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臣上千,手握七十萬大軍的小南辰王,為了保護劉氏王朝的一群老臣,束手就擒了。
就在那個策劃謀反,并且橫刀奪愛的劉子行面前,放下了武器。
江山與美人,通通不要了。明知此舉如飛蛾撲火,周生辰還是憑着良心做了。
這一幕,恨得人咬牙切齒。
他真的以為他的犧牲可以換取天下太平?
或者是說,他可以用死來平息那些對十一不利的謠言,換取十一後半生的安穩?
真傻。
想來想去,都覺得漼時宜的死,周生辰要負主要責任。
01 亂發誓,懊悔終生周生辰,本叫劉辰,本是先帝的親兄弟,年少時,為了幫先帝分憂,打消朝廷對他的忌憚,他自請棄皇姓,随着舅舅南辰王姓周生,也就是後來的周生辰。他發誓一輩子不入中州,永遠守在邊遠的西洲。
後來先帝駕崩,周生辰被逼入了皇城,為了讓先帝的小皇子劉徽能安穩登基,他毫不猶豫地發誓:
“不娶妻妾,不留子嗣。”
沒遇到所愛之前,人們總覺得愛情都是虛無缥缈的,都是一文不值。
遇到了之後,才總是追悔莫及。
時宜解除了婚約的那段日子,大概是他心裡最悔恨的時光吧。
差一點,差一點就可以光明正大在一起。
可是世上哪裡會有後悔藥呢?
02 明知不可能,卻任由其發展
關于漼時宜入南辰王府的年齡,小說和電視劇是不一緻的。在原著中,漼時宜還是個小女孩時就跟在周生辰身邊,寫《上林賦》時,時宜太矮夠不着,還是周生辰抱着她寫的。原著裡的周生辰對于時宜來說,可謂是如兄如父。時宜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慢慢愛上了周生辰,這并不讓人意外。
而電視劇裡,就顯得有點刻意了。劇中,時宜是在長成大姑娘之後才入的南辰王府,凗家是詩書禮儀之家,按理說,尚未出閣的女子是不該和外姓男人單獨相處的,即便那個人是她的師父,也不可以。更何況,當初的漼時宜身上還有着婚約。
懷春少女仰慕小南辰王的英勇風姿,總是想辦法靠近師父,這也情有可原。
可周生辰就有點不知好歹了。
時宜總是跑到他書房看書,還總是靠着他睡着,他不拒絕,還抱着她回房。包裹着狐裘就能避嫌了?為何不直接喊時宜的侍女來接應?
逢年過節總要趕回來陪小徒弟吃飯聊天,既然都是徒弟,為何不能雨露均沾,讓其他幾個徒弟也分一點師父的恩澤?長此以往的獨寵,即便是沒有特别的意思,也會讓時宜誤會。
時宜被楊邵綁架,入了南蕭,周生辰一路追随。兩人到了南蕭後,一起聽戲遊湖,甚至共飲一壺酒,行為親密宛如夫妻。當他得知時宜的心意之後,夜裡睡不着覺,愣是站在時宜門外聽了一夜的雨。
周生辰所有的行為,都不是一個師父對弟子該有的态度。
更何況,師徒之戀在古代本就是個禁忌。
一個出生皇室,一個是名門貴女,他們不可能不懂這些道理。
交出去的心是無法被收回的,漼時宜泥足深陷,她對周生辰越是上心,廣陵王就越發察覺到她的冷淡和異常。
師徒之戀的幌子終究是被扯破了,廣陵王用民間傳聞逼迫時宜履行婚約。
正值宮廷動蕩,如果不是周生辰擔心時宜的安危,斷不會在皇城久留,也不會因此中了奸計,被廣陵王剔骨而死。
師父身死,師兄師姐們也所剩無幾,如果不是心如死灰,時宜也斷不會跳下城樓,随師父而去。
所以啊,從周生辰妥協的那一刻起,時宜的結局就定了。
表面上看來,她是在用跳樓的方式控訴廣陵王一幫人的離心離德,實際上她隻是倦了,累了。她一個弱女子,手無寸鐵,能有什麼勇氣在未來的日子裡安穩地面對着仇人。
不如一同歸去。
如果不是遇見了周生辰,時宜會像大多數女子那樣,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夫教子,終老一生。
隻是,一旦遇見了,其他的一切,都變成了将就。
不是每個女子都甘願将就。
大多數男子,總是低估了女子的深情。
周生辰也是如此,如果他知道十一會如此剛烈,當初他會不會放手?
所以啊,
如果愛,請深愛,不顧一切艱難險阻,創造條件去愛。
如果不愛,請離開,不要暧昧,不要沉默,要決絕地轉身。
(文原創,圖來源于《周生如故》截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