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哲人說過:悲憫就像一條善良的河流,澄清着沿路的風塵,它不一定給人帶來幸福,也不一定濟世,但一定有光,一定伴着感動。
再讀梁曉聲的《人世間》,令我感動的還是鄭娟的母親,一個卑微的人卻一直高尚地活着,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
她一生未嫁,甚至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死之前更是連一照遺像都沒有。可就是她,一位老妪靠賣着冰棍和糖葫蘆收養着撿來的鄭娟還不夠,又撿了瞎眼的鄭光明。
要知道,在那個物質極其匮乏的年代,這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很多親生孩子都養不活。
有人說,書中鄭娟是“地母”的形象,可我認為鄭母才是“地母”的形象,鄭娟隻不過是受她的影響罷了。
鄭母把兩個素不相識且毫無血緣關系的孩子拉扯大,這源于内心無私的愛。如果她不是“地母”又是哪個平常人能做到的?再看她在書中死時的描寫,讓人揪心。據鄭娟跟秉昆回憶:白天母親還照常出門去賣冰棍,可回家後卻一言不發,像是在外邊受了欺負。也沒吃晚飯,早早就躺下了。
半夜說想吃一個西紅柿,可家裡沒有。天快亮時,她聽到母親歎了口氣,那是很長的一聲歎氣,好像歎完那一口氣,無論以後再活多少年,再遇到多麼犯愁的事,都将不歎氣了似的。鄭娟說她從沒聽到過誰歎過那麼長的一口氣,好生奇怪,拉亮燈時,才發覺母親張着嘴,大瞪着兩眼已沒了氣息。
鄭母的死前反常舉動,讓鄭娟難以理解,但是秉昆知道這是因為白天她看到了“棉猴”與“瘸子”被抓了,讓她徹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因為他們倆人被抓,從此之後之前每個月沒有了35元的生活費就沒着落了,怎麼能活得下去?
她不知道,秉昆已經典當了傳家的一對玉镯,換了2000塊錢。否則,她也不會死,她舍不得鄭娟姐弟倆和未出生的孩子。
但即使走了,她還留下了200塊錢,真是讓人難以置信,不知道如此艱難的情況下,這個錢是怎麼存下來的?
鄭母辛勞一輩子,她死之前想吃一個西紅柿的願望都沒滿足,真是令人心酸。而一聲長歎,更是意味深長:
首先,毫無疑問,這是鄭母死之前對鄭娟姐弟未來的生活憂慮,她走得不放心;
其次,也是自己對此無能為力地感歎,她确實盡力了,再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最後,這也是鄭母最後下定決心的告别,即使有再多的牽挂,也不得不走了,她實在是撐不下去了。
梁曉聲《人世間》塑造的鄭母形象,其實反映的是中國千百年來全天下所有勤勞、善良、樸實、大愛的母親形象,她們一輩子含辛茹苦,卻命運多舛。
最後,我由衷地想請大家善待每一位母親,也惟願全天下的母親平安度春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