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原創:錦鯉媽咪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看到一些性格比較被動的人。比如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放在心裡永遠不主動,工作中除非領導逼問,堅決不去主動的提出自己的見解。而這類人大多都是因為“被動型”人格在作祟,父母應及早預防。
被動型人格不代表不在乎,或者是沒有能力,有可能隻是一種習慣,亦或是心理的膽怯。而這其中,大多數都和原生家庭的教育習慣分不開。
小高家是三代單傳,也是家裡的獨生子,從小備受一家人的寵愛,無論是吃的還是用的,一定是同班級裡面最好的,很多同學都羨慕小高有如此疼愛他的父母,可是小高的心裡卻不快樂。
父母越關心小高,對小高的管束就越緊,尤其是媽媽,看到校園欺淩事件,就開始随意聯想。有一次小高就是和朋友發生了口角,被媽媽看到了,第二天就開始給小高辦理轉學手續。無論小高怎麼和媽媽解釋,媽媽都不聽,而那個朋友再也沒有進過小高家的門。
從小到大,小高上哪個學校,報考文科還是理科,選擇什麼樣的專業,包括平時應該穿什麼都是媽媽一手安排的,小高沒有任何沒有發言的權利。媽媽也一直認為小高年紀還小,所有的一切都應該在家長的安排中,而自己給小高安排的路一定是最适合小高的,也是最為安全的一條道路。畢竟是獨生子,所以媽媽所有的精力都在小高的身上,小高一度覺得壓迫感太重。
在這種環境之下,小高已經習慣了長時間的被安排,小高大學畢業之後,現在的工作都是由媽媽找人托關系進去的,進入工作中的小高,工作一直不是很積極,永遠屬于被動型。如果上司不主動提拔小高,小高是不會主動參與任何項目的。有時候上司就很疑惑,明明能力還可以,為什麼總是不主動的表現自己呢,小高隻是笑着說自己習慣了。
現如今小高已經到了結婚的年齡,該談婚論嫁了,媽媽疑惑小高這麼長時間都沒有自己喜歡的對象,于是開始給小高安排了一門相親。彼此看對方的相貌都覺得挺合适,但是在戀愛的過程中,小高太被動了,女生覺得被忽略,所以就不了了之了。而相親了很多次,都是這種情況,這讓媽媽很頭疼。
孩子從小在被動的環境下長大,并且習慣了被動,父母看似是非常的省心,因為孩子很聽話,但是當孩子在自我學習,生活,工作,未來的婚戀中就會産生很大的影響,畢竟一個被動型的人格,對于人生是不積極的。
1、學習
長期被父母安排的孩子,非常容易養成習慣性的被動,不少家長會發現孩子沒有主動學習的欲望,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是對未來不夠明确,所以需要家長的鞭策。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原因,就是家長習慣性的安排孩子的人生,包括督促孩子學習,幫孩子檢查作業。
在學習上,孩子習慣了被動,家長讓做什麼,孩子才會去做,從來不會主動性的去研究一些課題,在學習上失去了主動性,那麼學習成績想要提高就很難了。
2、生活
孩子的未來生活一定是自己的,每個人除了工作、家庭之外,還會有生活,而生活中一個人不去主動的時候,會變得非常的無趣,而在後期組建家庭的時候,更是不會主動地參與一些家務,甚至隻是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安排,永遠是在做一些沒有靈魂的溝通。
3、工作
每個人在上完學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工作。而工作中老闆最喜歡的一類人,就是積極主動的去為公司創造收益的人。主動就成為工作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積極因素,當然,被動的人在工作中即使自身的能力很強,也不會被他人看好。
畢竟一個公司的優秀人才除了能力之外,更多的是主動安排,協調,思考。而這類能力很強的被動型人才,也很難達到一個高的境界。另外一個被動型就是能力不強,還不主動,總之在工作中表現的狀态就是不積極,不排斥,永遠是平平無奇。
4、婚戀
在談戀愛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一類人,明明互相表達了愛意,可是之後卻從來不主動聯系對方,完全屬于被動型,讓人覺得這段關系存在的很微妙,甚至覺得對方不在乎自己,其實這完全是被動型人格所造成的。婚姻愛情畢竟是雙方共同經營的,這會讓另外一方覺得這種婚姻和愛情相處的很累,很難達到幸福的境界。
其實,不少孩子在小時候都是被動型的人格,除了習慣性的父母安排之外,還有很多的内在因素阻礙着孩子去進步,而這些大多都是和孩子自身有關。
1、被父母安排的人生
不少的父母從小就隻把孩子當作孩子,在孩子有了自我的思想之後,父母也會極力的去扼殺,因為父母總以一句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來約束孩子,從而孩子在自我人生的把控上已經失去了主動性,也更習慣了長期被父母安排的人生。
2、自信心不足
另外一種原因就是孩子從小的自信心不足,面對事物有一種膽怯,不敢去輕易的嘗試,或者是小時候在嘗試之後經曆了失敗,被父母或者他人打擊。從而再次面對新的事物時,不敢去主動的挑戰。
3、害怕主動後不被重視
有些孩子本身内心就比較玻璃心,害怕主動之後又不被他人重視,所以甯可選擇被動,尤其是在戀愛中的一方,其實并不是不主動,有時候反而是因為害怕對方對自己不在乎,所以甯可自己被動讓他人去主動。
4、害怕主動做事
還有一類人,就是比較害怕主動做事,害怕主動做事情之後所達到的結果和自己想要的完全不一樣,接受挫折能力差,害怕付出沒有結果,所以甯可不去主動。
家庭教育其實對孩子的一生影響非常的重要,想要避免孩子習慣性被動,家長對待孩子就應該注重這幾點。
1、給孩子選擇權和決定權
當孩子對自己的人生進行選擇和決定的時候,父母不要總是去壓制,甚至是直接幹預孩子,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意見,但是最終的決定權必須讓給孩子,從小培養孩子做自己人生的主導。
2、樹立自信心
信心是孩子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也能夠鼓舞孩子不斷的前行。所以從小家長就要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不能總是采用一些批評式的教育來打擊孩子,這種教育不能激勵孩子進步,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3、重視逆商的培養
逆商就是指在孩子經曆挫折之後,面對逆境的一種能力,從小父母就應該培養孩子在面對挫折之後強大的内心以及最終處理的方式,将來孩子進入社會之後,才能不被一些磨難所打倒,更會勇敢積極的去面對生活,工作和各種事物。
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用錯了方式,太過的把孩子當作孩子,事事幫孩子做決定,結果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時刻處于被動,失去了自我的主見。父母卻開始疑惑,為什麼孩子的能力那麼差?其實不是孩子能力差,而是孩子習慣性的被父母牽引。父母如果愛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适當的放手。
我是錦鯉媽咪,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孕嬰師,多平台簽約作者。關注我,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産、育兒知識,有困惑和疑問,歡迎發私信,我會及時回複。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讓身為家長的你豁然開朗,在育兒的路上不再孤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