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1:52:29
一、涉及到的人物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

先帝:太安帝

三王:蕭若瑾

七王:琅琊王 蕭若風

天啟四守護:青龍:李心月 白虎:姬若風 朱雀:司空長風 玄武:唐憐月

琅琊王追随者:李心月 雷夢殺 司空長風 姬若風 李寒衣

大内大監:伴讀 掌香 掌冊 掌劍 掌印

明德帝

二皇子:白王蕭崇

六皇子:永安王蕭楚河

七皇子:赤王蕭羽

九皇子:蕭景瑕

琅琊王:蕭淩塵

新四守護:青龍:雷無桀 玄武:唐蓮 朱雀:司空千落 白虎:姬雪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2

二、天啟八王之亂

二十年前,先皇忽然患上重病,天啟城發生暴動。八位王子各自為陣,争奪那九鼎之位,史稱“八王之亂”。其中七王子琅琊王蕭若風才智武功均是一流,在朝中原本也頗有威望,本是太子的最佳人選,卻偏偏不愛那權力高位,喜歡遊曆山水,結交江湖義士,常年不在天啟。在“八王之亂”的風暴中回到天啟,卻不奪那至尊之位,而支持自己的同胞哥哥三王子蕭若瑾。同時他帶來了遊曆江湖所結交下的一衆好友,均是當年江湖中的少年英才,其中就包括雷門雷夢殺,劍冢傳人李心月。

先王駕崩的那一晚,各方勢力都帶着自己的兵馬趕往平清殿,因為誰能成為那一紙诏書上的名字,誰就能成為新一代的九五至尊。其中三王子蕭若瑾的兵馬并不占據優勢,隻有區區三百虎贲将,原本那一日他是毫無希望的。但是那一日卻在平清殿外卻留下了很多傳說。

比如劍冢傳人李心月一身白衣若仙,一劍破百甲,打開入殿之路。

亦有雷門雷夢殺在百米之外,一拳擊出,隔數十人擊碎四王子頭顱。

還有一個不滿十五歲的少年,一手長槍,攔住了敵方近十個高手。

亦有一個手持長棍的長發男子,一人一棍坐守天城西方,攔住了十八位試圖破城而入的一等高手。據說一棍既出,無邊際,無窮盡,是無終。

而琅琊王蕭若風自己亦是一個高手,雖然其他幾位王子亦請來了江湖上頂尖的高手助陣,但他卻以一人之猛硬生生擋下了幾位王子的合力,最後護着蕭若瑾殺到平清殿前的時候,已渾身浴血,幾乎不能站立,可其他人卻不敢上前半步。隻有蕭若風和蕭若瑾兩兄弟站在平清殿外,等待着傳位诏書。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3

當時的大内大監聯通掌香監、掌印監、掌冊監以及掌劍監,一同捧着傳位诏書走出來。當時,活着的幾位王子包括已經占據絕對優勢的三王子蕭若瑾一派也依然不敢妄動,因為即便這邊有劍冢傳人,雷門高手,但是天啟五大監的鋒芒,依然不可輕觸。

所有人都眼睜睜地看着五大監,尤其是其他幾位王子,明顯在武力方面已經輸給了三王子,那麼最後的希望,便是期待那一紙诏書下寫着自己的名字。那麼憑借着诏書的名正言順,加上五大監的助力,或許還能再拼一拼那皇位。

但是五大監卻隻是捧着诏書,遲遲沒有說話。最後還是琅琊王打破了僵局,一步向前,拿過了大監手中的傳位诏書,看了一眼後當着衆人之面,将那張诏書撕的粉碎,然後朗聲道:“本王已閱,聖上有命,傳位于三王子蕭若瑾!”

“傳位于三王子蕭若瑾!”

衆目睽睽之下,琅琊王蕭若風的這個做法簡直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但是奇怪的是,奉傳皇命的天啟五大監卻對此保持了沉默,并沒有上前阻攔。直至蕭若風喊到第三遍“傳位于三王子蕭若瑾”之後,五大監反而率先下跪,其他幾位還活着的王子看到此情此景,也丢下了手中的兵器,跪了下來,直至皇宮内所有的侍從兵士全都跪了下來,山呼“萬歲”。

第二日三王子蕭若瑾登基,琅琊王蕭若風則官拜大柱國,稱“北離大都護”,統帥三軍,那天晚上護蕭若瑾入城的衆多高手中,則隻有雷夢殺接受了官職,位列八柱國之一,而其他衆人則回歸暗處,不拜官職,不入軍伍,稱天啟四守護,以青龍、朱雀、白虎、玄武為代号保護皇城。

後來有人猜測,那張诏書的确寫着另一個名字,并不是三王子蕭若瑾,而那個名字正是七王子蕭若風,但是他選擇撕毀了這張诏書,既然新皇自願讓位,那麼五大監自然也不會多說什麼。但是關于蕭若風這樣做的理由卻是衆說紛纭的,有人說是因為蕭若風喜歡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不想要被困在天啟城中,可事實卻是“八王之亂”之後,蕭若風官至北離大都護,四年沒有離開天啟城半步,四年後離開也是奔赴沙場。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天,他都沒有重入江湖。

所以有人說,蕭若風之所以這樣做,原因是因為幼時蕭若風曾生過一場重病,幾乎就要死了,那時他們的母後不得寵,宮裡的人對他們甚是冷漠,連太醫都不上心。蕭若瑾以王子之軀匆匆趕來,給原本打算草草收場的太醫下跪,才逼得太醫不得不全力醫治,最終才保住了他的一條性命。但是事實的真相是蕭若瑾求着太醫全力救治他弟弟,太醫無動于衷,想要一走了之,蕭若瑾拿劍捅傷了太醫的腿,攔住了想要出門的太醫,然後一直舉着劍守在門外,太醫醫治了蕭若風多久,蕭若瑾就在外面守了多久。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4

三、琅琊王“謀逆”案

北離明德帝十六年,也就是天啟城“八王之亂”之後的第十六年,琅琊王忽然叛變了。起因在于明德帝頒布了“十二宗稅法”,這條稅法被稱為北離開朝以來最嚴厲的稅法,琅琊王當庭反對,與明德帝激烈争吵。那也是被朝臣所看見的,二人的第一次争吵。

那日激烈的争吵之後,明德帝宣布休朝三日,琅琊王回到了自己的王府中。

直到三日之後,天啟城大火。那天忽然不知從哪裡竄出來一夥亂民,開始在天啟城中四處放火,後來禁軍趕到制止,可禁軍之中卻夾雜着一群叛兵,在城裡開始燒殺擄掠,直至天啟城大亂。直到羽林将軍謝淩雲率領一萬羽林軍入城,才勉強壓制住了亂勢。而西城門在此刻卻悄然洞開,一輛馬車悄悄地從琅琊王府的後門離開,馬車到達西城門的時候,并沒有重兵把守,隻有一人坐在城牆之上。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5

那是一個持長棍的長發男子,天啟四守護之西方守護——白虎。

當年的天啟四守護均是琅琊王在遊曆江湖時遇到的好友,可如今在天啟城中十六年,他們究竟是會看重當年的情義,還是遵守對皇室的忠誠呢?

白虎沒有出手,隻是靜靜地坐在那裡。琅琊王最後終于走下了車,拿起了手中之劍,用力地打了一下馬身,馬車沖着城門外急速沖去。白虎沒有下城門,收起長棍轉身離去。琅琊王則丢下了手中的長劍,轉過身默默地伸出了雙手,他的面前,站着當時的刑部掌刑監蕭長禮。

琅琊王最後被判定為謀逆,一個最沒有理由謀逆的人,卻謀逆了。幾乎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但是琅琊王自入牢之日開始就保持了緘默,再也沒有說過一句話,沒有認罪,卻也沒有為自己辯駁。所以即便有人願意替他說話,也不會有任何的幫助。更何況,就算琅琊王平日在朝中人緣極好,也沒有人再敢站出來了,審訊他的天啟七禦史中有三人認為他無罪,第二日就被發現死在了家中。

隻要明眼人就能想到,這不是誰想陷害琅琊王,隻是當今天子明德帝想要他死。

就在所有人都保持緘默的時候,終于還是有一個人站出來了,卻是一個身份極為特殊的人——六王子蕭楚河。明德帝最寵愛的王子,當時年僅十五歲,卻無論在武學、兵法甚至文學上,都被稱為天才,是所有人認定的“太子”人選。可這個明德帝所生的王子,卻被很多人稱為頗有琅琊王年幼時的風範,而他本人也的确和琅琊王交好,琅琊王是他棋藝方面的師父。

蕭楚河獨身一人來到了朝堂之上,殿外侍衛阻攔,卻被他一招擊倒。當時朝堂震動,蕭楚河在殿前站立不跪,連說十三條琅琊王謀逆案可疑之處,聲音激昂,情緻動人,竟有老臣在朝堂之上落下淚來。可卻引來明德帝震怒,将六王子貶為庶人,流放青州。

朝臣已經不敢多言,連王子都遭到了貶黜,那麼最後能阻止這件事隻剩下了四個人。當時雷夢殺已經死在了南诏的戰場上,天啟城内琅琊王的朋友便隻剩下了天啟四守護。其中白虎已經表明了立場,朱雀則在八王之亂後就從天啟城中離開了,玄武在此時也恰好受密令外出,隻有青龍是這樁謀逆案中最大的變數。

然而李心月也保持了沉默,因為她的府邸周圍,從琅琊王入獄的那一天起,就布滿了十幾個高手。李心月連續七日都沒有踏出府邸半步,直到七日之後,琅琊王問斬。按照律法,普通的犯人獲罪之後,也要等到秋後問斬,皇室宗親更是有漫長的審判期,但是欽天監觀天象,傳天命,稱:琅琊王之刑,不容片緩。

那一日陽光盛好,琅琊王身着白衣,手帶鐐铐,緩緩走向行刑台,雖臨死,卻風度未曾有半點丢失,依然是那個雖身處朝堂,卻有江湖之氣的翩翩王侯。觀禮的朝臣無不輕聲歎息,隻有幕簾之後的君王保持着陰冷的沉默。李心月在終于才此時走出了她的府邸,李心月養劍七日,劍心訣之勢不可擋,圍堵她的高手們連連敗退,一直就退到了法場之上。當時琅琊王站在行刑台上,白袍紛飛,李心月持劍而至,面若冰霜。

幕簾之後的君王隻說了一句話:“李心月,你也要謀逆嗎?”李心月卻答道:“我不曾謀逆,聖上卻要逼我謀逆。”君王沒有說話,隻是輕輕揮了揮手。天啟五大監,欽天監七位天師,以及天啟四守護中僅剩的那一位無極棍的主人,都在瞬間流露出了七分殺氣。

天啟五大監中除了瑾宣外的四人率先走上前,李心月朗聲笑道:“我有昆吾劍,求趨夫子庭。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幹星。锷上芙蓉動,匣中霜雪明。倚天持報國,畫地取雄名。”随即拔劍,行刑台周圍十丈内之人,兼被劍氣所逼退。然而,就算李心月養劍七日,得劍心訣大成,卻依然敵不過四位大監的聯手。

可一直在高台之上擡頭望天的欽天監監正齊天塵卻忽然驚道:“有一劍西來,威淩于天子!”明德帝望着下方已經渾身浴血的李心月,微微皺了皺眉:“她?可她快死了。”

齊天塵身為欽天監監正,七大天師之首,平日裡甚少走出欽天監,在朝臣們心中是半人半仙的人物,可此時他卻神情嚴肅:“不是她,請聖上速速躲避!此劍之勢,可摧萬城!”

明德帝身為一代帝王,此刻卻不懼:“什麼劍,能摧萬城?”“劍仙之劍。”手持無極棍的長發男子往前走了一步,“她到了。”話音剛落,隻見遠處閃過一道白影,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像閃電一樣沖這邊驚掠而來,空中雲朵翻飛,仿佛仙人臨世。

“盈!”羽林軍大将軍謝淩雲看到了那個身影,擡起了手中的刀,大聲喝道。刑場中的兵士們立刻拉滿了手中的長弓。白影已掠至刑場之外。“破!”謝淩雲用力地落下了手中之刀。

矢落如雨,黑壓壓的,像是白雲之下,傾盆之雨!

可那身影卻已掠過了行刑台,直接站在了天子台下。無極棍在此時出手了,一棍既出,無邊際,無窮盡,是無終。齊天塵也出手了,他甩了甩手中的拂塵,那拂塵像是一隻白鳥,忽然長出了萬千羽翼,每一根羽翼卻又鋒利危險。現任的大監瑾宣公公也輕輕推出了一掌。

然而白衣劍客卻依然不懼,隻是直沖向前,若這三人不收手,她必死無疑,然而,一個人也得死!

明德帝蕭若瑾!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6

四、青龍一諾

“你是誰?”明德帝微微擡起頭,劍尖抵在了他的下颌之上。來者默然不語,劍尖微微往前移了寸許。“大膽李寒衣!”瑾宣公公怒喝道,“莫不是以為自己入了劍仙境界,就真的天下無敵了?”

明德帝微微點頭:“原來是雪月城的二城主,我們好像從未見過,但是我看你的眉眼,卻有幾分熟悉。你是下面那人的女兒?”李寒衣雖然灰巾蒙面,卻依然被一眼就看出了身份,她微微皺眉,默然不語。

“你要什麼條件?”明德帝終于把這句話說出了口,他身為九五至尊,有近萬兵士護駕,身邊站着不下五位逍遙天境的高手,卻依然不得不先開口和對方談一個條件。

李寒衣終于開口了:“下面這兩個人,我要帶走。”

明德帝搖頭:“下面這兩個人,你隻能帶走一個。”

李寒衣神色微微一怒,手中長劍震鳴。齊天塵歎了口氣:“李城主,有些事情不是一柄劍所能解決的,還請收手。”

李寒衣目光凜冽:“齊天師,你要攔我?”齊天塵拂塵輕撫,将李寒衣的劍一點點地格開:“你父母親将你送出天啟城,便是不想讓你再踏入朝堂這些事。你又何必辜負他們的苦心?”

李寒衣冷哼一聲,一步踏入法場之中,一劍将四大監逼退,扶起了跌坐在中央的李心月,然後望了一眼始終靜默地站立在法場中間的琅琊王。李寒衣手中寒光一閃,琅琊王手中的鐵鍊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攔住他!”明德帝站了起來。

但是沒有人動,七天師、五大監甚至那個手持無極棍的長發男子都沒有輕舉妄動。因為他們看到那個身着白衣的王爺忽然露出了一個笑容,那笑容中似乎帶着幾分悲哀與嘲諷,他走到重傷在地的李心月面前,湊到她耳邊輕聲說了幾句話,随後拾起了李心月掉在地上的那柄長劍,望了一眼坐在朝堂之上的明德帝,說了此生的最後一句話。

“哥哥。”琅琊王将長劍往自己的脖子上用力一抹,鮮血噴湧。

法場中的人靜靜地看着這一切,那血噴湧三尺之高,染紅了整個行刑台。明德帝倒退三步,整個人癱倒在了玉座之上,長發男子收起了無極棍,轉身離去,天啟四守護中的白虎,那一天後,再也沒有人見過他。五大監立刻喊起天子銮駕,将明德帝送回宮去,據傳明德帝回宮之後,去了平清殿,在殿中不吃不喝呆呆地坐了三天三夜。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7

而法場之上卻依然沒有平靜,近萬羽林軍繞着李寒衣圍成了一個圈,一點一點地向内逼近着。李寒衣一劍破空,直逼天子咽喉,乃是逆天之罪,羽林軍若是放過了她,那麼謝淩雲也就死罪難逃了。

但是劍仙能殺多少人?昔日李心月能一劍破百甲,李寒衣身為劍仙,一怒之下能不能殺掉幾千人?謝淩雲猶豫着,羽林軍緩慢地往前推進着。這個時候,一直沒有離場的齊天塵走了下來,他攔在了羽林軍和李寒衣的中間。謝淩雲立刻揮手示意兵士們停下,齊天塵身為欽天監監正,官職雖然算不得多高,卻絕對是天啟城中最厲害的角色之一。

齊天塵隻說了一句話:“以六千鐵甲換陛下一諾,謝将軍覺得是否值得?”謝淩雲猶豫了一下後,喊來了傳令官:“傳令下去,三軍退避,歸營!”此時的李心月已經快要失去神智了,齊天塵走過去,輕撫李心月的額頭,将真氣度入了她的身體中。李心月慢慢蘇醒了過來。

齊天塵問:“剛才琅琊王對你說了什麼?”李心月搖頭,不答。齊天塵也沒有繼續問,站起身慢慢地沖着法場外走去。李寒衣扶起李心月,問道:“母親,去雪月城還是劍冢?”李心月搖了搖頭:“去雷家堡。”

李寒衣帶着母親回到了雷家堡,可李心月卻沒有允許她進去,而是一個人進去見了一個人。那是雷夢殺的弟弟,雷夢臣,也就是雷無桀的叔父,至于說了什麼,李心月究竟有沒有見雷無桀,李寒衣卻不知道。隻知道李心月出來的時候将一枚令牌交給了她,若有朝一日,雷無桀有資格了,就把這枚令牌交到他的手中。

那是一枚黃金所制的精美令牌,上面雕刻着一隻吞吐火焰的巨龍。李心月最後還是回到了劍冢,在那裡度過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段時光。法場那一日,她已受了重傷,靠着齊天塵度到她體内的那股先天罡氣才勉強活了下來,其實她并不是不得不死,齊天塵既然有辦法救她十日,自然也有辦法救她十年。但是琅琊王在她耳邊所說的最後那句話,李心月卻不能告訴齊天塵。她在劍冢的劍心崖上住了十日,那是她與雷夢殺相遇的地方,十日之後,李心月閉目安然離去。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8

她與雷夢殺相識于江湖,她是劍冢傳人,原本隻醉心于劍術,可雷夢殺卻有天下之志,所以她随着雷夢殺來到了天啟城。其實什麼天啟守護,八柱國,她一點也不在乎,她在乎的隻有雷夢殺,可這個男人卻死在了戰場之上。最後她選擇站在了琅琊王的這一邊,不惜與明德帝決裂,也隻是因為琅琊王是雷夢殺此生唯一的朋友,僅此而已。

李寒衣拿出了那枚令牌,用手輕輕摩挲着,月色如水,照射在她的手上,這個絕世的劍仙忽然覺得有些寒冷了,她轉過身,發現她的弟子,同樣也是她弟弟的雷無桀依然站在那裡,面色沉穩,安逸。

一切都是宿命啊。李寒衣輕聲歎了口氣,往前走了幾步,将手中的令牌放到了雷無桀的手中。

“這是母親的令牌,從此之後就傳到你手中了。”

“你就是這一任的天啟四守護,東方位,青龍!”

雷無桀默默地接過了手中的令牌:“兒雷無桀,定不辜負母親使命!”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9

五、琅琊王死因

蕭若風十六歲那年遊曆江湖,結交了許多風流人物。如今雪月城的城主百裡東君,三城主司空長風,唐門的門主唐憐月,都是他當年的好友。他們一起詩酒江湖,闖出了好大一番名堂。後來他從江湖入軍伍,領軍出征,連戰十三次連勝十三次,軍銜一升再升,直到最後升到不能再升了,可他的軍功卻還越積越盛,皇帝沒有辦法,就給他新設了一個軍職。後來整個北離的軍中就隻認他一個名字,北蠻的軍隊看到他的軍旗都會繞道而行,在南訣,他被稱為北離天煞将軍,是老人們說故事吓唬孩子的:如果你再不聽話,就讓天煞将軍來把你抓了去。比用妖怪啊,虎狼啊還好使。

但他本人卻是個很溫和的人,他從小好詩書禮儀,完全沒有武人的粗俗之氣,可也沒有讀書人的傲氣,喜歡和軍士們一起就着面餅子喝稀粥,閑暇時也會指導軍士們武技。并且為人耿直坦蕩,從軍十幾年,體恤士兵,十分維護,但手下也斬過七個将官。四個是因為貪污了軍饷,還有三個仗着職權霸占了民女,這時候卻又是再多人求情都沒有用。他用兵如神,戰場上殺得南訣軍士一再潰退,卻也愛民如子,所過之處百姓們全都敬之若神。他後來官至北離大都護,稱一字并肩王,有着北離開國以來誰都沒有的榮耀。

當年琅琊王平定南訣之亂,在危難關頭救了整個北離,所過之處,北離百姓莫不跪禮叩拜,山呼千歲。朝野之上,所有官員對其心服口服,清官敬佩,貪官敬畏。而明德帝,雖然勉強也算得上一位明君。但是與琅琊王的戰功相比,卻幾乎沒有人能夠看得見明德帝所做出的成就。當時朝野上下和天下百姓都有一個想法,想讓他當皇帝,他不想當,可所有人都逼着他當。就像曾經的蕭瑟也想在那間客棧中終老一生,但總會有什麼事物的出現,推着他向前,作出決定!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0

明德帝歎了口氣:“當年我們兄弟一個為君,一個為帥,本以為北離國運在我們手中,可昌隆至盛,卻沒想到反被人拿來利用。你父帥的事情,這些年孤一直很自責。”

“你的确該自責。”蕭淩塵忽然說道。

明德帝一愣,點了點頭:“你說下去。”“當年的确是我父帥甘願自污于身,甘願赴死,以定朝綱。但是為什麼,陛下你,從始至終都保持着沉默呢。我明白這是你們君臣之間的默契,你明白他的打算,他也知道你的意思。但是當年其實并不是沒有第二種方法。”蕭淩塵望向明德帝,目光咄咄,“你可以找出那些想要作亂的臣子,一個個地殺掉,可以和我父帥一起堅定地告訴天下,沒錯,龍封卷軸上寫的名字就是蕭若風。可那又如何?皇帝依然是蕭若瑾,琅琊王依然是蕭若風,這是你們的選擇。誰都沒有辦法改變,龍封卷軸做不到,天下人也做不到。為什麼不這樣做呢?”明德帝沉默良久,沒有回答。

蕭淩塵自顧自地說了下去:“因為那樣有風險。那樣可能會讓你的皇位不穩,可能會嚴重影響到天啟城的穩定。那些個奪嫡之戰中輸了的王爺随時能夠發兵天啟,朝中對你不滿的大臣也會借機行事。陛下,淩塵說得可有錯?”

“沒錯。”明德帝點頭,“你說得很對。所以這些年,孤一直很愧疚。孤可以騙自己說這是若風自己的選擇,可以對自己說總有一天要為若風平反,在太廟中重新供奉他的牌位,但是直到你們踏入平清殿的那一刻,孤都沒有做這件事情。”

“我父帥一直記得年少時和陛下的約定,可陛下後來卻忘了。”蕭淩塵轉過了身,“我不明白陛下找淩塵是想說些什麼,但是淩塵想說的便是這些,而淩塵想聽的,也不是一些後悔之類的話。”

明德帝再次陷入沉默。

“如果陛下沒有什麼要說的,淩塵就先走了。我理解我父帥的打算,但并不代表我能原諒這件事情。我失去了我最親近的人,不管因為什麼原因,我都不會原諒。天下也好,社稷也罷,皇位也不過如此。”蕭淩塵語氣越來越冷,“我今日來這裡,不是來叙舊,也不是來邀功,隻是有些話不說不痛快,又不能當着天下人說,就隻能說給陛下聽。希望陛下可以諒解。”

“孤明白。孤還有一句話想問你,這一次,孤該如何選擇?”明德帝緩緩問道。

“很簡單,你最痛恨哪個皇子,就把位子留給他。”蕭淩塵漠然道,“陛下這個位置注定是孤家寡人,活不痛快的。”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1

六、翻案

“公公。”一個淡淡的聲音忽然響起。濁心公公轉過頭,望向那正站在不遠處的蕭淩塵,那個和蕭若風長得有八分相像的現任琅琊軍,也就是他口中真正的大統,他急忙彎腰行禮:“琅琊王殿下。”

“公公來此,可是助我榮登大寶?”蕭淩塵問道。

“正是。”濁心公公擡起頭,“龍封卷軸在此,願琅琊王殿下親口宣布,誰才是真正的蕭氏大統,北離正主。”

蕭淩塵點頭,轉身望向衆人:“諸君,可願我拆開此卷軸。”“願琅琊王殿下親啟龍封卷軸!”衆将士高呼道。“諸君,可願我登上皇位,稱帝北離!”蕭淩塵再問道。“願琅琊王殿下即刻繼位!稱帝北離!”衆将士再次高呼。

“衆将士,你們願追随北離皇旗,還是我琅琊軍軍旗?”蕭淩塵三問道。這一次,卻沒有如山般的高呼回饋了,因為将士們也陷入了猶豫,他們甚至不知道蕭淩塵所問之意,究竟何為。薛斷雲悄悄地從身後拿過了長弓。

蕭淩塵轉過身,望向濁心公公:“三位公公,可願淩塵在此親啟。”“恭請王爺。”濁心公公朗聲道。隻要蕭淩塵拿過龍封卷軸,隻要他念出他父親的名字,那麼今日之事,就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了。蕭淩塵将繼任大統,而他們,憑借着此番功勳和葉嘯鷹的承諾,也将從那皇陵之地脫身而出。

“恭請王爺!”濁森和濁洛兩位公公也同時跪拜在地。蕭淩塵終于緩緩地向前走去。蕭崇已經做好了拔劍的打算,他的一怒拔劍學自怒劍仙,他有信心在不顧性命的情況下一劍就将那龍封卷軸劈成兩半。可他正準備起身,卻感覺一股強大的力量從背後傳來,硬生生地将他壓了下去。

身後有人在阻止他!可那股力量太過強大,他連拔劍都做不到,更何況轉身,所以根據無法知道究竟是誰此刻在阻攔他。蕭淩塵走到了濁心公公的面前,輕輕地将卷軸拿了起來。三位老大監露出一絲冷笑。明德帝緩緩閉上了眼睛。蕭羽眼中精光大盛,他等的就是這一刻,天下真正開始大亂的一刻。蘭月侯猛地也一把按住了腰間長刀。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4

瑾宣公公擡起了手,瑾仙公公則察覺到了什麼,眼神中滿是驚愕。蕭瑟卻依然一副淡淡的神色,似乎對面前發生的這一切并不驚訝,也好不害怕。蕭淩塵緩緩打了開來,掃了一眼後微微一笑,卻沒有開口念出來,而是身後一把,兩把,三把。将那卷軸撕得粉碎。就像是他的父親當年在平清殿前做得一樣,在衆目睽睽之下,所有人驚訝萬分的目光中,将那龍封卷軸撕得粉碎!

他一把将卷軸的木骨摔在地上,指着濁心公公怒喝道,聲音響徹整座宮牆:“我蕭氏皇族縱橫戰火四十年予以開國,曆朝六代,傳世一百二十三年,國運昌隆,萬國朝拜。我蕭氏皇族之大統,豈容你一個閹人定之!”驚變轉瞬而逝。

如今場内之人,明德帝睜開了眼睛,神色依然平靜。蘭月侯微微含笑,按着刀柄的手終于送了開來。蕭瑟則和雷無桀對視一眼,随時準備出手制住三名老太監。蕭崇依然皺着眉頭,卻不知道接着該如何應對。蕭羽的眉毛輕輕挑了挑,眼皮微微抽搐了一下。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9

“師父當年的心願,你們忘了,瑾威卻沒有忘。”瑾威緩緩地拔出了淵眼劍,指向蕭淩塵,“隻是沒想到,我們最後依托的,卻是一個廢物。”蕭淩塵冷笑了一下:“廢物?當年你們為了一己之利,利用我父帥的軍威和民心,強心将他推向皇位,以至于君臣不合,朝野震亂。我父帥為了大義最後赴死,你還想着讓我最後助你們故技重施?”

“卷軸上本就寫着琅琊王的名字,他就應該是皇帝。”瑾威公公沉聲道。“笑話,隻聽說過有人想當皇帝的,沒聽說過有人一定要當皇帝的。我父帥不喜歡那個位置,他就是不做,你又能如何?我也不做,你又能如何?”蕭淩塵向前一步,“幾個太監,還想着能攪動多大的風雲?我來天啟,隻為殺想殺之人,濁清死了,你們幾個也該死了。”濁心歎了口氣:“棋差一招,滿盤皆輸。”

“把賭注下在我的身上,本來就是一個錯誤。”蕭淩塵傲然道,“我們蕭氏皇族的心,也是你們能妄自揣度的?”一波平息之後,又是一波令人無法忍受的死寂。

衆人扭頭看向蕭淩塵,蕭淩塵卻隻對蕭瑟笑了笑:“對你的兄弟不放心嗎?還特地派了這麼漂亮的姑娘來勸說我?”“你身邊的人太多,我怕你會動搖。”蕭瑟淡淡地說道。蕭淩塵搖了搖頭:“本來是會動搖的,但是這麼漂亮的姑娘來了,就動搖不起來了。”一根長棍立刻擡起,姬雪冷冷地說道:“要不是留你有用,就沖你這張嘴,路上我就把你殺了。”“我有用嗎?”蕭淩塵苦笑了一下,“如果我有用,為什麼下面的這些人,還拔着刀呢?”

他說的是宮殿下方的琅琊軍。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4

就在這個時候,雷無桀忽然一步一步地走下台階,走到了那千軍萬馬之前,将手中長劍一把插進了地闆之中,他仰起頭,紅衣飛揚。一人一劍,攔此宮門?他頓了頓,忽然朗聲喝道:“昔日北離八柱國之柱國大将軍,琅琊軍銀衣軍侯,雷夢殺之子,雷無桀。請,全軍退避!”柱國大将軍雷夢殺,亦是曾經北離軍神一般的人物。

蕭淩塵也縱身一躍,從平清殿之上一掠而下,将手中血龍槍插在了地上,一身鮮紅铠甲與雷無桀的紅衣交相輝映:“昔日北離大都護,琅琊軍統帥蕭若風之子,琅琊王蕭淩塵。請,全軍退避!”

蕭瑟舉起無極棍,将平清殿前一排台階砸得粉碎,他擡起頭,朗聲道:“明德帝之子,琅琊王蕭若風軍塾學生,永安王蕭瑟。請,全軍退避!”

昔日在琅琊軍中,最有地位的兩個人,蕭若風的兒子和徒弟以及雷夢殺的兒子站在他們的面前,請琅琊軍退避。豈有不退之理?

“明德十六年,琅琊王謀逆之案。”“屬孤誤判。”“琅琊王蕭若風為國為民,殚心竭慮,卻慘遭奸人所害。現奸人已然伏法,舊案昭雪,賜其谥号‘達’,重入太廟,香水十年盛之不斷。其子蕭淩塵承其爵位,襲琅琊王,賜宣武将軍,可重召琅琊舊軍,并三軍之外,直隸帝王。孤聽信讒言,誤殺愛弟,愧悔無地,每三日,赴太廟香奉,至死方休。”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麼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5

明德二十二年年初,這場被後世稱為“琅琊兵變”的驚天謀逆案終于以金甲将軍葉嘯鷹率軍退出天啟城而結束。最後史書中對此的解釋是,三位老大監僞造龍封卷軸,煽動昔日琅琊軍舊部起兵謀反,最後琅琊軍在琅琊王蕭若風率領之下殺死叛黨,功過相抵。而明德帝也終于承認了當年的琅琊王謀逆案乃是誤判,并下罪己诏恢複琅琊王的名譽,并且進行自懲。但蕭淩塵很快就表明了明德帝的誤判是有原因的,當年蕭若風為了防止被奸人利用,故意做了很多自污的事情,當年的天啟城亂之夜也是他一手謀劃的。

史書上撰寫的結局是,琅琊王謀逆案昭雪,濁心濁洛濁森三位老大監,以及掌劍監瑾威被當場誅殺,掌印監瑾言下落不明。蕭淩塵則繼任琅琊王位,掌琅琊軍。這場聲勢浩大的叛亂,最後戰死者算下來卻隻是百來人,的确算是一樁奇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