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金烏西墜,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古人,終于迎來了難得的閑暇時光,他們仰望星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輪皎潔的月亮。在自然知識匮乏的蠻荒時代,人們相信月亮就和周遭的事物一樣,具有某種先驗的靈性,成為崇拜的對象。在先民創制文字的時候,自然就把月亮這一意象融入其中。
月 甲骨文
月:象形,像天幕中的一彎弦月,月亮是有月相的,其大部分時間是不圓滿的,所以古人選擇彎月的作為其漢字形象,也有可能是日的字形是圓圈符号,為加以區别,采用彎月的字形。
月的甲骨文字形和肉的字形非常相似,以至于後世造成了混淆,現在帶肉月旁的字大多與人的軀幹和器官組織有關。
夕 甲骨文
夕:省去“月”字形中的指事符号,表示月光不明,意思為太陽落山,月亮初升,古人稱日初出為“朝”;稱月初出為“夕”;稱月高人靜為“夜”。
朔 金文
朔:屰(逆的本字) 月,表示月亮周而複始的盈虧變化,即月亮運行一周後回到到原點,開始新的周期運動,農曆每月初一看不見月亮的夜晚。
望 甲骨文
望:月相之一,月圓之夜舉目遠眺,寄托對遙遠親友的思念之情,農曆每月的十五日。
明 甲骨文
明,日月輝映。
朗 金文
朗:良(美好) 月,月光澄澈,令人感覺良好。
“明”和“朗”都有光線充足的意思,“明”側重于表示日光充足,“朗”側重于表示月光充足。
宵 甲骨文
宵:宀(遮蓋) 肖(悄的本字),表示夜深人靜,悄無聲息。
期 篆文
期:表示月相變化的周期。
夙 金文
夙:字形像一個人在月亮底下勞作,表示終宵勞作,不得休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