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二月二龍擡頭有沒有什麼習俗

二月二龍擡頭有沒有什麼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10 03:19:31

文|許志傑

農曆二月初二,是民間俗說的龍擡頭,也有的地方叫農事節、春耕節,或者青龍節、春龍節,處于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前後。老百姓為什麼把這天叫做龍擡頭?應該與天象及時令有關,源于遠古時代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與懼怕,也是農耕文化的雛形。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年的仲春卯月(鬥指正東)之處,“龍星角”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龍擡頭由此而來,意為龍結束了冬眠的潛伏狀态,醒過來了,要出現在地表面上,露出頭角,也指經過冬眠,百蟲複醒。從時令講,農曆二月初二,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三個節氣之中,屬于仲春。農曆一年分十二個月,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三個月為一季,春季正月為孟春,二月是仲春,三月為季春。冬去春來,大地複蘇,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盎然,忙碌的春耕開始了。于是,人們把這一天看作新年起始的好日子,祈求人間大地萬象更新、納祥運轉、一年順順當當。

流傳久遠的民俗,包括一些民間禁忌,是人與自然曆經百戰進退達成的和解,也是天人相應的一個文化符号,不是古人憑空捏造的。在二月二這樣特别又重要的日子裡,各地的人們就想出一些具有各自特色的紀念活動,如我老家山東濰縣一帶的二月二剃頭、吃料豆、吃面旗子、填糧倉、撒灰辟蟲害等,都是非常有講究的風俗,傳至今日依然行之。二月二剃頭攀附龍擡頭之意,像龍那樣昂起頭、扶搖直上、氣沖雲霄,還有煥然一新、從頭開始的寓意。當然,還與山東人正月裡不剃頭的習俗有關。有的地方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在宗親關系中外甥與舅舅很是親近,有了這個習俗和說法,有舅舅的外甥絕不敢貿然行事,怕舅舅知道了慘遭臭罵甚或暴打一頓。其實正月不剃頭的原意并非死舅舅,而是“思舊”。一般說過年前都要剃剃頭、洗洗澡,幹幹淨淨、利利索索過大年。年後人們又有一種對過去一年的戀戀不舍之情,年前剃了頭的樣子已屬“舊貌”,留住“舊貌”便也是留住了過去的一年,是個想頭。日本人過元旦新年不叫“迎新”,也不叫“辭舊”,而是叫“忘年”,字面看似有忘記的意思,實則是“不忘”“紀念”,一步三回頭。每到年底,日本人會聚到一起舉行“忘年會”,有的人借酒念舊,哭得稀裡嘩啦。一衣帶水,日本的民俗或許是從山東漂洋過海而去。時到二月二,龍擡頭,氣象萬千,讨個好口彩,與龍一起飛舞,于是,山東人紛紛剃頭,“舊貌”換“新顔”。我想這應該就是山東人正月不剃頭、二月二剃頭的大概來曆。

我是一直遵循着正月裡不理發這個習俗的。我有三個舅舅,大舅去世早,沒留下什麼印象。大舅多大歲數呢?母親說她也記得不是很确切,我見過的大舅家的兩個表姐比我母親歲數都大,人家是過年過節看姑姑,我母親則是提着大包小包看侄女。說來兩個表姐今年應快百歲了。二舅我是記得的,那麼高的個子、直直的身量,是那個年代少有的“高人”,他還掌握着一些類似看牲口之類的手藝,在生産隊或個人買牲口時把健康關,十裡八鄉很有人緣。想來二舅去世也有十幾年了,他家的大表哥如今已是八十有幾,二舅要在的話至少百歲了吧。辛醜年末,我的三舅以96歲高齡去世。當天三舅跟往常一樣,飯後去街上曬太陽、聊天,毫無不适之感,晚飯吃了一個包子,自己說睡覺去,躺在炕上不一會兒,表哥過去看時發現三舅已經停止了呼吸,壽終正寝。我的舅舅們都已離開世間,但我還是不想打破正月不理發的習俗,我想的是,留住這個保持了多少年的習俗,其實也是對舅舅們的敬重和思念,無論舅舅們在還是不在,他們會永遠活在孩子們的心裡。

二月二龍擡頭有沒有什麼習俗(二月二龍擡頭有哪些講究和禁忌)1

老家人把炒熟的黃豆叫做料豆,可能與黃豆在農作物中的地位有關。黃豆不同于小麥、玉米、地瓜、小米、高粱這類莊稼,後面這些統稱為農作物,可以作為糧食去用;黃豆以及花生、芝麻等則是經濟類農作物,不做食用糧,而是用做榨油等附加工的料。在老家,黃豆除了榨油、做豆腐,還有給牲口做精飼料的用途。人民公社、生産隊的時候,農業機械化程度很低,大型機械如拖拉機都歸公社農機站管理,農忙時輪流到各村幫助耕地,但其他農活還得靠生産隊自己去幹。各生産隊都飼養了牛、馬、驢、騾子,平時這些牲口吃的就是鍘碎的各種莊稼稭稈,農忙需要牲口出大力時,炒些黃豆加到草料中,增加營養,健壯身體。這些用作牲口飼料的黃豆,被我們叫做料豆,吃料豆由此而來。在物質極其匮乏的年代,能有料豆吃,那是非常之美味,所以,孩子們常是偷偷去飼養棚,趁飼養員不備抓一把就跑,以解嘴饞。

吃旗子的來曆與吃料豆差不多,因為旗子的形狀像一面小旗幟,故有此稱。做旗子是門大學問。旗子是用白面做的,做工和用料比較講究,上好的白面,用雞蛋和豆油、細鹽和面,把面揉得硬而不堅、不澀,攤成筷子般厚薄,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形,用快刀切成小旗子狀。稍晾片刻,待旗子硬了,單個放到用油氈擦過的鐵鍋裡,慢火細烘,柔手輕撥,使旗子的每一個面都可受火烘烤,聞着散出的香味就知道旗子熟了。然後倒進高粱稭做成的“船盤”,涼透了,呈燦爛的金黃色,猶如傳說中的金豆子開花,那叫一個美。旗子作為一種美食,如今已經不是二月二才吃的,平時家裡有胃口不好的老人,也會做旗子,讓老人一個一個往嘴裡放,細嚼慢咽,又香又養胃。做旗子有個要點,一是不能摻水,必須用雞蛋加少量豆油和面。二是需用豆油,但不能用油炸,隻是在鍋底用油氈輕輕擦過,有油的光亮即可。因了這兩個訣竅,炒出的旗子可存放很長時間,香味久存不散,實為不可多得的美味。愛酒的人抓一把旗子在手,一口酒一個旗子,也是可以搖頭晃腦哼着小曲享受一番的。

二月二龍擡頭有沒有什麼習俗(二月二龍擡頭有哪些講究和禁忌)2

這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活動叫填糧倉。一大早母親就用做完早飯的鍋竈底下的柴火灰,在院子裡畫幾個糧倉,每個糧倉放上不同種類的糧食,祈願即将開始耕作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糧滿倉實。以灰築糧倉也有阻止老鼠之類禍害糧食之意,因為填糧倉之後是撒灰,母親用灰圍着院子撒一圈,之後從大門進來一直撒到鍋竈前,儀式結束。撒灰這事是有一些道理的,二月二,驚蟄前後,蠍子、蜈蚣類毒性很強的蟲子也結束冬眠,來到地面活動。蠍子、蜈蚣對人類都有攻擊性,人一旦被蜇會疼痛難忍,在醫療條件落後的過去,弄不好甚至會出現生命危險。撒灰能不能阻滞毒蟲的襲擊說不準,但作為一種祈願、祈求,讓全家平平安安、心安神定,我還是挺信的。

久居城市,過去的一些民間習俗、老講究已經變得散淡,甚或慢慢消失了。但作為老祖宗留給後代的東西,即便你不信,能放在心上,留在身邊,在你孤獨無助的時候,會感到堅強、心安。民俗固然有舊時代迷信、科學失範類的禁锢,甚至流傳至今已顯現與人類發展的反動示例,但是,這就是人與自然博弈的過程。人類進步不是把所有的事情說明白,而是盡可能适應事物不斷變化的新情形。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過來的。朱熹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是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