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要想把字練好很難,非常難。要不怎麼從小學練到初中九年了還有半數以上的孩子達不到書寫及格水平呢。而那些說:“練好幾十個字就能讓人寫一手好字”、“一周就能教你練好字”、“45天就能練一手好字”……諸種說法真的靠譜嗎?而我說:“用一句話4個字,5分鐘就能教會小學生練字的方法;當場就能讓你練寫出筆畫到位、結構标準的手寫體楷書字。”你敢相信嗎?
一、小學生練字到底難在何處?
首先,小學生身為中國人所面臨的就是必須要學寫世界上最難寫的中國字。沒辦法,他們别無選擇。誰讓聰明智慧的先民發明創造了因意構形、見形思義的象形文字,且成為世界上唯一自古堅持數千年初心不改到如今的呢。盡管現在已發展演變為由看起來似乎非常簡單的點、橫、豎、撇、捺、折、提、鈎八大類基本筆畫來書寫完成,可筆畫少則一兩畫,多則幾十畫,而且結體複雜考究,寫起來不難才怪呢!
其二,大家都知道,做什麼事情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到知其所以必然而把事情做好。可面對瞢懂入學的六七歲小學生,跟他們講什麼左收右放、上密下疏、中緊外松等漢字構形規律,他們既聽不懂也理解不了太多,就連筆順也很難掌握。如果你能走進小學生課堂去,就會發現有多少小學生書寫時很多字的筆順是存在嚴重錯誤的,盡管老師對筆順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教的。
其三,在書法界早就有句名言叫“執筆正确,字就寫好了一半。”可你知道嗎?不但有些老師硬筆執筆法都是錯誤的,有些書法教育家的執筆教學也是錯誤的。如某位挺活躍的書法家、書法教育家在全國推行自己的習字格教學生練規範字搞的很火,還在其教材中以口訣形式編寫了握筆姿勢教學指導語,其中就有一句“筆杆落到虎口底,筆杆平行桌斜線。”并配上了一幅插圖。
通過其教材的簡單注解尚不知其桌子上所畫的斜線源自何處,有何依據。也許這位上過央視介紹期習字法、獲得過中國夢愛心行優秀書法教育創新獎、被中國關工衛授予中國愛國主義傑出人物,“為我國寫字教育做出了卓越貢獻”的書法家忘了研究正确的執筆姿勢,并不知道當筆杆呈左前方45度傾斜時手肘正好成直線,是不用扭頭歪身就能看清筆尖和字迹的最佳執筆狀态。也不知道他那大于左方45度,又因筆杆落入虎口底部而小于前方45度的筆杆,恰造成學生容易産生鈎手現象。
特别是其“筆杆落到虎口底”使得筆杆被握得太死,容易造成運筆不流暢,恰是更不容易把字寫好的一大忌諱。這句話就是一個最大的錯誤,将是一個誤人子弟之舉。要知道,執筆姿勢不正确,學生因為了看清筆尖和筆迹位置才産生扭頭歪身現象,而導緻坐姿不良的。
筆者曾在所在小區内偶遇兩位小學一年級學生問他們老師是如何教他們握筆的,兩人竟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把筆杆放到虎口裡。”真的無語了,他們的老師也是這麼教的。難道硬筆執筆法真的改了嗎?!
筆者前幾日看網絡裡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先生與烏克蘭四地剛公投入俄的四位領導人簽字時的執筆姿執,并拍了下來。這可是一張了不起的大手,難道這位偉人的執筆也錯了嗎?!
這偉大的手,執筆姿勢也非常标準
筆者對高中生及中小學生的執筆法做過大量調查,發現學生的執筆錯誤率竟高達85-90%以上,有10%的學生系畸形執筆,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是不是應該好好研究研究規範規範中國學生的硬筆執筆法了呢。
其四,中國式傳統習字法崇賞描摹臨帖。學生在描摹字帖時因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怎樣才能把筆畫寫得與原筆畫重合了事,做的是複印機的工作。而且,隻要每天描摹一頁教給老師就算完成任務了之大吉了。因此,描摹系被動書寫而非主動性書寫,既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沒有培養學生的什麼書寫能力,收效甚微。至今還沒有發現誰是因為描摹做得好,而成為寫字高手的。
再說臨帖,一般都是看着字帖中的裸字,在田字格或米字格中仿寫。要知道,一方面觀察裸字中的筆畫的長短、形态和位置,是以筆畫間的相對位置而定的。因小學生們的觀察能力有限,也有視覺誤差效應存在,因此觀察得既不準也不一定很正确。再加上田字格、米字格中的格線雖然非常簡單,但也存在着對筆畫引導定位不準的大問題。學生之所以臨寫得不好,幾乎沒有可以一下子就把字臨寫得筆畫到位、結構規範标準的。這就是小學生練字最困難的根本原因和現實問題。
二、解決小學生練字難的問題,要從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和改變?
要想解決小學生習字難的問題,就得想辦法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執筆姿勢問題。必須研究和指導小學生進行正确執筆。執筆方法正确,是保持正确坐姿、能夠寫好字的先決條件,不可忽視。
二是解決小學生觀察能力弱,對裸字觀察不準的問題。也就是說,得想辦法讓字帖能夠帶上參照物,借助第三者介質性體系使學生能夠看到字的筆畫到底應該寫多長、寫成什麼形态和寫到什麼位置上,以此降低學生觀察筆畫的難度,更容易做出正确判斷。
三是解決習字格對筆畫的引導定位問題。人們之所以選擇習字格來練字,其目的就是通過格體中的引導線幫助人們确定筆畫的書寫長短和位置,更便于把筆畫寫到位、結構寫規範。
四是對習字方法的改進問題。難道漢字練寫必須經過描、摹、臨帖的過程才能叫習字嗎?有沒有什麼辦法實現一練就準、一寫就好呢?辦法總比困難多。書法教育工作者、習字教學工作者應該有能力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習字方法。
解決了上述問題,就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習字難度,解決了臨寫難的大問題。
三、到底如何讓小學生練字變得簡單規範又高效?
首先,執筆方法問題。其實,小學生隻用借來媽媽紮頭發用的那根粗橡皮筋,按照下圖所示去做,便可一招搞定。保證百分之百地做到正确執筆。
把橡皮筋套在食指上關節上部和食指第二關節處:
把筆從下面皮筋由内向外插出來:
然後,抽動筆杆再旋轉着插下去:
直到筆杆的筆尖端被拇指和食指端能捏住,并調整筆端露出2-2.5cm:
此時,筆杆一定會牢牢支撐于食指第一關節處,而筆杆正好呈向左前方45度的傾傾狀态,達到最佳執筆初始狀态。
當書寫豎畫時,筆杆會在指控指動狀态下随之向食指上端第一關節處移動。
媽媽紮頭發用的橡皮筋對孩子的作用就這麼強大,一招便可固定孩子正确的執筆姿勢!無論孩子還是成年人,都可試試看,一試準靈,保證标準。
二是解決漢字間架結構從隐性走向顯性的問題。目前,隻有辛昕先生根據其所發明設計的我國首款漢字間架結構全息測定圖簡化而來的标準結構塑形習字格(簡稱标塑格)所編寫的《3500個常用規範漢字間架結構測對表》,可以通過格線查看到每個字的每一筆畫的長短、形态和位置,從而實現了漢字的間架結構從隐性存在到顯性化示人的效果,并為人們研究漢字構形規律和觀察筆畫提供直觀之便。
三是解決習字格中格線對筆畫引導定位困難問題。辛昕老師所發明設計的标準結構塑形習字格(标塑格)中的橫豎畫引導線,既是目前我國多種習字格中對筆畫最具準确定位的坐标線,又是對各種結構類型漢字偏旁占位的劃分線。在諸種習字格中堪稱功能最強大的習字格。
四是解決習字方法問題。辛昕先生在制作了《3500個常用規範漢字間架結構測對表》之後,便想到了通過測對表查看筆畫長短、形态和位置,并在标塑格習字格中找到筆畫對應的位置進行依位照寫的習字方法。隻要筆畫位置看得準,在标塑格中找得準,寫筆畫不成問題。而且根本不用描摹臨,隻用依照找到的筆畫位置書寫,就一定能寫出筆畫到位、結構規範的手寫體規範楷書字。辛老師把這種一查一找即寫,即寫即成的習字方法叫做一步到位習字法。
一步到位習字法做到了使習字者可以看到筆該怎麼寫,也能夠使習字者寫準筆畫和位置的方法,是目前唯一可以保證學生一寫就規範,把同一個字前後能練寫得一模一樣的方法,尚無第二種方法可做到這種習練效果。
經過一段時期的依位照寫練習,學生不但能夠掌握标塑格中各條引導線的意義和作用,也能夠熟知各種結構型漢字的書寫規律,即使脫離測對表也能實現自主性規範練寫。
最重要的是,通過查測對表使學生了解了漢字的構形規律,通過找筆畫位置培養了學生仔細認真的品質,通過依位照寫培養了學生的書寫能力。尤其是能把同一個字前後寫得一模一樣,則是培養學生手頭書寫記憶能力的最佳途徑和方法,非常容易形成優秀的書寫能力,即使脫格也能把字寫好寫漂亮。
無論任何一種習字法,隻要能把學生的書寫記憶能力培養起來就好。所以,依格習字根本不用擔心脫格後還能不能把字寫好的問題。
真不知道還有哪種習字方法可以使習字者一練就準、一寫就規範。一步到位習字法做到了隻有“依位照寫”四個字就能教會你練字,一個學期就能讓你重塑不良字形體的效果,該不該稱作中國字規範練寫天下第一法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