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非常遺憾告訴大家一個消息:
相互寶已在12月28日開始了終止互助計劃的進程,并将在1月28日正式關停。
這一天終于還是來了。
有兩點信息要注意:
1.現有的相互寶成員不再參與分攤;
2.在2022年1月28日之前确診疾病且在賠付範圍内的患病成員,仍然可以發起互助,互助金額全部由平台承擔。
一直以來,我一如既往支持相互寶,把相互寶當作公益來看。
一方面我希望自己用不上,另一方面,每次分攤時也算是在間接幫助那些患病的人。
對相互寶能組織起這種平台,心懷感激。
2018年正式開啟計劃,3年時間相互寶毫無疑問是網絡互助裡的“老大”,參與人數高峰時甚至超過了一億人,每年總分攤金額不到兩百塊,期間累計救助了179127位成員度過家庭難關。
這可能是相互寶留給我們最好的側影。
而這兩年,互助計劃不太平。
2020年8月,參與人數不足50萬的百度燈火互助關停;
2021年1月,排名第二的美團互助宣布關停;
2021年3月,輕松互助、水滴互助也相繼下線。
剩下的獨苗相互寶這次也撐不住了,
如火如荼的網絡互助最終迎來了大結局。
如果依然還想有個保障,已加入相互寶的朋友可以無等待期、無健康告知投保支付寶裡的健康福.重疾一号(大病版)。
沒留下一地雞毛,相互寶也算走得體面。
百度、美團、輕松等競争對手關停後,相互寶作為國内最大的網絡互助計劃,按理說應該發力把别人吐出的版圖收入囊中才對。
但相互寶最終也沒辦下去。
根據最新一期的分攤數據,
參與分攤的人數為7117萬人,比今年年初的9600萬少了将近2000萬人,分攤金額也從五塊多變成了七塊多。
退出的人越來越多,分攤金額也越來越高。
這次的退出,其實早有預兆。
1、 網絡互助無監管的尴尬
網絡互助在早期高速發展期,其自身缺陷不斷暴露。
很多平台存在不透明、無風控、資金池的問題。(相互寶當然不在其中)
2020年9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點名提醒了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台的風險隐患。
今年4月,銀保監會副主席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确表示:是慈善就歸于慈善,如果打着互助旗号從事金融、保險業,就偏離互助的本質。
互助計劃不是保險,沒有明确的監管,規則自定,從整個行業來說,确實存在風險。
比如有些平台有資金池,如果不整治,暴雷确實隻是時間問題。
相互寶身處其中,即使模式能做到無資金池、實名制以及公示透明,也沒法完全獨善其身。
其實平台的生存狀态并不佳,具體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互助大敗局
今年4月,大的互助就僅剩了相互寶一家。
5月的時候,就有消息稱相互寶可能會停止運營,同時有信息爆出,相互寶在引入于持牌機構的合作。
相互寶是付出過努力,想要“持證上崗”的。
從目前結果來看,這些路可能都不是能走通的,最終迎來了收攤的時刻。
2、 複雜的輿論環境
其實更讓人寒心的是人心。
現在,你去任何社交平台、短視頻網站搜關鍵詞“相互寶”,鋪天蓋地都是負面評價,“相互寶猶豫要不要退”“相互寶是不是智商稅”“相互寶是騙人的”,等等太多了。
輿論對相互寶的指責,到了很誇張的程度。
在各個視頻、社交平台上,相互寶已經被啃爛了,
無知群衆們原本就對分攤金額的上漲懷有鄙夷态度(但大家不妨想想看同等保險需要多少錢),罵相互寶就是流量密碼,加上保險行業同行們的一旁攻讦,相互寶的輿論環境無比兇險。
前幾天看到了這麼一個視頻,播放量極高,說是自己被相互寶告了,但最後勝訴了。
把自己營造成跟巨龍作戰的勇士,撼大樹的蚍蜉。
但其中的強弱關系,可能恰恰相反。
無論在輿論或是司法層面,相互寶都是絕對的弱勢。
所謂8%的管理費高嗎?
你去了解下《慈善法》,對慈善組織管理費要求是多少?(更敏感的話題,我是不能在這裡聊了,你有能力就去深扒下這些數字。)
如果是商業機構,像是保險公司,可是動辄超過20%,30%的。
你再去了解下,覆蓋全國的調查人員,需要多少成本。
相互寶處在一個相當尴尬的處境中,
如果漲得快,就會被指責“濫賠”,分攤越來越多;
如果發生了“拒賠”案例,就會說該賠不賠,質疑分攤金不知去向;
如果回應了,回應稿就是放到“放大鏡”下審視,“他急了,他急了”;
如果沒回應,又說相互寶心虛,不敢面對質疑聲;
如果面對黑稿不投訴,那相互寶就是打着慈善名義“挂羊頭賣狗肉”;
如果面對黑稿投訴了,認為資本血腥無情,有錢就可為所欲為。
合着做互助就是原罪呗。
那麼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中斷掉。
從2018年開始到今年年底,整整三年多時間,相互寶總共幫助了179127位成員,賠出去了259.37億,這些都是你可以在賠付公示上看到的真實數據和案例,是活生生赤裸裸真實的人。
而相互寶的拒賠也沒有惡意,賠了它也才能有那8%的管理費,不賠白白付出了調查成本。
三個年頭不算短,再看看那些曾受過它幫助的人,我們不能否認它存在的意義,遺憾的是相互寶還是永遠停在了這一時刻:
而最終,相互寶沒有熬過2021年最後的冬日。
從今天以後,大家就不必再分攤相互寶的費用了,1月28日之前費用,都由相互寶承擔。
轟轟烈烈得來,悄然而走。
相互寶沒了,如果還想有個保障,後面可以過度為健康福.重疾一号(大病版)。
從互助計劃變為了一年期的重疾險。
如果你已經加入相互寶大病互助計劃且在保障中,已經過了90天的等待期,也就是3個月之前加入的人,可以無等待期、無健康告知投保健康福.重疾一号(大病版)。
加入還未滿90天,也可以無健康告知投保,等待期連續計算。
比如加入相互寶已經過了30天等待期,投保該産品就隻有60天等待期。
而且這款産品,首年會額外送3個月的保障,也就是15個月。
而這款産品,具體的情況如下:
由人保健康承保,屬于一年期重疾險産品。
它的所有責任包括三個方面:
(1) 120種重疾,賠付1次,一次賠10萬;
(2) 20種輕症,可賠3次,每次賠4萬;
(3) 40種輕症,可賠4次,每次賠2萬塊。
在原來相互寶的基礎上,增加了輕症和中症賠付。
以32歲的女性為例,買10萬重疾保額 4萬中症保額*3 3萬輕症保額*4,每期分攤6.16塊(兩期/月),前三個月保障免費,保15個月,15個月的保費隻要147.84塊,再減去8.8塊通用紅包,首年隻要139塊,比X微保更便宜,而且還多了中症責任。
既然是一年期産品,就會有不足。
首先是無法保證續保的問題,
買一年保一年,不能保證下一年還能不能讓你買,産品随時可能調整規則,更無法保證産品什麼時候停售,一旦過了50歲,因為身體健康急轉直下,可能也不讓買,滿了60歲也買不了。
其次是年齡越大,保費越貴,
現在看着便宜,但到了50歲你再看,可能就買不起了。
漫長的後半生,就隻能裸奔。
1年期的重疾險,從來不在我的推薦列表裡。最好一次買到位,不僅省了很多麻煩,長期來看價格也更劃算。
但一年期産品也有優點,前期可為我們減輕繳費負擔,在短時間内用最少的錢獲得保障。
相互寶的用戶,很多都是三四線城市買不起保險的朋友,價格敏感性用戶居多,所以啟用一年期重疾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後續要不要去參加這個一年期的保障,那不是我能給的答案。
我隻能說,比起之前的相互寶,
它有缺點,不能保證續保;
它也有優點,作為保險的安全性會好很多,有監管兜底。
它可能是相互寶能拿出的最好的方案了。
他們努力想要牌照,他們想把它換成更好的保險(比如保證續保X年的一年期重疾險)
他們這個“無健告”,“無等待期”轉換,估計都跟保司軟磨硬泡了很久。
又要兼顧保障,又要兼顧便宜
有什麼辦法呢?
沒辦法的。
在這個塵埃落定,即将劃下句号的時刻,我依然還有好多話要講:
首先我要表達憤怒,對噴子們的憤怒。
我恨,太恨了,
有些人隻看到了一個月可能要扣個十幾塊,但就是不肯去看這些錢幫助了多少家庭。
有些人隻看到了一個兩個拒賠的案例,但從不去想為了維護這個原則和定義要得罪多少人。
有些媒體、自媒體隻看到了寫負面的有流量,但從不去看看項目一旦停止,會給帶來怎樣的後果。
放眼全國,有相互寶這麼便宜的保障計劃嗎?如果你是一開始就加入相互寶的,三年滿打滿算就花了271.8元,而且這都是實打實賠出去的錢,如果你得了約定的疾病,你也會拿到錢,這麼便宜的保障,還覺得貴?有人潑髒水就跟風黑???
不瞞大家說,今年有一刻我很讨厭做保險,因為沒前途。
連相互寶這種為“為衆人抱薪者”都會落得如此境地,我做的算什麼?
我一個賣保險的人,這玩意搶的是我生意,我都願意去維護。
可是有些人呢?
我恨透了心盲目盲的輿論,
你們被人利用了還不知道。
其次是遺憾,遺憾再無相互寶,
和以前的美團互助、輕松互助、水滴互助等同類計劃比,相互寶算得上其中最優秀的互助平台。
短短三年時間,平台自身的監管體制不斷完善,從設立賠審團制度到理賠公示,相互寶在信息公開透明方面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我相信,相互寶本可以做得更好。
已經受益的近18萬人證明這件事值得幹下去。
但很遺憾,一場烏托邦式的失敗。
冷靜下來後,深知保障啟蒙任重道遠。
罵的聲浪越大,便越需要懂行的人發聲。
我曾希望自己影響力能再擴大十倍,把曾經寫過的關于相互寶的理解傳播出去。
而不隻是在自己一畝三分地上兀自悲哀。
怎麼說,努力吧。
我從業以來最驕傲的三件事,其中就有一件:
沒有為了利益,黑過相互寶。
我會記得,17W被幫助過的家庭會記得。
再見了,相互寶。
再見。
寫在最後:關注【肆大财子】,私信領取以下免費福利
1.想給家庭配置最合适的保險,可以點擊我頭像,私信我“配置”,或者下方留言,我會以自己多年的經驗,幫你提供一些值得參考的建議。
2.如果想診斷自己的保單是不是買貴了還是買坑了?又或者還有核保、理賠等疑難問題,也可以私信我“保單”,我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