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蘇轍兩首中秋節的詩詞

蘇轼蘇轍兩首中秋節的詩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4:12:39

一千多年年的一個中秋之夜(北宋熙甯九年八月十五号),在密州(今天山東的諸城)北邊的超然台上蘇東坡面對着浩瀚夜空中的一輪明月,思緒萬千,哀婉中寫下了感天動地的曠世佳作。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他一時的哀婉,便成為永恒的經典。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那麼蘇轼又是在什麼背景下,寫下了這如夢如幻的千古之作,這飽含了他深厚情感的動人文字,又是寫給誰的呢?

蘇轼蘇轍兩首中秋節的詩詞(又到中秋你知道蘇轼的)1

中秋之夜蘇轼大宴賓客,頻頻舉杯,等待賓客都離去之後,夫人來問,夫君今年中秋可算盡興了,蘇轼良久未答,顯得黯然神傷。夫人這時知道連忙說到,夫君定是思念子由(蘇轍的字比蘇轼小三歲,此時已經六年未曾謀面),借着酒勁、帶着哀婉,蘇轼寫下傳誦千古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蘇轼蘇轍兩首中秋節的詩詞(又到中秋你知道蘇轼的)2

讓我們後世代代相傳,以飽中秋思念親人之苦。

蘇轼還在《颍州初别子由二首》就寫道: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蘇轼和蘇轍在一生有三次離别,第一次離别發生在嘉佑六年(1061年),人生中有一種情與生俱來,從不離開,這就是彌足珍貴的手足之情。尤其是在經曆風雨之後,這份感情更加讓人刻骨銘心。安知風雨夜,複此對床眠。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人生定會有聚有散,但是我擔心的隻是歲月匆匆,我們這一次的離别之後,下次相聚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又如辜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别離中,雕華發。富貴不過是過眼煙雲,我們何時還可以一起歸隐鄉野對酒當歌。第二次離别發生在王安石變法如火如荼時期,兄弟兩因為和當局政見不同分分被貶,當初兄弟兩立志做一番大事業的充滿了壓抑和憤憤不平。還來送别處,雙淚寄南州。第三次發生在赴徐州任上。

蘇轼蘇轍兩首中秋節的詩詞(又到中秋你知道蘇轼的)3

逍遙堂後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中。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又一次相聚在彭城,兄弟兩對酒賦詩,經曆了滄海桑田之後,再一次體會到無比珍貴的手足之情。澎湖之上蘇轍寫下《水調歌頭.徐州中秋》離别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驿,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廣州雷州之後,兄弟兩最後一次相聚,蘇轼赴海南之後第二年中秋之夜寫下《西江月.中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鬓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蘇轼蘇轍兩首中秋節的詩詞(又到中秋你知道蘇轼的)4

如夢如幻的詩詞,不但讓我們感受了蘇轼蘇轍兄弟兩的無比珍貴的手足之情,也同樣慰藉了我們一代又一代思念親人之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