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書籍推薦——《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如果人生太難,請和自己和解
作者簡介:
史鐵生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從小跟奶奶生活。1964年,畢業于東城區王大人胡同小學。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上山下鄉運動展開,自願到陝北延安農村插隊
創作背景:
作者是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 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 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 時 的15年間,“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作者似乎 從這 座曆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了某種啟示, 汲取了頑 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
本書主要内容:
全書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寫作者在雙腿殘廢後常獨自跑去地壇,以及作者在地壇中領會到的人生感悟;
第二部分寫作者對已逝世的母親懷有無盡的後悔與懷念;
第三部分寫自己與地壇不可分割的情感。
經典名句:
1.有些事隻适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隻有兩處:心與墳墓。比如說郵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僅僅是為了收藏。
2.随時可能完蛋的感覺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的好。可你并沒有去死。
3.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變為窮幹涉。
名人贊語:
1.王蒙在談到《我與地壇》時說:“那種深思與甯靜,悲痛與超越,讓我大為感動。”
2.我以為1991年的小說即使隻有他一篇《我與地壇》,也完全可以說是豐年。——韓少功
3.史鐵生曾經自嘲“被種在床上”,這句話中充滿了磨難和自我調侃,“幾十年病痛對他的折磨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和承受力,這種磨難早已融合進他的思想和靈魂。”
——曹文軒
推薦理由:
《我與地壇》是作者對生命的深刻感悟。史鐵生在大自然感悟了生。如果說地壇裡勃勃生機的自然讓作者感悟了生死那麼出沒地壇的那些不相識的遊人、朋友、親人則向作者默傳遞着人生的意義、溫暖、樂趣,作者也從他們身上獲取了生命的感悟。堅韌的母親,讓作者明白了生存的意義;美麗卻先天弱智的拾燈籠花的少女,讓作者悟出“命運面前,休論公道”;運氣不佳的長跑朋友則讓作者思考人活着的價值問題;豪爽的飲酒老人使人品味一種放蕩不拘的浪漫情調;率真的捕鳥老漢則讓人體會到生活中的執著癡情;來去匆匆、樸素而優雅的女工程師,讓作者生出無窮的美的遐想。大地母親哺育和培養着人類,永遠賜予人類以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信心。人們依戀她,感謝她,正是因為從大地母親的懷抱裡獲得了生命的和生活的信念。而作者把這種人類和大地母親關系,濃縮、詩化成一種特定個人和特定環境的關系,
這就是——《我與地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