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六大技巧有哪些?選題是科研寫作的前提,沒有選題或選題不當,論文或課題寫作都無法真正展開判斷選題的價值和可行性,就成為科研工作者的一項重要技能不過,很多作者缺少這方面的判斷能力包括學過我們科研選題策劃課程的作者,雖然也了解了選題的一些評估标準,但是在實際應用時又面臨一些困惑比如,這些評估标準到底需要同時滿足,還是滿足幾個關鍵指标就可以,哪些屬于關鍵指标?這些評估标準,誰在前、誰在後?為澄清大家選題判斷的上述困惑,我們歸納總結出五條遞進使用的選題判斷标準也就是,越靠前的标準越要首先考慮,隻有滿足了前面的判斷标準,才能繼續使用後面的标準對選題做進一步判斷,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選題六大技巧有哪些?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選題是科研寫作的前提,沒有選題或選題不當,論文或課題寫作都無法真正展開。判斷選題的價值和可行性,就成為科研工作者的一項重要技能。不過,很多作者缺少這方面的判斷能力。包括學過我們科研選題策劃課程的作者,雖然也了解了選題的一些評估标準,但是在實際應用時又面臨一些困惑。比如,這些評估标準到底需要同時滿足,還是滿足幾個關鍵指标就可以,哪些屬于關鍵指标?這些評估标準,誰在前、誰在後?為澄清大家選題判斷的上述困惑,我們歸納總結出五條遞進使用的選題判斷标準。也就是,越靠前的标準越要首先考慮,隻有滿足了前面的判斷标準,才能繼續使用後面的标準對選題做進一步判斷。
一、選題本身是否符合作者的研究目的
這裡的研究目的,是指廣義上的理解。既包括做選題是為了解決特定學術問題,也包括做選題是為了實現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的特定目标,比如,為了順利畢業而做學位論文選題,為了發表C刊而做期刊論文選題,為了申報課題而做課題選題。選題本身是否符合自己的研究目的,這是選題判斷首先要考慮的标準。有什麼樣的研究目的,就要做什麼樣的選題,研究目的不同,選題的側重點的也會有差異。不顧自己的研究目的而盲目做選題,必然影響該選題的價值和可行性。如果選題本身就不符合自己的研究目的,偏離了自己的初心和需求,那麼,這個選題即便做出來了,也無法直接用。這個時候,也根本不需要考慮其他的判斷标準。
比如,同樣是研究具體專業的“問題鍊”教學模式,拿這個選題去申報校級課題,就有研究價值和可行性,但是作者的研究目的,如果是為了申報教育部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上述選題就顯得過于簡單,研究價值不夠。反過來說,自己的研究目的明明是要發表C刊論文,可是卻按課題選題的思路進行策劃,或者放着易發表的選題不用,非要選擇短期内難有突破的困難選題,這樣的選題即使本身完全符合選題規範,即便看上去更加高大上,但對作者本人來說,也是沒有價值的,因為它們都偏離了作者最初的研究目的。再比如,自己的科研方向是“西方社會思潮”,可自己卻總想着圍繞“中國傳統文化”做選題,從長遠來看,這樣的選題不利于科研方向的貫徹落實,不利于實現自己深耕某一方向的研究目地,同樣會削弱選題的價值和可行性。
二、選題有無亮點以及常識性錯誤
如果一個選題本身符合自己的研究目的,那麼,要進一步判斷這個選題的價值是大是小,以及可行性如何,就要考慮該選題是否有亮點以及有無常識性錯誤。“常識性錯誤”很容易理解,即選題本身是否存在虛假主題、虛假問題或研究方法不切實際。比如,“幼兒體育教師專業标準”就是個虛假主題,因為國内不存在此類标準,相應地,針對該主題所研究的任何問題都是虛假問題。假如研究教學中的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卻選擇做思辨研究而不做實證研究,那麼這也不符合常理。凡是存在上述常識性錯誤的選題,都沒有研究價值,也不具有可行性。選題是否有亮點,指的是這個選題的研究主題或研究問題或研究方法是否有新意。新意越大,則研究價值越大,可行性越高;新意越小,則研究價值越小,可行性也越小。
比如,大而空或小而淺的選題,就沒有研究價值。像“共産主義的生活原則”就是一個大而空的選題,因為這不是單憑一篇論文及幾年的課題研究就能研究明白的;“在校大學生殉情原因”就是一個過于小衆的選題,因為“在校大學生殉情”隻是極端情況,并不是在校大學生的生活常态;“創新績效影響因素/評價”就是一個比較淺顯的問題,因為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不需要再做研讨。再如,主題創新或問題創新或方法創新的選題,研究價值較大,可行性較大。像“學前兒童愛國啟蒙主義教育”和“沉浸式文旅”,這兩個主題都有較大的創新性,不管作者圍繞這個主題研究什麼問題以及怎麼研究,這些選題都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研究價值大的選題,可行性就一定越大嗎?研究國家領導人的思想,這個價值夠大吧,可是很多人研究不了,可行性就不大。”這種情況的确存在。但是,我們前面說過,本條所說的判斷标準,是建立在“選題已經符合自己的研究目的”這一基礎上的。比如發表論文、申報課題,多數人都知道學術大牛要比普通作者更适合研究國家領導人的思想。這種情況下,普通作者出于成功概率的目的考慮,也會選擇避免與學術大牛正面交鋒,會退一步選擇那些自己能駕馭的“小選題”。因此,可以排除“選題價值很大,可行性很低”這種情況。
三、追問選題理由并判斷作者是否熟悉相關領域
這一條是對上一條判斷标準的延伸。上一條說,選題本身如果有亮點,那麼這個選題就可能更有研究價值,可行性也大。注意,我們說的是“可能”,而不是“一定”。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局限。有一些選題可能一開始在别人看來,并沒有什麼亮點。如果隻憑能不能發現無亮點,就對選題價值、可行性做出判斷,那麼就可能出現判斷偏差。也即,選題裡的亮點到底是真的存在,還是作者随口一說,隻是噱頭、唬人的?這時,為了更準确地判斷該選題的價值,就需要追問選題理由,進一步判斷作者是否真正熟悉相關領域。
别人可以問這個作者,作者也可以追問自己:這個選題到底是研究什麼?為什麼研究它?為什麼這樣而不那樣研究?它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如果作者自己能自圓其說,能說服别人,能讓别人相信自己說的這些就是選題中的“亮點”,那麼,就說明這個作者的專業知識儲備是足夠的,是熟悉相關領域的。一個人如果能從專業層面把自己的選題解釋清楚,讓人相信這個選題就是有“亮點”,從概率上說,他的選題要比些解釋不清、說不清楚選題“亮點”在哪兒的那些人的選題,更有價值,可行性也更大。
比如,“學科建設績效評價體系”這個主題,初看平淡無奇,但是有一位作者指出,目前學界關于學科建設的績效評價更關注知識創新,但“知識創新”這樣的績效評價更适用于學術型大學,不适合應用型大學,後者的師資結構、學科建設目标等都不同于學術型大學,更強調知識應用,因此就需要設計新的績效評價體系。這樣的選題理由,就很充分。而且這位作者是主管學科建設的學校領導,有這方面的管理經驗。合理的專業解釋,加上貨真價實的管理身份,都是這個選題價值和可行性的加分項。
四、選題基本要素是否齊全規範
如果說“選題符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是選題的起點,決定着選題的大方向,“選題有亮點,選題理由充分”是選題的基礎,決定着選題的創新價值,那麼,“選題基本要素是否齊全規範”則是選題的重點,決定着選題本身能否落地,能不能把前幾個判斷标準提到的“願景”變成現成的規範選題。判斷選題基本要素是否齊全規範,就是判斷選題是否同時具備研究主題、研究問題、研究方法等基本要素,以及上述基本要素是否符合選題策劃的規範要求。比如,研究主題要明确具體可感知,研究問題要答案未知、具有陌生感,研究方法要跟研究問題相匹配,具有适切性。
具體來說,判斷選題中的研究主題,要着重看其是否是具體詞彙而不是抽象詞彙或寬泛的概念,是否是名詞而不是動詞或形容詞,是否存在概念混用,主題所指向的主體是否明确,研究主題是否跟研究視角相混淆等。比如,下面這些主題就不夠規範。“個人品德”屬于抽象詞彙,“科學評價”過于寬泛,不夠具體;“産業融合”屬于動詞,不是名詞;“愛國主義教育”不等于“愛國主義教學”;“高校工匠精神”所指向的主體不明确,是誰的工匠精神?高校管理人員,還是高校教師或在校大學生?“審美共同體維度下的××文學”和“新時代語境下××文學審美共同體的發展”,同時出現在同一個選題中,存在研究視角和研究主題的混淆,前一句話的“審美共同體”屬于研究視角,後一句中的“審美共同體”則屬于研究主題。
再判斷選題中的研究問題,着重看作者是否把研究主題當成了研究問題;如果存在研究問題,就要判斷研究問題的表述是否清晰,各個變量在研究問題中的定位是否明确等。比如,“××概念内涵創新及其當代啟示”這一問題,研究問題就不明确,“當代啟示”是對當代的“什麼”有啟示?“概念内涵創新”跟“啟示”是什麼關系?需要表述清楚。再如,“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是研究社會組織的什麼問題?需要進一步提煉并明确表述出來。再看一個定量選題。一個作者說自己要研究“××群體人力資本投資對就業能力的影響”,但又提到“人力資本投資方式和投資行為決定了人力資本水平提升的程度”,那麼,這裡的“人力資本”到底屬于自變量、因變量還是中介變量?定位不清導緻研究問題不清。
最後看研究方法。一看有無研究方法,作者在選題中有沒有提供什麼研究方法,以及自己實際會什麼方法;二看方法在研究中的适切性;三看方法的操作是否規範。比如,要研究“資格證書的數量和取得時間對××群體收入的影響”,那麼,這個“影響”如何測量?用什麼方法測量?如果提供不了,就會影響選題價值的可行性。要研究“大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的态度”,自己能否做調查?不做調查,這個選題的價值或可行性也會打折扣。再如,申報省級課題,樣本量就不能太小,不能隻是以某校為例。
五、選題密碼的使用是否得當
雖然在科研選題策劃課程中,我們把“選題密碼”定位為選題的輔助手段,并指出:在什麼方法都不會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選題密碼。但從廣大作者的實際操作看,事情并沒有這麼簡單。很多作者對選題密碼存在誤解和誤用,使得選題密碼的使用被“簡單化”,最終影響到選題密碼應有的“輔助”功能的實現,甚至出現了“基礎越好的作者,越能熟練使用選題密碼;基礎一般的作者,反而不會使用選題密碼”的倒挂現象。也即,“選題密碼”看上去簡單,實際卻對是包括研究主題、研究問題、研究方法等基本要素在内的各種選題策劃規範的綜合,對作者本身的基礎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基于上述現實,我們把“選題密碼的使用是否得當”放在最後,作為判斷選題價值和可行性的最後一條标準。
判斷選題密碼的使用是否得當,就是判斷選題密碼是否與自身研究相契合,是否存在“為了使用密碼而使用密碼”的現象和行為,是否使用了密碼反而把研究弄複雜了;就是通過作者對選題密碼的實際使用,判斷作者是否了解選題密碼使用的前提性條件。比如,一位作者研究“某種藝術形式如何參與鄉村振興”,研究問題本身合理,但作者的研究思路是比較國内和國外的“參與”的做法,也就是使用了“比較”密碼。但是别人看完難免産生疑問:為什麼要做比較呢?比較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如果比較是為了證明國内的做法更好,那麼,為什麼不直接研究國内?如果比較是為了證明國内的做法不如國外,那麼,何不直接研究國外?這就是對“比較”密碼的濫用,作者完全可以直接使用“域外”密碼,隻研究國外。
再如,“概念”和“熱點”都是重要的選題密碼,但這些密碼的使用都是有前提的,并不是什麼都可以“蹭”這些密碼。比如,有作者要研究“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實際上使用了“概念”密碼。但是,“概念”密碼針對的是那些新興的、有待界定的概念,以及長期未能得到明确界定的争議概念。而“什麼是社會主義”在國内早有定論,“社會主義”既不是一個新概念,也不是一個争議概念。“熱點”密碼的使用前提是,你能比别人更快一步地識别到熱點。這個要求其實并不低,很多作者其實不具備這個“先人一步”的快速識别能力。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們把“熱點”作為選題密碼,但也講過“不建議普通作者去追熱”點。如果很多人都發現了某個“熱點”,那麼,這個“熱點”也就淪為常态化的對象,也就不再是真正的熱點了。像“新冠疫情”,如果自己能在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之前就發現了它,那麼它是個熱點,可以使用“熱點”密碼。如果到了2022年還準備把它作為熱點,就顯得過于滞後,不合時宜。
作者:劉小華(科研寫作研究所編教研總監)
請尊重原創,未經許可,拒絕轉載
#論文##論文發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