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總是産生消極心理

為什麼總是産生消極心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1 23:19:38

我們大部分人都有過這些體驗:

努力一下午,熬夜抖音一整周;年初躊躇滿志,二月虛度光陰;前一刻激勵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後一刻隻想找個沙發葛優躺……

這種間歇性躊躇滿志,其實是一種倦怠的狀态。

為什麼總是産生消極心理(心理學經常間歇性躊躇滿志)1

倦怠是一種人在經曆了持續性生活壓力後,所體驗到的身心感受。一般是因為挑戰過大,無力應對。事實上,每一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經曆過這樣的時刻。

它有一些明顯症狀,比如身體感覺很緊張、容易被激怒、沒什麼動力、成瘾(抽煙、喝酒變多)、情感變得淡薄等等。

情緒倦怠和身體疲勞一樣,是能量值偏低的警示。

也就是說,當你發現自己有些倦怠的時候,該問一問自己“我是不是消耗過度,該停下來補充能量了?” 而不是帶着強烈的排斥心理或自我厭惡的心情,苦苦思索怎麼避免或克服偶爾的倦怠。

01 你倦怠了嗎?

導緻倦怠的原因一般來說有以下4種:

  1. 長期壓力過大,能量未能得到及時補充。
  2. 感覺對生活失去了控制,心慌焦慮。
  3. 情緒消耗過多,無處宣洩。
  4. 身體健康問題導緻心緒不佳。

尤其是第3點。在現實中,我們很容易低估情緒性工作的工作量,比如日常給别人提供情感支持、關心、教育等等。誤以為腦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事實上,卻并不是如此,情緒值和體力一樣,有一個極限。

對女人來說尤其如此,要兼顧工作和生活,表面上看好像事情并不是很多,但是不停地轉移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能量消耗,更别提做好每一項工作背後需要付出的心力了。

總的來說,當一個人産生了倦怠感,一定是因為身心承載了太多壓力,将有限的意志力消耗殆盡,再也沒有辦法繼續保持高能量或積極狀态了。

事實上,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過“間歇性堕落”的體驗,甚至就像女生經期一樣,有規律性。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像接受“生理期”一樣,接受自己情緒的動蕩,我們總是希望自己一直活力滿滿、充滿鬥志、高度自律。

目标當然是值得肯定的,卻并沒有十分的必要性,因為人的情緒有比潮水,漲漲落落很正常,反倒是強迫自己一直保持亢奮的狀态,更容易讓人崩潰。所以,當自己間歇性倦怠的時候,先不要急着責備自己,任由自己先放飛一會兒,并不會因此變成一個“堕落”的人。

當然了,如果經常性“倦怠”就值得注意了。

比如,才努力工作兩天,就覺得自己沒了幹勁。或者,一個計劃,才執行了不到一個星期,就想放棄。

在自我放縱到自我克制之間,需要找到一條合适的分界線,才能夠實現科學的松弛有度。

這條分界線的标準有3個:

  1. “堕落”的後果是否可控?也就是,會不會造成不可挽回或難以彌補的損失,以及是否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内。
  2. 是否有積極意義?也就是說,是否可以從中獲得一些積極的東西,比如自我滿足、能量補充、豐富體驗等等。
  3. 持續時長。隻是偶爾為之,還是經常性行為?

如果後果可控,有積極意義,且持續時長較短,那麼适度的“堕落”是可以的,否則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态。

02 簡單3招緩解倦怠感

調整的方法有很多,今天主要介紹3種。

(1)科學地提升能量

影響一個人心理能量的有4個因素:良好的體能、持久意志力、專注的思維、積極的情緒。

關于體能,無非是吃好睡好,保持運動。如果實在很忙可以采取碎片化休息,讓能量得到及時恢複。吃東西,也可以少吃多餐。同理,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鍛煉身體。身心本來一體,保持良好的體能,是保持良好身心狀态的基礎。

為什麼總是産生消極心理(心理學經常間歇性躊躇滿志)2

提升專注思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到心流體驗,它有5個必備因素:明确的目标、全神貫注、及時反饋、高技巧配合高挑戰、渾然忘我等。心流事件是最強大的能量補給站。

另外,在生活中學會斷舍離,做到“要事第一”,以免能量被雞毛蒜皮的事消耗。從而做到能量的“開源節流”。

提升意志力能量,最重要是找尋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作者弗蘭克爾說過“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尋意義”。正如尼采說的“當我們知道了自己為何而活時,就能夠忍受任何生活”。

關于情緒,前面提到,它也有限度,所以需要及時補充,保持情緒收支平衡,比如從親朋好友那裡獲得積極情緒反饋、悅納自我、與人傾訴等等。總之,怎麼能夠讓自己感覺能量滿滿,就做什麼,這是很有必要的,不要不舍得取悅自己。

(2)找回控制感

當意識到自己對某些事情失去控制的時候,無力感、挫敗感會油然而生,以至于破罐子破摔。

為什麼總是産生消極心理(心理學經常間歇性躊躇滿志)3

然而,我們必須接受每天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有一些是可控的,有一些則不可控。

試圖控制那些不可控制的事情,隻會讓人陷入更深的自我懷疑和壓力中,然而這于事無補。

如果想讓自己感覺更好一些,最好是學會善待自己。正如Tsssia博士所言,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闆,你是要做一個殘酷的老闆,還是做一個人性化的老闆,其實都在一念之間。

一個好的老闆,就該知道,凡事盡人事聽天命即可,也就是坦然地接納那些不可控制的部分,并積極地付出行動,将事情朝着自己所期待的方向推進。哪怕,過程不那麼順利,隻要一點點往前走,最差的結果不過是成功得晚一些罷了。

(3)刻意維持積極率

“積極率”最早是由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博士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提出的,她寫的《積極情緒的力量》被認為是極具開創性和颠覆性的著作。她說:

“積極情緒有顯而易見的巨大好處,但不應一味地追求積極情緒。積極情緒過多,會使人狂妄而浮誇;消極情緒過多,則使人悲觀消沉。達到适度的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配比,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幸福感。”

最佳的配比是積極情緒:消極情緒=3:1

也就是說,如果你遭遇了一件消極的事情,隻要做三件讓自己感覺積極的事情,身心狀态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事情無所謂大小,它在我們内心掀起的驚濤駭浪有時候是無差别的,所以當我們因為某件事情感覺到很有壓力的時候,可能吃點好吃的、跟自己喜歡的人抱一會兒、出去散會步就能夠滿血複活。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的積極誘因是不一樣的,比如對有些人而言,苦悶的時候,吃一顆糖就行了,但是有些人卻得吃辣的。這種差别是天然存在的,然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清楚地知道能夠讓你産生積極情緒的事情是什麼,然後去做。

- THE END -

· 作者:非也,二級心理咨詢師,英語文學譯者,自由撰稿人

· 壹點靈,關注個人心理成長,陪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