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追求品質生活的今天,我們在選購化妝品時不僅要關注品牌,還應該在配方和膏體的穩定性和敏感度方面有所了解,許多化妝品的成分确實有其天然優勢,對于消費者來說,學會并運用識别化妝品的成分一些常識,同時選擇正規的購買渠道,才能降低購買假冒化妝品的風險。
如何解讀化妝品成分表?
根據規定,從2010年6月17日起,所有在中國境内銷售(包括國内生産和進口報檢)的化妝品都需要在産品包裝上真實标注産品配方中加入的全部成分的名稱。實施全成分标識規定,既符合各國法規規定,保護消費者知情權;也能提供更全面的産品信息,方便消費者選擇需要和喜愛的産品,并避開過敏原料。
化妝品成分表中的成分都有什麼作用?
1.基質類成分
這一類成分用量較大,通常排在全成分列表的最前面,是化妝品有效成分的媒介,包括水、乙醇、礦物油、凡士林等。
2. 皮膚護理成分
在化妝品成分中,有很多對皮膚有護理作用的,其化學性質多種多樣,通過各自不同的原理,幫助皮膚更水潤、緊緻、光滑、亮白等。如具有保濕作用的甘油、透明質酸、膠原蛋白水解物等;能修複角質層的神經酰胺、維生素E等;能幫助去角質的水楊酸、溶角蛋白酶等;能抗氧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維生素C衍生物等;能滋潤肌膚的荷荷巴油及乳木果油等。
3.護發成分
通常包括幫助頭發柔順的成分,如聚二甲基矽氧烷(矽油)、季铵鹽、維生素E等;幫助去屑的成分,如吡硫翁鋅、水楊酸等。
4.酸堿度調節成分
皮膚和毛發正常狀态下處于弱酸性,pH值大概在4.5~6.5,而頭發的酸堿性則是中性偏弱酸性。為了維持皮膚及毛發正常的酸堿度,化妝品需要保持一定的酸堿度,但并不是說化妝品就一定要在皮膚的酸堿度範圍内才行。一些偏堿性的産品能更好地清潔,一些偏酸性的産品則能更好地幫助皮膚自我更新,其原則是化妝品不能過度破壞皮膚自身酸堿平衡。常用的酸堿調節劑有檸檬酸、磷酸、酒石酸、磷酸二氫鈉、三乙醇胺等。
5.防腐劑
常用的有羟苯甲酯、羟苯丁酯、羟苯乙酯、羟苯異丁酯、羟苯丙酯、山梨酸鉀、苯甲酸鈉、三氯生、苯紮氯铵、甲基氯異噻唑啉酮、甲基異噻唑啉酮、苯氧基乙醇、氯酚甘油醚、脫氫醋酸鈉等。
6.着色劑
化妝品中的色素沒有标出具體名稱,通常用編号标識,如CI77491等。如果着色劑沒有索引号,則可采用其中文名稱。
7.清潔劑
清潔是化妝品的一大類功效,發揮作用的主要是表面活性劑。如洗發産品及沐浴露中常用的椰油酰胺丙基甜菜堿、月桂醇硫酸酯鈉及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等;氨基酸洗面奶中常用的月桂酰谷氨酸鈉、月桂酰肌氨酸鈉及月桂酰膠原氨基酸鈉等;潔面膏中常用的天然油脂(脂肪酸)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制備時脂肪酸與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反應生成的皂作為清潔劑)等。
化妝品成分表的标識有如下規律:
1.所标識的成分名稱按其在配方中的含量由大到小順序排列,即排位越靠前,表明該成分在化妝品中的含量越高。如水是大多數化妝品中最常使用的溶劑,在許多情況下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所以一般排在成分列表最靠前的位置。
2.對于産品中含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在位于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之後,可以任意順序排列,成分之間不分先後。
3.香精雖然是多種香料的混合物,但在配方表中隻作為一個成分,用“香精”一個詞進行标注,并和其他成分一起按照加入量的順序排入成分表中。
4.色素一般以着色劑的編号(即索引号)進行标注。如“CI73015”,如果沒有編号,可以采用着色劑的中文名稱“顔料黃”予以标注。
由此可以看出,成分排名的先後順序并不代表它們的重要性。像水和其他一些物質,如甘油、丁二醇等,都是常用的溶劑,但其除了基本的保濕作用外,更多的是分散和溶解化妝品中的有效成分,幫助這些有效成分接觸到皮膚或者毛發,以充分發揮作用。特别要提醒的是,化妝品中很多有效成分的含量可能不如水高,在成分表中排在水的後面,但其是化妝品發揮功效的重要因素。
來源/《化妝品安全知識讀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