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編排,實在是有失水準,更是丢失了傳統太極拳的“運勁如抽絲”、一氣貫穿的韻味和靈魂,徒有其表,似是而非。
本文送給願意提高太極拳的養生效果、追求更高境界的朋友們,如果不認同本文觀點的朋友,就不要往下看了。
傳統的太極拳的套路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結果,具有獨特的理法。
好像是吳全佑、還是楊澄甫留下的遺訓,說拳架一式不可改易,蓋前輩們早已千錘百煉,可改之處早已修改完了。
就比如一首唐詩絕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古人已經打造得很完美了,你怎麼去改?你達到了古人的那個水平、那個境界了嗎?後人隻能虛心地去體味、學習其中的意境、韻味罷了。
傳統的太極拳架的編排,是有其内在的中心思想、靈魂的。那就是假想打拳時“眼前無人似有人”,以右手假想與對手相粘連,從而産生“運勁如抽絲”,不丢不頂,才有拳架的一氣貫穿的韻味,如大河流水,綿綿不絕,順勢而下,身舒氣暢。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招式編排順序是跳躍式的,就像是東面一錘西面一榔頭,有多處式子是機械生硬拼湊的,根本沒有内在的勁如抽絲、一氣貫穿的韻味,這樣的拳架就成了例行公事的機械動作,淡淡如水,索然無味了。
其根本的錯誤在于左右均衡鍛煉的思想。
傳統的拳術健身,都是以右手、主力手為主的,中國人的右撇子是占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打拳、刀槍劍棍都是以右手為主的,同樣的,工作、生活、學習、吃飯、寫字、琴棋書畫也都是以右手為主的,哪個人非要做到左右均衡了?
傳統的太極拳架的編排,就是按照右手如刀如劍一般,以右手為主的運勁如抽絲,一氣貫穿,所以拳架圓轉如大河流水,自然地運轉流行,意味缱绻。招式的連接、轉換始終在右手上,綿綿若存,神意沉醉在一氣不斷的招式運行之中,如醉如癡,故有養氣、養神、運動筋骨的全面健養功效。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練習者,則是一式在右手,下一式又換成左手,左右跳躍,勁如抽絲就斷了,一氣貫穿沒有了,神意不靜,精神外用。現在還有的開始講論二十四式的招法攻防用法,更加與傳統的太極内家拳思想背道而行。二十四式太極拳就是用來普及健身用的,還要講招法攻防含義,這是要考驗天下人的智商吧。
如要體驗一下傳統的太極拳運勁如抽絲、一氣貫穿的韻味的話,以傳統八十五式太極拳為例。
從起式、右攬雀尾、單鞭、提手上式、白鶴亮翅、左摟膝拗步、手揮琵琶、搬攔捶、十字手、抱虎推山、右攬雀尾、再到單鞭,這一段拳架就是以右手為主的内勁不斷、一氣貫穿的經典,可以體驗到什麼是行雲流水、運勁如抽絲、以身行拳身如遊龍、式式相連、圓轉如意了。
上面的十一個架勢,隻是傳統八十五式太極拳的第一段,就這一段的練習就比二十四式的簡單又意味濃厚,揉動脊柱二十四節骨椎。這才是以身行拳、脊柱行拳,健養之功,還有比這更高效、更深層次的嗎?
現在來看這個二十四式,就是白白地繞了一個大圈,還不得要領。結果還不如傳統拳架本來的簡易高效,涵義深厚。
傳統的太極拳由原始的小架,改造為流行的大架,在内功的要求上已經打了折扣,但在拳架的套路上還是守住了底線,保存了傳統架式的一氣貫通、一氣呵成、滔滔不絕的“長拳”本色,因此,才具有“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的功能。二十四式太極拳就連這個架勢套路的最後的底線都給毀壞了,内功沒有内功,外形架勢的一氣貫穿也不存在了,這樣的太極拳還剩下什麼了?
要麼就不參與,要麼就接受正統純正的太極拳文化,這才是真的推廣普及傳統文化。你說是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