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電影《你的名字》在12月2日淩晨登陸國内院線,這部在國内外火到“仿佛不看就落伍”的電影瞬間掀起了觀影狂潮。上映不到一天票房已經破億,票房口碑雙豐收。
據官方最新消息,《你的名字》一經上映便連破兩項紀錄:創2016年度2D動畫電影零點場票房紀錄;奪得年度2D電影預售冠軍之位。成為新的現象級電影。
實際上,很多觀衆還是渴求看到帶着自己文化标簽的作品,關鍵是作品好不好,内容還是占核心地位。在電影産業年底即将打響收官戰之際,反觀一下中國國産電影在2016年的發展狀況。
《盜墓筆記》作為2016年暑期檔國産電影票房冠軍,交出9.8億元成績,2015年同檔期的《捉妖記》則是以20億元“封王”,同類型的《尋龍訣》16億元;《大魚海棠》5.5億元,2015年《大聖歸來》則為9.5億元。整體來說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低于預期,增速放緩,相比2015年,2016年缺少了現象級國産影片拉動市場大盤,業内也有“唱衰”的聲音。
盡管如此今年國産電影也不乏有“黑馬”出現。如《七月與安生》以精準細膩的表現力,在青春片領域作出突破;作為黑色幽默犯罪電影,《火鍋英雄》《追兇者也》在圓熟的類型結構中玩出個性;迪士尼出品、陸川導演的《我們誕生在中國》進一步推動了優質紀錄片上院線;《湄公河行動》樹立了主旋律商業電影的新标杆;《我不是潘金蓮》《驢得水》老練辛辣,書寫了現實諷喻電影的新篇章……我們看到了思想的沉澱,凝結出了更紮實、更豐富、更成熟的結晶。
11月30日上午,在第十次文代會、第九次作代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特别強調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進行創造性轉換,向世界傳達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與神韻。這對當下中國電影來說尤為迫切。中國電影需要講中國故事、中國文化。
中國電影遇到瓶頸還是迎來了“拐點”?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增速放緩已是事實,真的遇到瓶頸了?原因衆說紛纭:
“票補”減少
“票補”是“互聯網 電影”的産物。在線票務平台興起後,為吸引用戶下載APP,低價策略成為主要競争手段,這是“票補”出現的一個動因。随着各平台的競争格局已定,“票補”減少,在線票務平台為“票補”砸錢似乎已無必要。
票補減少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觀衆開始理性的選擇影片觀看。“價格變得貴,當然要求就更高。我花50元買電影票去看電影,是不允許你糊弄我的。”資深電影産業觀察者陳昌業說。
IP泛濫成災
近些年,由于原創故事的缺乏,越來越多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2016年,IP内容更是成為追捧熱點。據不完全統計數據,2014年到2015年,有30部根據IP改編的電影登上大銀幕,票房超過130億元。大型影視劇、綜藝、遊戲甚至音樂産業紛紛哄搶IP,然而一衆IP電影在2016年卻遭遇滑鐵盧,讓從業者重新思考原創在内容開發中的地位和分量。
網生代崛起
網生代崛起導緻的觀衆分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2016上海網絡視聽季數據統計:2016年1月至8月的網絡視頻播放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5%以上,廣告收入比去年增長100億元左右;截至2016年6月,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逾5億;2017年,網絡視頻付費産業營業額預計或超200億元……
2016年,是網生代内容爆發式發展的一年微電影、衆籌電影、彈幕電影、粉絲經濟、社交媒體等新興媒介概念不斷湧現。
電影教育:優質人才稀缺
阿裡影業CEO張強表示:“中國電影的最大痛點是缺人才。”電影産業優質人才的稀缺,直接導緻了天價片酬的産生。電影産業過分依賴某一環節是不可取的,有的演員的片酬甚至達到了電影制作成本的一半,這就導緻電影制作的其他方面粗制濫造,影響整體的質量。
人們很清楚電影出了問題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班底在體系中配合的問題。”電影生産不能依賴某種“中心制”,形成成熟的創作生産體系才是創作黃金十年裡的重頭戲。
在2016年電影票房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電影人要冷靜判斷,不能一門心思隻想得到資本的青睐,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曾指出“電影産業增長不應以單一指标衡量”,票房減少真的就迎來“寒冬”了?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否認了2016年電影業迎來“寒冬”一說,認為這是行業從峰值進入波浪式起伏的過程。當觀衆對爛片繞路而行時,忽略電影内容本身而隻談商業模式的道路,已經走不通。
“在這個意義上,2016年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拐點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說,“下一個十年,中國電影必須整體性向質量式、内涵式的方向發展。”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趙軍表示:藝術家和電影人,不完全由數據來支配,藝術不是數據的産物,而是靈魂激情和創作技巧的産物。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長春電影節上表示:“中國電影要以數字為指标前進,但是要以詩意為栖息落腳點。這要求中國電影不斷提高質量和水平,不斷赢得觀衆新的更大的信任。”
新一代觀衆審美帶來内容升級,需要有更好打動他們的緊密連接的内容,他們才會關閉小屏幕,去電影院觀看大屏幕。這時,好的東西反而更能展現出優勢價值。”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說。
實際上在電影産業發展不斷波動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創新力正在湧動、一批年輕的創作者不斷湧現。
“當下新作品頻現,一定程度上可以歸因于‘年輕人拍給年輕人看’的産業新趨勢。”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表示,青年創作者更樂于親近觀衆,研究觀影心理。青年觀衆具有更多變的審美口味和更包容的藝術欣賞态度。年輕觀衆群體日益龐大,為這批年輕創作者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
國家政策支持
《電影産業促進法》的出台很可能帶來“更有效的管理”,這部2017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法律,将進一步規範電影市場秩序。電影産業發展被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這給了電影在經濟領域一個“正式身份”,電影的經濟效益被顯著放大。從此,電影産業成為國務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抓住機遇,中國電影需要思考如何打上帶有中國文化價值觀的标簽。經過短暫的震蕩與洗禮,中國電影未來的道路仍然任重道遠。
編輯:武司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