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高考了,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木有回憶起自己高考的場景呀?部分小夥伴認為現代的高考和古代的科舉制度相似,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古代的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是中國及受中國影響的周邊國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制度是封建時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擴展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治階級。特别是唐宋時期,科舉制度之初,顯示出生氣勃勃的進步性,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
科舉制度的起源
1. 隋朝首創
随着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的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無法繼續下去。隋文帝時廢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員,奠定了科舉制的雛形。隋炀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創立。
2.唐朝繼承和完善科舉制度
唐太宗貞觀時,擴大國學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
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還首創了武舉和殿試。
唐玄宗開元年間,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後成為定制。
3.宋以後的改革
宋朝的科舉制比唐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考試分為鄉試、省試、殿試三級,殿試成為定制,考試方法采用糊名法。
明朝采用八股取士,八股文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固定段落組成。科舉考試隻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内命題,考生隻準根據指定觀點答題,不準發揮個人見解。科舉制度凸顯弊端。
4.廢除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體制,科舉制度被正式廢除。
明清科舉的等級
童試:明清最初級的地方縣、府考試,通過縣、府兩次考試者,成為童生,表明已具備基本的文化知識和寫作能力。但很多讀書人考到須發皆白,仍是一介童生。
院試:在府、州的“學院”舉行,又分為“歲試”、“科試”兩級。歲試是每年舉行的童生“入學”考試,錄取後即為“生員”,通稱“秀才”。科試則是對已在學校的秀才進行考試,成績優者方可參加下一級考選舉人的鄉試,成績劣者要受處罰甚至取消生員資格。科試也稱為錄科。隻要考取了生員,就算脫離平民階層,稱為“士”了。
鄉試:又稱為大比,每三年一次,即所謂的秋闱。鄉試三場,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由于考取舉人即具備做官資格,鄉試可說是明清科舉最重要也最艱巨的一關。鄉試之榜明清時稱乙榜,鄉試則稱乙科,與進士會試的甲榜、甲科相對。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鄉試後的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舉行于京師禮部,又稱春闱、禮闱。會試三場的内容于鄉試一樣,明清每科會試錄取進士約二三百人。明清會試正榜以外一般還有副榜。錄入副榜的舉人雖不算進士,但可以授予學校教官或其他較低級官職,或吸收入國子監為監生,獲得國家一定的俸祿。
殿試:明清科舉的最後一級考試,再會試後一個月即三月十五日舉行。殿試内容試時務策一道,試題由内閣大臣預拟數種,臨時呈皇帝圈定。明清殿試一律不黜落,隻排定名次。狀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為一甲,算是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幹人,算是進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幹名,算是同進士出身。
詞語中的科舉
1. 蟾宮折桂
意思是指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出自《晉書·郤诜傳》。
2. 金榜題名
意思是指科舉得中。出自《唐摭言》。
3. 獨占鳌頭
原指科舉時代考試中了狀元。現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出自《陳州粜米》。
4. 連中三元
意思是指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八。
5. 龍标奪歸
意思是指科舉時代指狀元及第,出自《書言故事·科第類》。
6. 年誼世好
意思指科舉時代兩家因同年登科而為世交的人。出自《儒林外史》。
7. 京解之才
京解:科舉時代的進士和舉人。舊指有考中舉人、進士的才能。出自《醒世恒言》。
8. 白蠟明經
白蠟:比喻光秃空白。明經: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屢試不中。出自《朝野佥載》。
試題演練
(單選)科舉制度是中國及受中國影響的周邊國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下列關于科舉制度的表述中,說法完全正确的一組是( )
A. 隋炀帝時廢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員,奠定了科舉制的雛形
B. 唐太宗貞觀時,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還首創了武舉和殿試
C. 蟾宮折桂、年誼世好、京解之才、白蠟明經,都是和科舉制度有關的詞語
D. 會試,又稱為大比,每三年一次,即所謂的秋闱,會試三場,均在八月舉行。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科舉制度知識。
A項:隋文帝時廢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員,奠定了科舉制的雛形。隋炀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創立。A項錯誤。
B項:唐太宗貞觀時,擴大國學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還首創了武舉和殿試。B項錯誤。
C項:蟾宮折桂,意思是指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年誼世好,意思指科舉時代兩家因同年登科而為世交的人。京解之才,舊指有考中舉人、進士的才能。白蠟明經,比喻屢試不中。C項說法正确。
D項:鄉試,又稱為大比,每三年一次,即所謂的秋闱。鄉試三場,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會試,鄉試後的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舉行于京師禮部,又稱春闱、禮闱。D項錯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