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福州小村落的傳統習俗

福州小村落的傳統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4 15:03:31

福州小村落的傳統習俗? 楊梅不得送親家楊梅,作為水果的一個品種,盛産于長樂、連江、閩侯、羅源、福清等山地20世紀30年代從實生樹中選育名種,以果色紫紅、粒大、汁多、味酸中甜、可口,馳名于市長樂的北禅道,包括首占、蘭田、青山等地出産最佳這便是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的“其形如水楊,而味似梅”句,诠解果名“楊梅”的依據,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福州小村落的傳統習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福州小村落的傳統習俗(福州習俗上的禁)1

福州小村落的傳統習俗

楊梅不得送親家

楊梅,作為水果的一個品種,盛産于長樂、連江、閩侯、羅源、福清等山地。20世紀30年代從實生樹中選育名種,以果色紫紅、粒大、汁多、味酸中甜、可口,馳名于市。長樂的北禅道,包括首占、蘭田、青山等地出産最佳。這便是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的“其形如水楊,而味似梅”句,诠解果名“楊梅”的依據。

楊梅熟在初夏,自産的也好,購買的也好,一般自給,不饋贈友人,尤其姻親。為什麼?因為楊梅一洗可食,沒有果皮可削,民間習慣上當作“沒皮”,含有“不要臉”的意思。把楊梅送給人家好像包含取笑或鄙視對方“不要臉”。所以,交往贈送時,不喜選用楊梅。有時,贈者無心,收者有意,引起一場風波,叫做“親母鬧”。指親家一方贈楊梅,另一方不收,甚至扔掉,表示“決不收受”,彼此之間大鬧起來,不歡而散。

《福州百科全書》介紹,福州地區種植楊梅面積約508公頃,年産量約219噸。除了上市供應鮮食,還可罐藏,制作蜜餞等。民間歌謠有唱:“楊梅好吃果沒皮,不送親家最行時。”這大緻含有做人的意思。

鞭炮不能斷斷響

鞭炮,是從爆竹單響式逐漸發展起來的。現可分為五十響、一百響、二百響等相連燃放的鞭炮。民間逢年過節,一般都喜歡燃放鞭炮,連續發響,增添了節日的氛圍。

不論過年還是過節,福州例俗都要在适當時間點燃鞭炮,畢剝有聲,家裡人都稱為“連連發”,這是大吉大利的喝彩。為了鞭炮的“連連發”,就要做好準備。一是鞭炮要晾幹,多讓日曬,保持幹燥。二是燃放時要點火正着,不要抖手三是鞭炮點燃之後,不可很快摔在地上,定要舉高燃放。這樣才會鞭炮聲聲響,達到“連連發”的目的。要是曬不幹,潮濕的,響聲不響,或響不成聲,都成禁忌。人家聽了會說:“發不了!”或“室死了。”要是點燃時害怕,舉手顫抖,不能對準導火線,随便點着,往往有些點響,有些落地不響,造成不能連聲,人家聽了會說:“半段發!”或“沒全發!”要是點燃之後,太快摔地,或響聲中斷,或落水變聲,人家聽了會說:“不像發!”

鞭炮的點燃和鳴放,民間最忌“斷斷響”,應當“連連發”才好。如遇聲響不佳,多要重新再放,人家聽了就說:“重發了!”

鞭聲響與“發”相連,要求點燃時十分小心,不允許随便應付。

近年,福州市人民政府三令五申,禁止在城區燃放煙花爆竹,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

竈口多喜朝向西

民居廚房砌竈,竈口的朝向,習慣上喜歡選西向。這是為什麼?

民諺有釋:“竈口朝西有物吃。”所謂“有物吃”指的是竈能為主人煮食,日日餐餐都供應充足。這是人人家家都夢寐以求的。有的地方,竈口忌向南,為什麼?據說“竈口朝南沒物銜”。這個“沒物銜”是最大的禁忌,如果主人煮食,缺食物沒米沒菜就大失所望了。從習慣和心理上,竈口朝向西的,比朝别的方向好,最忌朝南。但也有的地方,作相反的解釋,認為“竈口朝南有物銜”,也是很好的。

竈口的朝向,人境問俗,各種說法和解釋,往往不一。這說明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朝向禁忌。不過,朝西的,一般不像朝南的那樣多争議。

現在,燒柴草的土竈已經不太多了。煤炭爐竈也逐漸減少了使用煤氣竈和液化氣竈不斷增多。雖然,土竈講究的竈口朝向,卻也影響到現在煤爐的竈口朝向、煤氣竈和液化氣的竈口朝向。這多少說明了“舊例不可破”的約定俗成的習俗。大家講究朝向,實際上是避兇求吉,以期生活提高,爐竈餐餐有好食物煮出,合家皆大歡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