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笑果文化的脫口秀節目有什麼

笑果文化的脫口秀節目有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8 19:17:02

笑果文化的脫口秀節目有什麼(看完笑果文化鳥鳥)1

“如果被老虎咬了,你會求救嗎?”

“我不會。因為如果沒人救我,我可能隻會死。可一旦有人來救,我還得跟他打招呼。”

這段台詞,大家耳熟嗎?它出自很火的一檔綜藝脫口秀節目,表述略有誇張,卻戳中了許多“社恐患者”的心聲:回避社交,不敢在公共場合自如活動,這也是當今不少人的真實寫照。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是否見過這樣的“社恐患者”?又或許,你也是“社恐”人群中的一員?

“社恐”人群也渴望融入社會

提及“社恐”這個詞,在國企上班的小王頗為認同。“我就是個典型的‘社恐選手’,不愛打電話、發語音,也不喜歡在公共場合發言。”小王這樣形容自己的“社恐”心理,“比如上班和同事聊天,如果突然冷場,或者他沒有對我剛才說的話做出回應,我就會認為是自己哪裡說得不對,然後開始陷入反思、懊悔、糾結的無限循環當中,久而久之,就變得很害怕和人打交道了。”

同樣對人群“社恐”的,還有今年28歲、在一家銀行做櫃台職員的鄭雷。“你别看我整天和客戶打交道,每天要說很多話,但隻要一下班,我就想趕緊回家躺在床上,不和任何人打交道。”鄭雷至今單身的原因也有一部分緣于此:不愛和陌生人打交道,不喜歡出門社交。為此,他曾看過幾本與社交溝通技巧相關的書籍,但對改善他的社交恐懼症狀幫助并不大。

“看完書裡泛泛而談與人溝通、交流的小技巧,我依然害怕社交。每次和人聊天的時候,都生怕自己沒有顧及對方的感受,于是聊天就變成了形式主義。”鄭雷說。其實他也希望能改一改自己的“孤獨症”,走出門和大家來一場愉快的交流,不過這樣的心願于他而言,目前似乎還是有些遙不可及。

“社恐”是病嗎

像小王和鄭雷一樣的“社恐患者”,在我們身邊還有不少。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雖然身為“社恐患者”,但還是渴望在面對人群時交談自如,自信大方。可現實情況卻是在多次與人交流、聊天碰壁後,很大一部分“社恐患者”開始變得不自信,慢慢地就放棄了社交,甚至越來越不願意主動和外界接觸。

那麼,“社恐”真的是一種病嗎?

當下很多年輕人自稱“社恐”,呈現出一種回避社交、抗拒社交的情緒和狀态。實際上,社交恐懼症是臨床醫學中的一種精神症。

社交恐懼症又稱社交焦慮障礙,是恐怖性精神症的一種亞型,常損害患者的社會功能。該症患者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或在公共場合進行社交活動,會産生焦慮或驚恐發作,感到強烈的焦慮和痛苦,并竭力回避。

社交恐懼症患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自我評價低、害怕批評;害怕在公共場合中被人審視,不敢擡頭、與人對視或發言;當衆講話口吃,當衆難以進食,出現口幹、顫抖、臉紅、惡心、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尿急等症狀,在極端情形下可導緻社會隔離等。其實隻要在社交場合持續地存在緊張、恐懼情緒,或在日常生活中盡力回避社交,嚴重地影響到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社恐”。

一般來說,“社恐”患者多是一些性格内向、多慮、膽子小,容易害羞的人,有些跟遺傳基因有關,有些跟環境有關。不過,盡管很多人表示自己有“社恐”,但因為“社恐”而選擇求助醫生的患者并不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社交恐懼症是一種極容易被忽視的精神障礙,男女比例差不多,通常起病于15~20歲,青少年時期為社恐症的多發期。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就會發展為長期慢性疾病,而大量有“社恐”問題的青少年被認為是“内向”未受重視。久而久之,會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笑果文化的脫口秀節目有什麼(看完笑果文化鳥鳥)2

“社恐”需要治療嗎

一般來講,大部分“社恐”者是不需要治療的

雖然他們有社交恐懼的相關症狀,但并未因此影響工作、生活,還能保持正常的生活,通過一定的疏導是完全可以擺脫社恐的。如果社交恐懼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并且嚴重影響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社交活動,比如不敢出門見人、不與任何人交流,乃至手機微信的信息都不回複……這時就要尋求專業醫生的診治和心理指導了。

值得注意的是,嚴重的社交恐懼症往往還伴随着抑郁症。社交恐懼症狀加重時,抑郁程度也會随之加深,嚴重的社交恐懼症病因往往很複雜,需要由專業人士診斷。

其實,造成“社恐”的一部分原因是長期不與人交流、長期不外出活動、長期自我封閉。治療“社恐”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但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對于社交不合理的認知,因此還要和心理、行為治療相結合。

目前最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就是通過患者與醫生的深度溝通、交流,在醫生引導下,消除對恐懼的錯誤認識,來達到治愈“社恐”目的。在治療過程中,醫生還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知行為方面的放松治療,去中心化、去焦點化,通過放松肌肉來達到放松神經的目的,對“社恐”的治療起輔助作用,或者通過社交過程的模拟,來幫助患者逐步克服“社恐”心理,學會适當社交技巧,減輕社交場合的焦慮。

需要明确的是,如今在社交網絡平台給自己貼上“社恐”标簽的年輕人,他們大多症狀較輕,沒有達到必須就醫的程度。另外,并不是所有社交回避都屬于“社恐”,也有可能隻是性格内向。在面對人群感到不自在的時候,最好學會接納自己内心的恐懼,記住不要逃避社交,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一味地躲在家裡,隻會讓自己的内心更加封閉,應該推開家門走出去,學會擁抱這個世界,釋放壓力、舒展身心,以更好的狀态去面對生活。

擺脫“社恐”很簡單

程度較輕的社交恐懼症患者可以嘗試脫敏治療,主動去靠近讓自己感到恐懼的社交情境。也就是說,如果想消除對社交情境的恐懼,就應該先靠近恐懼。比如有些“社恐”者害怕當衆講話,此時他就可以多靠近或者經常接近有當衆表達的情境。當衆表達的時候,如果并沒有發生患者預設或者想象的結果,那患者就不會再因當衆講話而過度緊張焦慮。這樣的成功經驗對患者的治愈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任何新的經驗,那麼恐懼就會一直存在。

其實,現代社會脫離網絡之外,需要展示自我的場景很多,如果“社恐”者總是用回避的方式躲在安全的“網絡”裡,很容易錯失自我發展的機會。因此,這裡要告誡那些沉迷于網絡的年輕人,如果嘗試改變自己的社交模式,就會發現工作和生活并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可怕。

總之,想要擺脫“社恐”方式有很多,比如多多參加社交活動,聚會時放下手機與朋友交流,就會擁有更積極的情緒。不久之後,你會發現“社恐”在不知不覺中自愈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