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自明·陳繼儒《安得長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對于這句話,出現了若幹種解釋。前一句還好,德在才先,男子有德就是大才。但後一句,每個時代都會理解成對女人的歧視,是男尊女卑的寫照。認為女人隻要會料理家務就可以,沒有必要讀書寫字。如此雲雲。
對這句話的理解,錯誤的根源在于對“無才”的理解。如果簡單的将它理解成“沒有才華”,那麼,就真的成了對女人的歧視。
“無才”中的才字,不能理解成一個名詞,而是應該解釋成動詞。在古時,一個詞多數都是名、動雙用的。比如将将、道道,飯飯等等,前一個字都是做動詞用,後一個才是名字:帶領兵将、遵循道路、吃飯。這裡的“才”,也用這種疊字“才才”,那就是施展、顯露才華的意思了。如果這樣去理解“女子無才便是德”,就很容易理解。
舉一個例子:李清照。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女子。從她的詩詞中,我們可以知道她的日常生活。比如這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争渡,争渡,驚起一灘鷗鹭。
這首詞的好壞不說,卻反映一個現實。從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個非常有才華的女子,外出喝酒,回家還很晚。醉乎乎的将船開進了湖水深處。“争渡”一詞,從詞的意境中看,鮮活生動,但是從生活的角度來看,實在是很驚險。這便是“醉駕”!一不小心翻船怎麼辦?隻能從争渡、轉換成急潛了。
對于李清照個人來說,她的成就、情懷等等都不需要談論,曆史上的評價很多。單就從她的詩詞中可以知道,她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符合平常的生活标準,她是一個不注重自我管理的人。又如另一首詞中所說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睡醒了覺,酒還未醒,這是要喝多少?
在那個時代,女子能讀書的并不多,能經常喝酒不用操心衣食住行的人家,更少。那麼,有了才華的女子,應該怎麼辦?是不是天天去找其它有才華有情懷的男人們又吃又喝、唱詩念賦?
可以再說一說另外一個女子:花木蘭。同樣她也非常有才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她卻是在織布機上,“木蘭當戶織”。一旦國家有征召,便替爺出征。在與其它兵士同行的十二年中,很好的隐藏了自己,以至于“不知木蘭是女郎”。
所以,女子有才華本身不是錯。有才華的女子讓人敬佩。但是,“炫耀才華”才是錯。我們自古就知道“藏”的智慧,在不用的時候,隐藏起來。一旦需要的時候,便用其才華。本領、才能是用來創造财富的,不是顯擺賣弄的,所以,“無才”就是德。
對于“男子有德便是才”,因為男人們本來就需要學會技能、養家糊口,如果不注重德行,這些技能就會危害鄉鄰,所以強調“德在才先”,因而對男人的要求就是有德。
由此可以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指的是一個女人,不是不可以有才華,而是不要去追逐才華、炫露才華,這就是一個好的品德。将心思放在孝老、相夫、教子、睦鄰、友親這五項上,就是一個既有才華、又有品德的好女子。
————學習傳統文化,增長人生智慧。歡迎關注知本學社。我是宗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