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有媒體報道稱B站已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上市申請,上市保薦團隊為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和瑞銀。上市時間或在今年3月,融資規模從20億美元加碼至25億-30億美元,預計在未來2個月内完成交易。
對此B站方面表示不予置評,但伴随B站在資本市場的一系列舉措和“破圈”事件,“中視頻”這一新概念開始進入大衆視野。面對短視頻增長速度放緩,長視頻燒錢困境難解,中視頻被視為流量窪地,且在商業變現上被寄予厚望。
中視頻逐漸回歸
所謂“中視頻”是指時長在1分鐘至30分鐘的視頻内容,和短視頻相比它需要創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專門制作,且在用戶黏性上表現更優。業内普遍認為,短視頻做流量,中長視頻做留存。
“和短視頻相比,中視頻是更偏中産階層的内容品類,因為對信息剪輯的要求和用戶對信息本身的需求都比短視頻更進一步。從這個角度而言,中視頻背後代表着一、二線城市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對于高質量視頻内容有比較強的需求。”在第二十一屆瑞銀大中華研讨會上,瑞銀證券中國傳媒及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劉智景向第一财經等媒體表示。
中視頻在中國并非新鮮事物,甚至可以稱之為在線視頻産業的起點。2005年左右,土豆、優酷等網站主要生産播放UGC(用戶生産内容)視頻,由于國内一小群網絡用戶學會了使用電腦攝像頭和視頻剪輯技能,UGC内容制作開始成為可能。
不過當時整個中視頻的商業模式尚處早期,沒有一個發展成熟的KOL細分市場可以進行大規模内容創作,廣告商更願意為PGC(專業生成内容)視頻而非低質量的UGC視頻分配預算。此外,直播和在線遊戲等虛拟禮物、工具細分領域規模也較小,在線視頻平台無法通過将視頻流量連接到這些新領域來進行創新,同時服務器成本和其他類投資也将這些企業拖入持續虧損狀态。
懷着取代電視台的願景,大部分在線視頻平台在2010年後将定位轉變為長視頻平台。PGC内容推動了廣告業務的增長,而且訂閱模式也逐漸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同時,原本活躍于傳統視頻平台的KOL們逐漸轉戰其他新興平台,帶來了中視頻的回歸。
B站、西瓜視頻是中視頻賽道的典型玩家,在中視頻基本盤之外,B站也在頻頻加大對于長視頻的投入,推出自制劇、自制綜藝等。除此之外,微博于2020年7月啟動了視頻号計劃,用5億元現金分成扶持創作者。知乎在首頁上線了“視頻”專區,微信朋友圈也可以分享1分鐘長視頻。
劉智景認為中視頻市占率的提升和巨頭加碼,意味着中視頻商業模式的可行性終于顯現。以B站為代表的中視頻網站如果有不錯的UGC内容作為緩沖,用戶在沒有好的PGC内容的時候,可以逛一逛UGC内容,這種混合模式下用戶的留存度等指标會更加優化。
長視頻增長瓶頸難破
巨頭加碼中視頻,與當下焦灼的在線視頻競争現狀密不可分。
在長視頻市場,愛奇藝、優酷、騰訊已經厮殺十年,仍面臨燒錢困境。瑞銀證券分析認為,2019年以來長視頻用戶及使用市場占比持續面臨壓力,當下短視頻的“短内容 算法推薦”模式仍處最佳時期,且多數中國用戶仍對訂閱價格較為敏感,這使得長視頻面臨短期付費用戶增長瓶頸。
而短視頻市場也面臨用戶增長放緩和内容品類局限。劉智景表示短視頻占據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最龐大的流量池之一,但短視頻最容易、最快速增長的階段已過。短視頻未來增長驅動因素在于嘗試滲透新用戶群、拓展非傳統屏幕,增強社交渠道、轉型為各種視頻形态融合平台,并培育非娛樂應用場景。
針對短視頻和中視頻競争問題,劉智景認為中視頻信息量更大,30分鐘時長可以承載一些短劇、動畫片等,中視頻理論上是有可能産生IP的行業,但短視頻在1分鐘内闡述一個故事極具挑戰性。
騰訊研究院數字内容中心主任孫怡認為,IP型中視頻正成為IP産業鍊上的新物種。無論是網文改編的豎屏短劇、與漫畫碰撞的“漫動畫”,或者原創孵化的中視頻IP,例如微劇綜等,相比長視頻、影視化等内容形态,中視頻可以憑借高效的開發周期、緊湊的劇情特點,搭配互動性等多樣的交互形式,成為IP破圈新方式。
同時在商業變現上有版權付費、分賬結算、紅人孵化等更多元的價值,成為MCN和PGC的布局方向。在更大意義上IP型中視頻也能夠推動短視頻人才生态和傳統影視節目等人才生态的雙向反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