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淡竹葉湯助張飛戰張郃
相傳,建安十九年,曹操獨攬大權,在朝中威勢日甚,此時劉備已取得了漢中,羽翼漸豐,在諸葛亮的建議下,發兵讨伐曹操。先鋒即是張飛與馬超。兵分二路,張飛一路兵馬到巴西城後,即與曹操派來的大将張郃相遇。張郃智勇雙全,築寨拒敵。猛張飛急攻不下後,便指使軍士在陣前罵陣。張郃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擂木炮石,堅守不戰,直氣得張飛七竅生煙,口舌生瘡,衆兵士也多因罵陣而熱病煩渴。
諸葛亮聞知後,便派人送來了五十甕“佳釀”,并囑咐張飛依計而行。酒擡到了陣前,張飛吩咐軍士們席地而坐,打開酒甕大碗飲酒,自己更是把甕大飲。有細作報上山寨,張郃登高一看,果然如此,惡狠狠地罵道:“張飛欺我太甚!”傳令當夜下山劫寨,結果遭到慘敗。原來張飛使的是一條“誘敵之計”,他們白天在陣前喝的不是什麼“佳釀美酒”,而是諸葛亮遣人送來的一種中藥湯——淡竹葉湯,既誘張郃上當,又為張飛和衆軍士們解渴除煩。
淡竹葉
淡竹葉(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淡竹葉,在植物學上是指一種植物。中醫藥學中的淡竹葉飲片,是指禾本科植物淡竹葉的幹燥莖葉。淡竹葉具有清熱除煩、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淡竹葉是相關部門公布的藥食兩用中藥之一,近年來多有制成淡竹葉茶等茶品。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的幹燥莖葉。夏季末抽花穗前采割,曬幹。
異名:竹葉門冬青、迷身草、竹葉麥冬。
性味與歸經:甘、淡,寒。歸心、胃、小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熱病煩渴,小便短赤澀痛,口舌生瘡。
适用人群:心火盛、胃火盛所緻的熱病傷津、心煩口渴者以及心火上炎所緻的口舌生瘡、咽及牙龈腫痛者。小便短赤、熱淋澀痛者。
注意事項:無實火者及脾胃虛寒、尿頻者不宜。孕婦不宜。
用法用量:可煎汁、泡茶或煮粥,不宜久煎,煮粥時宜稀薄,不宜稠厚。煎服用量在6~10克,大劑量可用至15~30克。
淡竹葉飲片
淡竹葉單用有效,與蘆根、麥冬、黃芩、燈心草、生地黃、白茅根等其他清熱藥同用,效果會更好。用于治小便短赤澀痛、口舌生瘡等,常與生地黃、木通等同用;用治小兒心熱夜啼,常與鈎藤、薄荷、蟬蛻、燈心草等同用;用于口糜舌瘡,或因勞心太過、五志過極、心火上炎發生口瘡,常與生地黃、黃連、燈心草同用。
淡竹葉以色青綠、葉大、梗少、無根及花穗者為佳。幹品常用于配藥,入食以鮮品為佳,鮮品可自行采摘,以嫩葉為好。
淡竹和一般竹子也好區分,竹子是一節一節很挺拔的,淡竹卻是比較矮的一株,如果不仔細看到它有竹子的葉子都可能注意不到它。
淡竹葉(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群經見智
功效
《神農本草經》:主咳逆上氣溢筋急,惡瘍,殺小蟲。根,作湯,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汁,主風痓實,通神明,輕身益氣。
《本草綱目》:去煩熱,利小便,清心。
《生草藥性備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濁,退熱,散痔瘡毒 。
《本草備要》:涼心暖脾,消痰止渴。除上焦風邪煩熱,咳逆喘促,嘔哕吐血,中風失音,小兒驚痫。竹生一年以上者,嫩而有力。
《本草便讀》:淡竹葉甘淡性寒,輕浮上達之品,解散上焦風熱,清心肺炎蒸,導小腸膀胱濕熱下降,清上導下,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
《本草乘雅半偈》:葉主去煩熱,利小便。根能堕胎,催生。對待急疾如火,肺熱葉焦,為煩熱,為癃閉,葉可走之,利之。根能堕胎催生,太陰肺主開,阖者辟之,急方洩劑也。
淡竹葉(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配伍
《本草易讀》:竹葉湯,竹葉、桔梗、生姜、附子、葛根、桂枝、甘草、防風、人參、大棗,治産後中風、發熱面赤、喘而頭痛。
《得配本草》:得芍藥,清肝膽之火。得橘皮,治上氣發熱。佐小麥、石膏,治時行發黃。苦竹不入藥。
禁忌
《本草從新》:有走無守,孕婦禁服。
《得配本草》:畏皂刺、油麻。
淡竹葉、竹茹、竹瀝功效的區别
《本草新編》:
淡竹葉,味甘、淡,氣平寒,陰中微陽,無毒,入心、脾、肺、胃。逐上氣咳喘,散陽明之邪熱,亦退虛熱煩燥不眠,專涼心經,尤祛風痙。
竹茹
竹茹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稈的幹燥中間層。主胃熱呃逆,療噎膈嘔哕,尤止心煩。
竹瀝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莖經火烤後所流出的液汁。卻陰虛發熱,理中風噤口。小兒天吊驚痫,入口便定。婦人胎産悶暈,下喉即蘇。止驚怪卻痰。痰在手足四肢,非此不達;痰在皮裡膜外,非此不卻。世俗以大寒置之。不知竹瀝系火燒出瀝,佐之姜汁,水火相宜,又何寒哉。以上三味,總皆清痰瀉火之藥,因其氣味寒,不傷元氣,可多用,以佐參、苓、 芪、術健脾開胃也。
或疑竹葉、竹茹、竹瀝,同一物也,何必強分其功效?不知有不可不分者在也。竹葉輕于竹茹,雖涼心而清肺;竹茹輕于竹瀝,雖清心而清胃;若竹瀝則重于竹葉、竹茹,雖清心而兼補陰也。
或問古人以竹瀝治中風,似于中風皆痰也,痰生于風乎?曰∶中風未有不成于痰者也,非痰成之于風也。使果成于風,似外邪之中矣,古人何以複用此甘寒滑利之竹瀝,以化消其痰哉。
或問淡竹葉世疑是草本,是耶非耶?曰∶即竹葉耳,但不可用苗竹、紫竹之葉。蓋二葉之味多苦,不堪入藥,其餘諸竹之葉,味皆淡者也,故以淡名之,非草本之葉也。若草本之葉,非是竹葉,乃俗名暢腳者也,其性雖寒,能止咳嗽,然而終不能入心以消痰也。
淡竹葉食療
蘆根竹葉茶
食療功效:退熱除煩。淡竹葉可利尿、除煩,清心胃之熱,蘆根可生津止渴,清肺胃之熱,合用能增強退熱除煩的功效。
材料:蘆根、淡竹葉各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蘆根、淡竹葉與冰糖一起放入茶壺中,沖入沸水,蓋悶15分鐘後飲用。每日1劑,代茶頻飲。
适合人群:适合上焦風邪煩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者。适合小便短赤、熱淋澀痛者。春、夏季飲用尤佳。
特别注意:無實火者及脾胃虛寒尿頻者不宜。孕婦不宜。
竹葉綠豆粥
食療功效:清瀉心火、消暑退熱。此粥有清瀉心火、解毒斂瘡、消暑退熱的功效,最宜心火亢盛者日常調養。
材料:淡竹葉10克,甘草5克,綠豆2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淡竹葉、甘草裝入調料袋,與綠豆一起放入鍋中,加适量水煮至綠豆皮裂開,取出調料袋,倒入粳米和冰糖,續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溫熱食用。
适合人群:适合心胃火盛、濕熱内蘊所緻的心煩口渴、口腔潰瘍、瘡瘍疖腫、小便短赤、熱淋澀痛者。夏季食用尤佳。
特别注意:脾胃虛寒、尿頻者及孕婦不宜。■
【來源:本文内容綜合自北京中醫藥大學微信公衆号、養生正道微信公衆号、中國藥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