災)1

信息化手段助力基層氣象防災減災

9月中上旬,今年第12号台風“梅花”再創紀錄,一路北上,連登浙江、上海、山東、遼甯四省(直轄市)。步步緊盯,緊密防禦的背後,是數值預報、氣象衛星、氣象雷達、氣象信息等氣象核心技術的有力支撐。科技,讓氣象預報預警更有底氣,也讓防災減災工作變得更加從容。

“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先導性社會公益事業,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黨的二十大即将召開,氣象部門将聚焦關鍵核心科技問題,上下協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自主創新,直面難題,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國泰說。

莊國泰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部門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氣象事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推動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災害性天氣預報、氣候變化、人工影響天氣、氣象裝備等領域科技攻關,衆多科技成果湧現,我國氣象科技創新已發展到跟跑和并跑并存的新階段。

數值預報被譽為氣象領域的“芯片”。監測精密重點是服務數值預報,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主要依賴數值預報。

9月10日傍晚,“梅花”沖進我國24小時台風警戒線。預報員手握中國氣象局區域集合模式(CMA-REPS)、台風模式(CMA-TYM)等提供的産品開展研判預報,将“梅花”24小時平均路徑預報誤差縮小到約31公裡,最小路徑預報誤差僅10公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台風監測分析業務實現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轉變,台風預報業務實現由主觀經驗方法為主向客觀預報方法為主的重大技術轉變。2017年到2021年,中央氣象台24—120小時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風路徑預報平均誤差分别為73公裡、129公裡、196公裡、260公裡、342公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事實上,不僅僅是數值預報。如果将氣象部門應對台風“梅花”的十八般武器一一擺開,會發現這是個龐大的體系:豐富多樣的風雲氣象衛星産品幫助鎖定“梅花”登陸前後的強度和路徑變化,天氣雷達回波剖面、風廓線雷達風羽圖等多源觀測産品多角度為台風“畫像”……

面對災害性天氣,我國不僅建成世界先進的地空天綜合立體氣象觀測系統,7萬多個地面自動觀測站、236部天氣雷達、7顆風雲氣象衛星嚴密監測天氣氣候變化,建成覆蓋領域廣泛的氣象服務體系,更将重大天氣氣候機理、多尺度天氣系統及其相互作用、監測預報預警等核心科技難題一一拆解。

從早期以國外引進為主,到自主研發掌握核心科技,再到發展以地球系統模式為目标的下一代模式,我國數值預報業務已實現從“0”到“1”再到“卓越”的跨越式發展。如今,以中國氣象局全球同化預報系統為核心的無縫隙智能化氣象預報業務體系,實現了從站點、落區預報到數字格點預報的跨越,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至40分鐘,暴雨預警準确率達到90%,台風路徑預報24小時誤差縮小到77公裡。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将秉持初心,克難前行,靶向發力,加快推進數值預報模式、數據融合與再分析技術、雷達和衛星設備及應用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真正實現技術上質的飛躍,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莊國泰說。(付麗麗)

來源: 科技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