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永和九年”,大家都會朗朗上口“永和九年,歲在葵醜,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沒錯,這就是一代書聖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褚遂良摹本《蘭亭序》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3月3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在這一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文人好友、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進行了一場集會,在這場集會上,王羲之等舞文弄墨,賦詩作賦,暢飲大醉,好不痛快。而我們也因為王羲之,因為他的《蘭亭序》,我們記住了"永和九年",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年頭,成了永垂青史的豐年!這就是文化的魅力。
褚遂良摹本《蘭亭序》
然而,事實上永和九年并不是一個一個好年頭,甚至可以說是東晉王朝的一個災年。
三月,遭遇大旱,怨聲載道;
五月,出現大瘟疫,哀鴻遍野;
七月,出現地震,有聲如雷……
十月,大将軍殷浩率軍二次北伐,遭遇叛變,大敗而歸。
話說這殷浩和王羲之同齡,也是好友,殷浩和一代權臣恒溫很不對付,前文“《快雪時晴帖》尋因新解”提過,王羲之沒少勸他少和恒溫鬥,避免内亂,但他就是不聽,兩次北伐,結果全部失利。尤其是這次,失敗回來後就被恒溫參了一本,然後被革職流放,過了三年就去世了。
褚遂良摹本《蘭亭序》
所以,在官方的檔案裡,永和九年是非常糟糕和悲催的一年,王羲之等文人的蘭亭小聚,壓根不值一提,更不值得記錄。
然後曆史的選擇總是殘酷的,1600多年以後,我們不知道那年的皇帝,也不記得那年有那些呼風喚雨的大臣,發生過什麼大的事件。
我們記得的隻有王羲之,隻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我們知道他和他的朋友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蘭亭集會,這大概便是文化的魔力吧。
褚遂良摹本《蘭亭序》
會稽山陰一場醉,
醉了曆史,
醉了今天!
褚遂良摹本《蘭亭序》
【注:本文的蘭亭書法圖片,為《三希堂》中所錄的褚遂良摹本《蘭亭序》】
褚遂良摹本《蘭亭序》
謝謝關注,更多圖文,可點擊鍊接查看。
大寫的贊!有一種孩子叫人家的孩子:11歲小神童臨寫《蘭亭序》
法帖尋因錄:王羲之作《快雪時晴帖》尋因新解
野史志異新編:楷書鼻祖鐘繇的《薦季直表》原來是這樣寫出來的
王羲之草書《遊目帖》:我向往着遠方,總想背上行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