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公婆住在一起,下班後愛人在路口等你,說“全家等你開飯呢”,你會不會第一個念頭就是“回到家有飯吃”?
但事實可能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樣。
網上有一段視頻:全家挨餓都不做飯,就等兒媳婦回家做飯。
傍晚,包括公公婆婆在内的一大家子,都坐着等兒媳婦回家做飯。
男人到路口等老婆,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你早上起來怎麼不做早飯”。
這段視頻出自李光潔和朱丹主演的電視劇《八九不離十》,2016年播出,劇中故事年代是改革開放初期。
對于沒做早飯,朱丹飾演的張玉霞說“沒人告訴我”,李光潔飾演的李善軍則說:“現在有人告訴你了”,“全家等着你開飯呢”。
“等你開飯”實際上是“等你做飯”。
古代習俗裡,兒媳婦嫁進來就要操持家務,畢竟“男主外女主内”,“多年媳婦熬成婆”,婆婆可以“下崗”享受兒媳婦的伺候了。
如果說女人不工作,那包攬所有家務還說得過去,但當女性也一樣工作,将做飯在内的家務還當成女性的分内事,就不再合理了。
很遺憾的是,21世紀都過去了20年,居然還有男人認為家務就應該是女人獨自承擔。
同樣上班,男人回家坐等吃飯,女人就要做飯,甚至和公婆住在一起,公婆并不工作的,全家還等媳婦回來做飯。
當一段婚姻裡,一方不懂得體恤,對方做什麼都理所應該,隻想接受對方的付出而不願意付出,這樣的婚姻出問題是早晚的事。
盡管有統計“73%的離婚是女性提出來的”,但主動離婚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男方有多大問題,也有可能是女性自身的不滿足。
不懂感激,認為丈夫和公婆做什麼都是應該的,甚至還嫌做得不夠,是一部分女性在婚姻裡的心理,這種心理很容易導緻婚姻的解體。
問你們一個問題,假如你們公司免費提供飲品,你同事去拿的時候,順便幫你捎回一瓶,你要不要說聲謝謝?
那麼和公婆住在一起,回家就有飯吃,是不是應該至少對這件事心懷感激,雖然這飯确實不是專門做給你吃的,雖然沒有你,他們也得吃飯。
有位女士說自己去年身體不好,對象打電話讓自己媽媽來給她做飯,這位女士說“什麼叫來給我做飯,難道做的飯隻有我自己吃嗎,你們都不吃嗎”。
這邏輯可以得滿分了,除非幼兒或者重病患者,确實很少有誰家會給某個家庭成員單獨做飯,“隻給ta一個人吃”。
但就算是做飯的人也吃飯,隻是順手多做一點,至少你享受到好處了吧,更何況是因為你需要,婆婆才來做飯的。
難道因為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費打新冠疫苗,我們個人就不需要感激國家了嗎,“又不是隻有我享受到了”,可以這麼考慮問題嗎?
難道非得是半夜口渴,搖醒老公,讓他去燒水,這樣隻滿足你一個人的需求,才值得感激嗎?
婚姻輔導的專家馮志梅說:
婚姻中即使對方有一百個錯,我們隻有兩個錯,我們也需要為這兩個錯給對方道歉。
同樣的道理,就算對方别的方面做得不好,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否認對方做得好的地方,哪怕隻有一件。
婚姻是兩個人的付出,既不能隻靠一個人付出,更不能隻希望對方付出。
家務不是女人的專屬義務,而是夫妻的共同責任,沒有這樣的家庭責任感,家務就很容易成為壓垮婚姻的稻草。
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值得流傳的美德,但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
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幫父母分擔家務,卻隻希望妻子來孝敬公婆,妻子确實要問一句“憑什麼”。
想要夫妻關系和諧幸福,離不開彼此的感激。
感激對方為自己和家庭做的一切,并積極參與和回饋,隻有這樣,夫妻關系才能形成正向循環。
但很遺憾的是,很多人總覺得伴侶做得差,卻從不考慮自己做到了什麼。
當寬以待己 嚴以律人用到婚姻家庭裡,對婚姻和伴侶的滿意度必然一降再降。
很多人将婚姻失敗歸結到對方身上,以為換一個人就好了,豈不知其實自己并不是個好伴侶。
世界著名知見心理學大師傑夫·愛倫在 《親密關系的秘密》裡寫到:
每個人都想要一個滿意的伴侶,甚至還可能在一天裡花好幾小時幻想這人的出現。
但是,要獲得一個好伴侶,那麼,首先你要讓自己先成為一個好伴侶,才有可能遇到同樣好的他(她)。
如果你自己做得不夠好,再好的伴侶也可能會離開。
希望所有進入婚姻的人至少要先樹立這樣的家庭觀念:
家是兩個人的,夫妻雙方都有責任。
沒有誰的付出是理所當然,不用回饋和感激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