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0 09:40 楊彥 馮瑤 楊澤華
秋冬季節由于氣溫變化大,晝夜溫差大,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後,會導緻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造成腦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秋季氣候幹燥,人體消耗水分多,容易造成體内缺水,血液粘稠度高,血流減慢,最後血流量不足可導緻缺血性腦中風。本期的大咖有約,我們邀請到了江蘇省中醫院黨委書記方祝元教授,給大家帶來超實用的秋冬高血壓防治指南。
通訊員馮瑤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楊彥剪輯楊澤華
大咖小傳
方祝元
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岐黃學者。江蘇省中醫院黨委書記,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科技部中醫高血壓臨床研究首席科學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血壓重點研究室主任、首席專家,國家級重點專科心血管科學科帶頭人,江蘇省委“333”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學家,江蘇省中醫院高血壓研究所所長。
他潛心高血壓研究近30年,在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創建的“瘀熱相關”理論的指導下,在全國名老中醫、江蘇省國醫名師唐蜀華教授學術引領下,在學術上,形成了以“育陰潛陽法防治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為切入點,以育陰潛陽法保護高血壓靶器官和改善代謝紊亂為目标的研究方向,得到了國内同道的尊重和好評,在國内中醫高血壓研究領域享有盛譽。
高血壓是我國第一大“慢病”
高血壓病是目前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慢病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大慢病。方祝元教授表示,對高血壓病防治,首要原則有三句話: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即變防衰。
未病先防,就是說還沒有生高血壓病的時候就要先預防;已病防變,就是已經生了高血壓病,要防止後面帶來心腦腎以及動脈硬化更進一步層次的病變;但是如果說已經合并了有心腦腎病變的病人,就要即變防衰,防止器官功能的衰退,例如高血壓病引起的腎衰竭、高血壓病引起的心功能衰竭等等。
中醫治療原則是“潛陽育陰”
江蘇省國醫名師、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唐蜀華老院長在長期大量的臨床經驗中,将中醫的曆代醫家學術進行總結,認為高血壓病發病的病因病機特點可以總結成“風、火、痰、瘀、虛”5個字。
方祝元教授解釋,風就是肝風内動、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火,肝氣郁結、氣郁化火、肝火上炎引起眩暈耳鳴、面紅目赤、口幹口苦都是肝火上炎高血壓發病的臨床症狀特點。痰就是肝陽夾痰,這個痰往往多見于形盛體胖,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症的病人,形體特别肥胖,舌苔特别黃膩,病人常常頭重如裹、眼冒眩暈、舌苔黃膩、形體肥胖,這都是肝陽、肝風、肝火夾痰、痰濁上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特征。瘀,高血壓病開始瘀的症狀并不明顯,随着高血壓病的進程變化,它一定會肝火灼傷血絡、肝陽夾痰、痰瘀互結、瘀熱相搏。虛,剛剛講的風、火、痰、瘀這都是标實的一方面,但是高血壓的發病、發生和發展到最終總有虛的表現,它的虛症主要是肝腎陰虛。肝腎陰虛導緻虛陽上亢、肝風夾痰、肝火上炎、陰虛火旺,總體表現為本虛标實或者标實本虛。
鑒于高血壓病風、火、痰、瘀、虛的中醫辨證特點,根據唐蜀華教授的學術經驗,江蘇省中醫院研制了院内制劑——潛陽育陰顆粒。潛陽育陰從病機來講代表了中醫對高血壓病的相對而言比較全面的病機特點的概括,同時也指導了高血壓病中醫的治療原則。
非藥物治療講究“淡、靜、松、動、眠”
方祝元教授表示,高血壓治療的另一個原則就是綜合防治,綜合防治分為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高血壓患者要平穩過冬,生活起居的調理也非常重要,要牢記“淡、靜、松、動、眠”五個字。
淡:飲食一定要清淡。高血壓的患者控鹽是首要任務,世界衛生組織要求每天鹽攝入量不能超過6g,但中國人飲食普遍超過6g,尤其是北方普遍鹽的攝入平均要到14.7g/天,有的地方甚至更高。控鹽是防治高血壓病最主要的任務之一,比吃什麼藥還要重要。鹽能控制得好,一般而言我們在臨床觀察發現,每天能控制8-10mmHg。
靜:心情要平靜。往往高血壓的病人都是性格偏急躁的人或者是從事高危崗位工作,如消防隊員、刑警等。除了工作,回歸正常生活後一定要心情保持平靜,有助于高血壓病的預防和治療。
松:就是情緒要放松。要做到發自内心的放松,而不是說表面上的放松。
動:要運動,方式因人而異。如果年紀大、體重比較重,爬山容易損傷膝關節,血壓也難降,最好的方法就是平地快走,速度男性10分鐘一公裡,女性12~13分鐘一公裡,這樣每天堅持走3~5公裡就相當于堅持30~50分鐘的快走。通過臨床統計發現,我們每天堅持快走至少能相當于降8個毫米汞柱左右。通過運動,有很多病人不僅僅血壓下降了,體重也減輕了,體質增強,睡眠也好了。
眠:很多高血壓的病人在生高血壓之前都是長期抽煙、喝酒、熬夜等等,特别熬夜是引起内分泌紊亂,引起高血壓發生、發展、升高很重要的原因。我們要求高血壓病人至少每天在11:00之前必須要睡覺,因為晚上11:00~1:00是一天當中陰中之陰,特别是到冬天,那是寒中之陰,往往最容易傷身。
高血壓西藥治療有四個原則
大多數病人都不希望通過吃西藥來控制血壓,而是通過中醫藥的方法、非藥物治療的方法,通過中醫的方法治本來有效控制高血壓,這也就是中醫藥在臨床高血壓病防治當中能夠受到大家廣泛歡迎的主要原因。方祝元教授表示,如果通過非藥物治療、通過中醫中藥治療高血壓效果不明顯,甚至到了難治性高血壓,那就必須配合西藥的治療。
目前高血壓西藥主要有5大類藥物,具體如下:鈣離子通道阻滞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利尿劑、β受體阻滞劑,均可用于高血壓初始和維持治療,但各有其特點和适應症,需根據血壓水平及危險分層而選擇用藥類型、劑量以及單藥治療還是聯合用藥治療。
西藥用藥原則:
1、小劑量開始:有助于觀察治療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
2、優先應用長效制劑:更有效的預防猝死,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3、聯合用藥:可以降壓機制互補,降壓療效疊加、互相抵消或減輕不良反應。
4、個體化用藥:患者的體質各有差異,産生高血壓的機制不同,應根據患者情況量身定制适宜的降壓方案。
責編:李青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